范縣科學技術協會 張洪存

近年來,隨著蔬菜的發展,連作障害日趨嚴重,已成為限制蔬菜穩產增收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避免連作障害的發生在生產上顯得十分重要。

1.土壤理化性質劣變。
設施內土壤全年土溫高于露地,加之濕度較高,土壤微生物活動旺盛,加速了土壤養分的轉化和有機質的分解速度,同時,由于常年得不到雨水淋洗,生產上連年過量施肥,使殘留在土壤中的各種肥料鹽分隨水分向表土積聚,形成鹽類積累而危害作物生長,這些鹽主要是硝酸鹽,是大量施用氮素化肥引起的。此外,連作容易使土壤中某種元素被大量吸收,另一些元素又被積累,如喜硝態氮蔬菜吸收大量的硝態氮,易使土壤pH值升高,誘發鐵、錳、硼、鋅等元素的不溶性,引起缺素癥。連作還能引起土壤結構的破壞,長期相同的耕作,形成淺耕層,團粒結構的破壞,影響根系生長和作物的生長發育。
2.根系分泌物的毒害。
植物的根系分泌物或者殘體殘根在土壤中腐敗分解產生的化學物質主要有酚類化合物、有機酸、醛、硫化物等。許多化學物質可阻礙或妨礙鄰近植物或其自身的生長,出現自毒現象(即根系分泌物或殘體腐敗分解物會影響植物自身的生長),例如豌豆根系分泌物香草酸、桂皮酸等酸類物質能妨害連作豌豆的根系,引起病原菌的二次侵染,發生連作障害;又如黃瓜殘體腐敗后易引起黃瓜苗期根腐病的發生等。當然,根系分泌物也有促進其他植物生長的作用,如生菜根系分泌物有抑制番茄根腐病發生的效應,大蒜套種玉米抑制玉米螟卵的產生等。利用這一點,我們可以安排好茬口,進行間套種,來防止連作障害的發生。
3.病蟲害。
同種同科蔬萊長期連作,使相同的病蟲殘留在土壤中的基數不斷增長,例如茄科蔬菜的青枯病、猝倒病,十字花科的根腫病,各種蔬菜的軟腐病、疫病等病原菌,其菌核、休眠孢子在土壤中能生存2-3年直至5-6年;加上土壤中的各種線蟲給防治上帶來很大困難。一般果菜類連作2-3年,根菜類3-5年,速生葉菜4-6年,就可顯現出生育不良的障害。
1.以太陽、生物、化學所產生的三大熱能綜合利用為基礎,通過高溫悶棚處理,促使耕作層土壤形成55℃以上的持續高溫,能夠有效防除致病微生物及部分地下害蟲,獲得局部生態防治的良性效應。
2.利用高溫悶棚技術,充分腐熟土壤內有機肥,提高吸收利用率;通過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促使次生鹽漬上脫鹽,能夠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培養有益微生物群落。
3.在高溫悶棚過程中,利用石灰氮(氰銨化鈣),作為一種有效緩釋氮肥,對降低蔬菜產品中硝酸鹽含量、補充土壤鈣離子、減輕土壤酸化、平衡土壤酸堿度具有明顯效果。
1.輪作。
禾本科作物玉米、陸稻是克服蔬菜連作障害的優選作物。黃瓜的枯萎病和根結線蟲病由于與玉米或陸稻的輪作而顯著降低了發病率。十字花科的根腫病可與胡蘿卜、生菜、花生、西瓜等輪作;對根結線蟲病則可與陸稻、草莓、山芋輪作,或利用萬壽菊、孔雀草等殺線蟲植物間作或混作,也可以實行水旱輪作來防治。
2.土壤消毒。
高溫消毒。在夏季高溫季節可利用太陽能進行土壤消毒,具體方法是密閉設施門窗,土表撒上碎稻草(0.7噸/667平方米)和石灰(70千克/667平方米)并使之與土壤混合做成凹畦,充分灌水,蓋上薄膜,白天土溫50℃-70℃,經半個月到1個月,可起到土壤消毒和防鹽作用。
化學消毒。主要有福爾馬林、氯化苦、溴甲烷等殺菌劑消毒。福爾馬林消毒床土用50-100倍水溶液,噴灑于耕松的表土面,每667平方米用100千克水溶液,噴后翻土1次,用塑料薄膜蓋5-7天,再翻土1-2次。氯化苦消毒于作物播種或定值前15天進行,每隔30厘米打一深30厘米的穴,注入3-5毫升氯化苦,然后蓋上薄膜,高溫季節經5天,春秋7天,冬季15天后揭膜,翻耕2-3次,徹底通風后種植。溴甲烷消毒對防治黃瓜疫病效果最好,消滅雜草種子和線蟲效果也較好。方法是在翻耕整地后,于地面放竹竿或木材,上覆薄膜,務必不漏氣,將裝有溴甲烷的鋼瓶放在棚外,瓶嘴接上軟管引進室內膜下,打開瓶嘴。
3.土壤除鹽。
包括夏季揭天幕,讓雨水淋洗除鹽;控制使用化肥,多施有機肥等措施。由于土壤中鹽分多為硝酸鹽,澆水要澆足澆透,此外也可選擇耐鹽性強的蔬菜栽培,蔬菜耐鹽性從強到弱的順序是青花菜、花椰菜、結球生菜、番茄、茄子、芹菜、辣椒、黃瓜、草莓等。
4.“三避”對策。
嫁接換根。選用抗病砧木進行西瓜、甜瓜等瓜類或茄果類蔬菜的嫁接換根,利用嫁接苗替代自根苗。
實行無土栽培。由于化學消毒劑對環境的污染,無土栽培為克服連作障害的最有效的手段。
客土法。覆蓋或置換客土,竹木結構大棚可輪換土地設置,在多雨的夏季揭除棚膜,充分淋洗曬垡,也可以用客土法換除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