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時代的中國,在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財務自由”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追求的夢想。那么,該如何實現“財務自由”呢?

財務自由,指的是一個人的收入大于生活必需開銷的財務狀況。簡單來說,就是個人無須為了日常生存需求而去拼命創造財富的狀態。一個人的資產創造出來的衍生收入越多,那么他實現財務自由的可能性就越大。
1.構建基礎——創造更多收入來源。
作為一個普通人,實現財務自由的最大前提就是先擁有一定資產。只有擁有一定的個人資產,才能去討論實現財務自由。那么如何擁有個人資產呢?除了日常的工作收入之外,我們要學會從多方面去創造財富,比如說空閑時間的兼職活動(收入較不現實)、創新創業或者是投資。
個人資產的積累是實現財務自由的基礎。在擁有一定的資產后,擁有堅實的基礎的情況下,學會做合理的投資,創造衍生收入,是實現財務自由的第一個方法。
2.把握源頭——學會預算生活。
財務自由的定義中,要求的是收入大于生活必需開銷。生活必需開銷指的是一個人維持正常生存狀態下,能愉快生活的一切開銷。個人要學會對自己的生活做出預算,按照自己所在城市、所處環境和個人的狀態對每個月的支出做出預算計劃,并且要預留特殊支出。
預算計劃是實現財務自由的重要構成之一,只有擁有預算計劃,財務自由才能成立和實現,這也是實現財務自由的第二個方法。
3.掌握流向——分辨必需與否。
在第二個方法中,提到生活必需開銷,那么與之相對就有生活不必需開銷。我們要學會去判斷自己的消費行為是否必需,去判斷是否能進行這次消費行為。財務自由不是指支出隨意,肆意消費,而是指在能確保自己的正常生活必需開銷不必由辛苦的操勞換得,即就算不工作也能維持正常生活。
財務自由的最終目的是將財務對個人行為的約束力降到最小,即實現自由狀態。當然這不是一種絕對的自由,這是一種高度自律才能實現的狀態,而不是讓人不控制自己的支出行為,成為一個不理智“購物狂”。這是與財務自由的本質相背道而馳的另一種生活狀態,所以說財務自由是一種相對自由。
一個真正“財務自由”的人,不必證明自己有多少財富,財務自由一般也很難讓人們達到這種高度。作為普通人,在實現了財務自由之后,可以用財富為自己和家人帶來舒適愉快的生活,有尊嚴、有空閑,進而從財務的自由去實現靈魂的自由。不必為了生存疲于奔命,可以自主選擇想要的生活,這可能就是那些想實現財務自由的人的真正夢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