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洋 韓曉金 攝影/周西娟 李 勇 楊亞文 薛志勇 趙瑞光 牛惠民 夏 天
美,在一方一寸的形態之中,從技術到藝術,從無我化為有“型”玩物,設計打造了多元化的藝術生活方式。設計與科技齊飛,藝術與未來共舞,在6000平方米的工業設計創新成果展里你可以放飛靈感,盡情享受多元世界。“設計營造多元世界”是第三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的主題,融合中西方美學與藝術、關注未來城市生活、直面工業與城市轉型需求,具有全球性、獨創性。
本屆設計周以““設計營造多元世界”為主題,,牢牢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雄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和北京冬奧會籌籌辦等歷史機遇,更加突出國國際化、更加突出專業性、更加加突出創新性,期待在雄安安這片未來熱土上,全球設計機機構能與河北、雄安安有有更多的交流合作機會,在在后疫情情時代用設計賦能未來之城的建設。
——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安新區黨工委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陳 剛
“設計營造多元世界”是第三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的新視覺新嘗試,在當今復雜的全球議題面前,我們相信設計不再只是設計,設計該擔當起“營造”的角色,同時亦希望從多面向討論何謂“多元”的未來人居。
工業設計創新成果展中的“HIDW Young Talent”全球后浪潮設計對話展區以三大主題:明日制造、工藝新生與城市催化劑刺激觀眾及新一代設計師反思設計的功能與邊界,呈現出新興設計師如何以產品及新設計方法重塑消費制造模式、城市環境及產業發展,透過跨領域的集體創造力為難解危機尋求解答、在分歧中找到共同價值。
2020年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通過多樣的展品與全球設計浪潮對話,并以雄安為立足點,為國內外優秀設計師搭建最好的試驗場和展示舞臺。
50多年前的一部美國電影中有一句臺詞“兩個字:塑料”,預言般地勾畫出此后半個多世紀塑料及石化產業的蓬勃發展。與此同時,工業化及全球化所帶動的世界供應鏈及高消費型態,對于人類與地球的延續造成威脅,并促使我們在地球46億年的歷史中,首次進入了人類世地質時代。2020年的今天,我們不禁要問:下一個形塑未來的關鍵字為何?
工藝是時代的寫照。有史至今,工藝一直是人類文化與材料技藝兩者間協作和競賽的結晶,但如今,我們迎來了第三者介入:計算機科學。
這些作品在暗示著,或許不久的未來,人類與智能的協作將為工藝迎來新生。
我們的世界正走在高速城市化的路徑上,面對當前的各種都市問題,要如何創建更宜居的城市成為人類不可逃避的問題。美國新都市主義建筑師彼得·卡爾索普曾說:“我們建造城市的方式體現了我們的人性。”點出了都市設計的連鎖效應,它不僅在于規劃人居空間,更會連帶影響到城市的經濟活性、社群連結、環境保護及社會福利等層面,生活于其中的人們不只是城市的組件,更是推動城市改變的重要推手。
時尚、跑車、奢侈品、藝術……是很多人對意大利的第一印象。作為設計大國,意大利有著悠久的設計傳統,始終堅持將實用主義和技術知識相結合,將自身文化烙印貫穿其中的意大利設計已經在世界享有盛譽。
設計藝術覆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貫穿于人們的衣、食、住、行,不斷提高著人類的生活質量。意大利主賓國主題展區展品囊括智能家居、電子產品、交通工具、空間設計、用戶交互等領域的設計精品。產品小到家居生活,大到城市建設,融傳統制作工藝和現代科技于一體,其精湛工藝、優雅造型、充滿人文精神的設計理念,為當下雄安新區的建設帶來了可供參考的寶貴經驗和啟發性思考。
關注并改善環境、動物、教育、救災、兒童、婦女、公平、健康、就業、營養、飲用水等等社會問題,在以前大家會認為這些都是政府或非營利組織的事。但事實上,很多人都已經或多或少參與在社會設計行動之中。
社會設計不僅是商業設計中的一種方法,更應是一種視野。社會設計有很多可能性,可能聚焦產品,可能是一個服務、一場體驗、一個社會企業的創新嘗試,甚至是一種負責任的商業模式。
作為世界公民,社會設計師不僅僅立足于專業,而是上升到了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思考,創造共享價值,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治愈現在就是治愈未來,用設計構建起通往未來世界的橋梁。
“設計教育必須改變”早在10年前就被《設計心理學》的作者唐納德·諾曼提出。從產品經濟、商品經濟、服務經濟,到體驗經濟,兼備提升體驗、融入社會關懷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整體解決方案,已成為社會設計的最大挑戰。
