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銘陽
“建筑堪稱是凝固的音樂,我們就是那譜寫音符的人?!焙幽鲜〗ㄖ茖W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建科院”)副總經理鞠曉這樣形容自己的事業。
鞠曉的建筑生涯是從上海建筑材料工業學院開始的,從1992年入行至今,他將近30年的寶貴青春年華全部奉獻于斯,再也沒有離開過建筑這座宏偉的殿堂,用工匠精神譜寫著一首建筑工程領域的華章。
1994年鞠曉入職河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現任副總經理,分管城市地下空間研究院、巖土勘察院、造價咨詢研究院與規劃研究院,兼任河南省建科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入職河南建科院20年來,鞠曉積累了豐富的施工技術及項目管理經驗,以過硬的技術功底,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確保了一個個項目的高質量運行,為河南建科院的發展、壯大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深基坑工程直接關系到上部建筑設施的精度、穩定性、使用功能和結構安全,并且因為隱蔽性和不確定性,從某種意義上說比建設地上工程施工難度更大、技術更復雜。鞠曉在深基坑檢測領域苦耕不輟,用自己的行動將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滲透到施工細節中,為項目保駕護航。據不完全統計,鞠曉曾先后主持參與了上海三井高科項目、上海拉法基石膏板廠等上海重點項目的基樁檢測和鄭州會展中心、河南省藝術中心、信陽華豫電廠等多個重點工程的施工檢測工作,平均每年完成的基坑監測項目達100余項,成就了這些建筑工程的安全實施。
鞠曉勤于思考,銳意創新,在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在深基坑、防護工程、地下工程設計與施工、建筑智能檢測、工程結構耐久性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成就。據了解,他曾組織和承擔了國家住建部工程建設標準實施指導監督重點研究項目等多項國家級、省市級重點課題研究,多次被授予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河南省科學技術廳科學技術成果獎等獎項。此外,鞠曉還作為業內專家組織參與了多項行業標準的制定,編寫了兩部河南省建筑與市政工程施工現場標準員崗位培訓教材;取得了《建筑工程殘渣收集器》《建筑工程放線輔助定線裝置》和《家用水泥攪拌機》三項實用新型專利,以及《基于移動端和大數據平臺的標準信息管理平臺V1.0》及一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實踐出真知。自鞠曉參加工作以來,即扎根生產一線,潛心鉆研技術,并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上,引起了業內專家和同行的高度關注。他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和專業知識,撰寫出了《深基坑樁錨支護結構中帷幕的作用分析》《打樁過程的樁身應力分析及控制》《鄭州某超深基坑支護設計與防空洞處理》等一批高質量的學術文章,對同行業開展相關領域的學術和理論研究具有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腳踏實地,攻關創新,迎難而上,這是對鞠曉最好的詮釋。正是因為秉持著對企業發展的一份責任心,對技術工作的熱愛,對心中理想的堅守,他兢兢業業,認真勤奮工作,積極探索創新,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建筑師、一名優秀高工的專業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