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自從疫情暴發后,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開始疑神疑鬼,總擔心自己被病毒感染。前不久,一款號稱在家就可以自測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檢驗試劑盒悄悄在微信朋友圈中露面。賣家宣稱,在家指尖采血后,只需要15分鐘,就能用自測盒檢測出自己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肉眼即可判斷。而適用范圍上還特別標明,適用于企業復工、學生返校、個人篩查等用途。賣家聲稱,這樣一款新冠病毒自測盒,單支售價150元,多買還能享受優惠,疫情期間建議定期檢測,每個家庭常備。
微信中兜售的家庭自測版“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是真的嗎?
真相:對此,北京市藥監局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暫未有家用版。
北京市藥監局提示市民,經批準注冊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均需要具備PCR實驗室及專用設備的醫療機構才能完成檢測,普通市民不能在家庭自行使用。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還處于關鍵防范時期,市民不要輕信“微商”的虛假宣傳,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
謠言:這兩天,網上流傳一篇《上海防疫專家:建議疫區燃放煙花鞭炮消除“氣溶膠”中病毒》的文章。文章稱,衛生防疫專家在上海近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新冠肺炎傳播途徑還包括氣溶膠傳播……在大空間防治中用氣態化合物進行滅菌,最好的措施就是燃放煙花鞭炮。
真相:經查證,在上海近期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沒有任何人提出過“建議疫區燃放煙花鞭炮消除病毒”的說法。煙花鞭炮產生的煙霧并不能夠抑制新冠病毒,反而會對人體呼吸道產生強烈刺激,甚至加重感染風險。燃放煙花爆竹產生的二氧化硫,人體接觸后可引發皮膚、眼睛等黏膜的刺激與炎癥,吸入二氧化硫會嚴重削弱或破壞呼吸系統的免疫功能和防御能力,誘發、加重各種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呼吸道損傷,是人體應當避免接觸的物質。
此外,氣溶膠傳播要同時滿足密閉空間、較長時間、高濃度病毒這三個條件,在極端條件下才有傳播的可能性。通風條件良好的日常生活中氣溶膠傳播可能性小。
謠言:近日,有市民在微信群看到一則“通知”:“不要吃淡水魚,因很多地方,有廁所搭在魚塘上或者在魚塘洗便桶的習慣,現在已確認糞口傳播病毒了。”
真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病毒病防控崗位專家曾令兵表示,全世界沒有發現和報道過人魚共患傳染性疾病,因為變溫的水生動物與恒溫的哺乳動物生活在不同的環境,水生動物病毒不可能感染哺乳動物,哺乳動物病毒也不可能在水生動物體內增殖;迄今為止沒有發現水產品與新型冠狀病毒以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任何直接聯系。
“目前研究證明,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還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能感染魚類。對于這種新型冠狀病毒而言,魚和水如其他的物體表面一樣,只是可能‘暫時存在’的地方。”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工程師李慶勇也表示。
“不管是病毒、細菌還是寄生蟲,常規的烹飪都可以徹底殺滅。”李慶勇說,對于淡水魚,不管新型冠狀病毒會不會通過糞口傳播,淡水魚都可以吃,但是要徹底做熟。魚類等水產品含豐富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膽固醇、低脂肪等高價值和高品質的營養物質,只要合理選擇,多吃水產品不僅安全,而且有助于增強體質,抵抗疾病傳染。
曾令兵說,水產品是人類優質安全的動物蛋白質食物來源,水產養殖動物是健康的,食用水產品是安全的,而且對于提高人體免疫力有顯著促進作用。
新型冠狀病毒在家也能自測?放鞭炮能夠消除病毒?淡水魚能傳播新冠肺炎,最近不能吃魚?穿防靜電服能隔絕新型冠狀病毒?“點燃法”可鑒別口罩?……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時不時地就會出現各種關于新冠肺炎的傳言,這些傳言打著“科學論證”的標簽,看上去還真像那么回事,但事實是這樣嗎?

謠言:有傳言稱,如果要出門,外面穿防靜電服可以更好地避免接觸新冠病毒。這是真的嗎?
真相: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副教授吳海波解釋,靜電是一種客觀的自然現象,產生的方式多種,如接觸、摩擦、剝離等。當人們穿著普通衣服行走時會產生很大的靜電電壓(1000V),而穿著防靜電服走動時卻不會發生。防靜電服是由專用的防靜電潔凈面料制作,具有高效的防靜電、防塵性能,薄滑,織紋清晰的特點。
吳海波表示,用于新型冠狀病毒防護的口罩或防護服主要是通過具有過濾、阻隔病毒或微細顆粒的非織造材料層來達到核心防護作用。然而,防靜電服沒有過濾、阻隔病毒或微細顆粒的功能層。當載有病毒的微細顆粒通過非靜電吸附的方式,如氣流傳輸、飛沫傳播,接觸到防靜電服裝表面后,病毒或微細顆粒仍可能穿過防靜電服接觸到人體。因此,外面穿著防靜電服,不能達到更好地阻擋新型冠狀病毒的效果。
謠言:拆開口罩,取出中間層,用打火機點燃,無火焰是真貨,有火焰就是假貨。最近,這樣一段“醫用口罩真假測試”的視頻在朋友圈熱傳。真相是否如此呢?
真相: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張翼表示,這種燃燒檢測的方法無法簡單區分口罩的真假。
“口罩起防護作用的關鍵是中間層,其由俗稱丙綸的聚丙烯高聚物做成。”張翼介紹,聚丙烯本身是可燃的,如果大火直接去燒也能燒起來。但是,和紙張不同的是,如果用打火機慢慢靠近丙綸層,它會發生一種類似先融化再燃燒的現象。這一點比較容易將其與低劣的紙張區分開。
但是,有這種現象的高聚物不止丙綸一種,而且即便都使用聚丙烯,不同分子量的丙綸無紡布價格也不一樣,性能也不一樣。一般來說,越貴的聚丙烯原料性能越好。所以也不能排除部分不法商販用低質量的丙綸無紡布材料替代醫用丙綸的可能。因此,這種燃燒檢測的方法無法簡單檢測口罩真假。
國家紡織制品質檢中心主任王寶軍也表示,取出被測試的一次性醫用口罩的中間層,點著了,肯定是假貨;點不著,卻也未必是真貨。點不著,產生熔融效果,不能證明中間層就是熔噴無紡布材質,則也無法證明該口罩是具有病毒防護效果的一次性醫用口罩。
謠言:有傳言稱,把空調溫度調高或常洗熱水澡能對抗病毒,因為病毒怕高溫。
真相:從目前的研究來看,新冠病毒進入人體是通過感染支氣管上皮細胞和肺泡上皮細胞,這就決定,不管是體外的空調高溫,還是體外的熱水澡,都不能消滅人體內感染細胞中的病毒。
中華預防醫學會感染性疾病防控分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中山大學附屬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表示,新型冠狀病毒需要長達30分鐘的56攝氏度高溫才可殺滅,而人體的體溫是相對恒定的,洗熱水澡也無法提升體內溫度,因而無法預防病毒。想要滅活病毒,需要達到56攝氏度并持續30分鐘才可以,但空調開到56攝氏度時,人體便難以承受,加重肺部的負擔。
更為重要的是,人在56攝氏度的水里洗半個小時,可能會染上熱射病,甚至有生命危險。林炳亮說,在非常時期,建議每天洗一次熱水澡,但水溫保持在40攝氏度左右為宜,洗澡后還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相比于開空調,注意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似乎是一個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