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公示了第一批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預示著我國鄉村旅游已經進入快速、高質發展階段。那么2020年我們做鄉村旅游,又有哪些新業態需要了解呢?
2020年,什么概念最火?康養!康養農業是傳統農業的升級版,將傳統的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相融合,以健康為宗旨,以“三農”(農村、農業和農民)為載體,以科學養生方法為指導的新業態。康養農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提到“開發農村康養產業項目。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生態種養等產業,打造鄉村生態產業鏈。城鄉居民消費拓展升級趨勢,結合各地資源稟賦,深入發掘農業農村的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
康養農業的發展符合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以及社會人文發展的方向。近年來,康養農業正逐漸成為農業發展的新趨勢。
鄉村度假農莊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必然趨勢,“莊園”旅游就是“新業態”時期需求的產物。鄉村旅游莊園的概念是借用莊園的原始概念,延續其古堡、小鎮的建筑形態,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擴大其應用范圍和功能,是鄉村旅游發展到一定程度,依托鄉村性和地格形成的一種鄉村旅游發展模式,通過“莊園”模式引導鄉村旅游有序升級,實現鄉村旅游資源的充分利用,優化、平衡鄉村旅游的供需結構。與城郊度假農莊不同,鄉村度假式莊園具有遠距離,跨區域的結構特征。它以住宿為基礎,以田園生活為依托,形成田園度假生活方式。其開發必須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完善的度假生活基礎配套和服務配套、一流的管家服務體系、極高的綠化率、極低的容積率等。
在淘寶、抖音、快手等平臺,越來越多的農民、返鄉大學生、扶貧帶頭人甚至村干部和縣長,都當上了農產品銷售的主播,吸引了大量粉絲。近距離、直觀、身臨其境的感覺,再加上各種農村生活場景給網友帶來的新鮮感,讓一些農民在網上迅速吸引大量粉絲成為網紅。農業視頻直播既是廣告也是監督。農民可以呈現農產品生產、種植的全過程,并分享獨具特色的鄉村生活;城市消費者在體驗鄉村生活樂趣的同時,會對鄉村發生直觀興趣,從而演化為去直播地旅游的消費行為。直播農業把遙遠的農業生產帶到了所有人面前,大家不僅可以更生動地感受到農業生產中的趣味,而且這種零距離的接觸,也讓大家對農產品的品質有了更充分的信心,這樣一來,農業就和最新的互聯網業態產生了1+1>2的效應。
眾籌農業同樣可以帶來全新的機會。所謂眾籌,就是在專門的網絡平臺上發布消息募集資金,等到有了產出之后對投資者進行回報的業務模式,這樣可以大幅度減輕創業時的資金壓力,只要有好點子、新技術以及相對完善的規劃,能夠說服各路網友,就會有人在創業之初幫一把。之前很多人創業得問各方親戚朋友借錢,現在,眾籌農業能夠幫創業者節省資金、節省時間,還不用欠人情。
利用好眾籌的方式,小規模農業創業企業可以獲得更便捷的融資渠道,依靠出色的宣傳與推廣,與項目產品的優質,眾籌可以推動小微企業的快速騰飛。眾籌農業具有專一性、可規模化、能凸顯專業性且可以精準吸引投資人群反復投資的垂直類眾籌,或許將是一個發展方向。也就是說,農業眾籌一定要把農業做深做透是關鍵,而未來農業眾籌將會呈現跨界、產業化、個性化等主流趨勢。所以,我們絲毫不懷疑眾籌模式將會在未來成為農業發展模式的主力成員,但缺少系統化的產業支撐,農業眾籌的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訂單農業又稱合同農業、契約農業,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農戶根據其本身或其所在的鄉村組織同農產品的購買者之間所簽訂的訂單,組織安排農產品生產的一種農業產銷模式。訂單農業很好地適應了市場需要,避免了盲目生產。近年來,“先找市場、再抓生產、產銷掛鉤,以銷定產”為特征的訂單農業在全國多地“開花”,成了當前逐漸盛行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