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雄安新區的安松松、張平均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文/勞 林 攝影/周西娟
“到北京人民大會堂近距離聆聽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倍感榮幸!這項榮譽的取得不是我個人的,它屬于集體!屬于大家!”雄安新區安新縣趙北口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張平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時間回到2020年春節。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張平均服從組織安排,毫不猶豫地擔當起趙北口鎮疫情防控辦主任的職責,立即進入戰時狀態。嚴格部署排查,從設立關卡到環境消殺的各個環節,他始終堅持一線靠前指揮。當時,鎮與各個村莊之間的機動交通中斷了,張平均騎著自行車冒著凜冽的寒風往返二三十公里對兩戶重點排查人員進行登門審核,逐人逐戶厘清從武漢回來的相關人員,按照防控要求做到了應檢盡檢,應隔盡隔。為了縮小接觸范圍,張平均一個人承擔起全鎮接送隔離人員的危險任務,打了一場阻擊疫情的防控硬仗。
趙北口全鎮有1200多人在北京做水產生意,當北京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出現疫情時,一下返回200多人,連續三個晝夜沒休息,全部轉運完畢,最多一個晚上協調轉運了24輛救護車,確保沒有出現問題。面對群眾出現的恐慌情緒,張平均經過冷靜沉著地思考,提出以懸掛紅黃綠不同顏色標識的方式區分危險等級,讓大家一目了然,避免圍觀交叉感染。對于篩檢出的5名核酸陽性人員,第一時間轉運到隔離區域。與此同時,張平均對生活物資供應進行周密妥善的安排,讓群眾的日常生活絲毫沒受影響。
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張平均帶領黨員們堅定地戰斗在防疫最前沿,忙起來一個半月沒離開過崗位,沒回過家,往往是一桶泡面就是一頓飯。在每天超負荷的工作中,張平均的防控衛生知識也在不斷豐富,人們戲稱他已經成了半個“防控專家”。
張平均的日常工作涉及農林水牧漁、衛生、健康、防汛等方方面面,還擔任趙北口鎮的河長,無論哪一樣工作,他都
推進得卓有成效。張平均不僅有雷厲風行、勇于擔當的行事風格,也不乏體貼入微、和風細雨的一面。在他的辦公室東墻上懸掛著兩面錦旗:
一面錦旗是2019年11月趙北口東街村幾十戶的大學生集體贈送的,感謝張平均圓滿地化解了一起經濟上的糾紛。在問題懸而未決之時,他慷慨地拿出自己的積蓄為其中一些人解了燃眉之急,深得民心。
另一面錦旗是趙北口東街村村民李夢瑩2020年7月2日送的。由于疫情父母不在身邊,一位面臨中考的考生因為某些原因不能參加考試,身患殘疾的爺爺奶奶一籌莫展。張平均聞訊后,主動進行多方聯系,幫助考生如期參加了中考。事后,考生的家長從北京輾轉兩次寄來錦旗,他們在錦旗上深情地寫到:鐵軍身影佑趙北 一線抗疫暖千家。
見到張平均的第一印象是剛健、陽光、充滿活力。這位有著21年軍旅生涯的退役團級軍事主官,果斷堅定,具有很強的親和力。
張平均講,他的性格的形成得益于父親的影響。父親擁有50多年的黨齡,1960年代從軍8年,回鄉后一直擔任村干部,為人正直,喜歡為鄉親們辦事,深受群眾的愛戴。父親就是他的榜樣。張平均從部隊回到家鄉三年,他的真誠與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為他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永遠做人民的子弟兵!踏踏實實地為人民服務一輩子!”這是退役軍人張平均的堅定諾言。
文/人民雄安網 攝影/李 勇
“我找到了!”當鏡頭掃過人群時,妻子蘇沙在電視機前不停地尋找丈夫安松松,興奮地拍照留念。
安松松,中國雄安集團安全質量部業務經理,因疫情期間表現突出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聽說丈夫安松松要上人民大會堂時,蘇沙不敢相信,直到在直播里看到丈夫,蘇沙難掩驕傲和自豪,“我也要變得更優秀,我們一家人要一起成長。”提起最想對丈夫說的話,她卻輕聲說,“希望他能好好休息,回家負責睡覺就行。”
春節前夕,疫情來勢洶洶,為保障雄安新區工程建設安全,安松松大年初四就主動請纓返回新區投入到抗擊疫情工作中,成為部門里第一位返崗的員工。
“晚安!”凌晨1點30分,結束一天工作,安松松給正在睡夢中的妻子發去信息。凌晨道晚安,是夫妻倆半年來聯系的常態。
因為工作繁忙,即使家在保定市,距離雄安新區只有40分鐘車程,安松松卻連著3個月未回過家。蘇沙清楚知道,安松松是個戀家的人,以往每晚都會和自己還有7歲的兒子、1歲的女兒視頻或者語音通話,可是這半年來,和丈夫通話得靠運氣。“每天晚飯后8點左右就試試看能不能接上電話,如果8點找不著他,那就明晚8點再試吧。”蘇沙十分體諒安松松的辛苦,“他中午很少能休息,我們一般不中午找他,讓他能睡就多睡會兒。”蘇沙說得輕描淡寫,卻難掩對丈夫的牽掛。
安松松所在的部門承擔著新區疫情防控工地管理的任務,按照雄安新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規劃建設”的決策部署,在沒有相關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他參與編制的系列工地疫情防控和復工制度,明確了疫情防控措施和項目復工審批流程。這些制度,為新區68個重點項目全面復工提供了重要保障,也讓雄安新區建設項目疫情防控管理體系逐漸清晰:在建設工地上,雄安新區實行以班組為單位的網格化管理,強化人員源頭核查和封閉管理,推行“紅、黃、綠”分區管理,防止交叉作業、人員流動,確保一旦出現疫情可防可控。
今年6月,受北京新發地疫情關聯影響,雄安新區出現確診病例。面對雄安集團百余個在建項目和來自五湖四海的4萬余名工人,為保證建設工地“零感染”,安松松再次主動請纓“上前線”,對現場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再部署,聯系檢測機構對工人進行全員核酸檢測、每日跟蹤建設項目人員臺賬、對施工人員全面排查……那段時間,直至半夜,安松松的手機仍振個不停。“一線建設者的安全健康是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的保障,我的工作做好了,才算對工人們負責,對雄安建設負責。”安松松希望,能通過自己和同事的努力,讓新區百姓早日看到新區帶來的福利。
“他值得這個獎,這不止是對他的認可,也是對雄安新區、對我們部門疫情防控工作的認可。”并肩作戰的同事王陽見證了安松松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