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守信,如期而來,催開百花,人稱“花信風”。
中國花文化是在濃厚的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四時不同,月令各異,不同的花按照節氣時令開放,便成了季節的標志,于是,12個月份攜著專屬花兒款款走來……

賞牡丹
唐·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艷、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自秦漢時以藥植物載入《神農本草經》始,散于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獨特的牡丹文化。
牡丹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一個細胞,透過它,可洞察中華民族的一般特征,這就是“文化全息”現象。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紅花綠葉花枝優美,花形艷麗,充分代表雍容華貴,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