社會設計師是未來的設計師,強調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特別是對消費者、社會和環境的貢獻,以此為社會尋找一個更有效率、更有益、更可持續的整體解決方案。他們必須強化跨領域的整合能力和溝通能力,從“化妝臺”走向“手術臺”。
文化一直以來都是設計界永不凋零的花。植根于生活的設計才更顯其生命力。
“茶餐廳、涼茶鋪、糖水店……”這些深藏在香港小巷深處的標志性地點,折射出香港人在時代變遷中,對于自身品牌的堅守與傳承,創新與轉型。利用本土街頭的標志性地點獲得靈感,設計出一系列老香港風情的物品。利用色彩斑斕的記憶,探討設計的可能性,展現出香港獨特的文化特色。將香港標志性建筑作為插畫的設計創作,時刻提醒大眾關注正在消失的本土文化。
設計通過創意和專業技術手段滿足生活方式的需求,日常生活中各類生活用品,如臺燈、水杯、鐘表等,用科技美學思維進行重新定義創意設計,使原本單調的生活用品,轉化為科技感十足,潮流酷炫的時尚單品,重新煥發出令人著迷的“科技之美”。
藝術的美好在于擁有無限的包容性,不同個體的聲音在藝術的懷抱中吶喊出屬于自己的道路。
9月18日,作為第三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亮點之一的Design Station設計不眠夜暨第一屆金蘆葦工業設計獎頒獎典禮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舉行。金蘆葦獎自2020年1月15日起面向全球征集設計作品,共收到54個國家和地區的8393件優秀工業設計作品申報,涵蓋產業裝備、交通工具、家居生活、文化創意、運動健康、公共設施、信息處理和傳播設計等8大參賽類別。
新冠疫情的暴發讓獎項的征集和評選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7月6日起金蘆葦獎評審工作正式展開,經83位海內外設計、市場、技術、投融資、媒體等領域專家三輪評審,最終評選出至尊獎1項、金獎5項、未來之星獎2項、優秀產品設計獎26項、優秀概念設計獎6項、提名獎107項。備受矚目的至尊獎由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設計生產的“新型高私密大定員縱向臥鋪動車組”斬獲。
金蘆葦工業設計獎對于新區意義非凡,它的設立為河北省、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和國家工業設計提供了強有力支撐。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表示,“金蘆葦獎是一個新話筒,向中國、向世界傳遞著雄安的聲音;金蘆葦獎是一張新藍圖,以設計賦能城市建設和運營,繪就人類城市的美好未來;金蘆葦獎是一張新名片,始終堅持國際化定位,積極搭建工業設計交流合作的國際平臺,助力新區開放發展,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提高開放水平。”
金蘆葦工業設計獎中方主席、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何人可認為,“對于一個新生獎項來說,第一屆金蘆葦獎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從作品的完成度來看,都是非常好的成績。金蘆葦獎對于河北省的意義在于培育和挖掘更多的本地資源,讓本土設計與國際設計在融合的過程中可以得到更快更好的提升。”
第一屆金蘆葦工業設計獎獲獎作品展作為本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的重頭戲,展區人頭攢動,綠色助力一體輪、無人物流運輸機、高空滑行通道救援車、尋影AI自導演攝像機、智能行李箱、嬰幼兒餐椅、降噪L型枕、可穿戴壓力輸液器、智能化垃圾分類識別投放箱、寶特瓶回收全天候跑衣、烏鎮浸入式體驗設計等優秀設計作品讓參觀者目不暇接,一些稀松平常的物件在設計師的手中幻化出了無窮魅力,讓人們充分感受到了設計帶來的奇思妙想。
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展出的“新型高私密大定員縱向臥鋪動車組”格外醒目,許多人探頭打量,透過模型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臥鋪設計的理念。軌道交通工具歷經百余年的發展,現如今不僅要考慮技術因素,更多的要考量面向文化訴求的人文因素。正如頒獎詞對“新型高私密大定員縱向臥鋪動車組”的描述——“他們,迎時代需要,探人本之需,用設計重新定義了公眾出行公共空間體驗,為改善人類出行方式、創造人類美好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撐起了民族工業的世界脊梁!”短短數句貼合了工業設計與人的聯系,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黃俊輝興奮地說道: “金蘆葦獎把至尊獎頒發給新型高速臥鋪動車組,必將有效地、有力地推動這款動車組服務國家、服務百姓。”
金蘆葦工業設計獎致力于面向信息社會和可持續發展,匯集全球設計智力資源,發現未來設計,啟迪未來生活,賦能未來城市。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參賽作品與社會熱點密切相關。在金蘆葦獎參賽作品展區,一款智能識別分類垃圾箱模型便是迎合當下熱點設計的一款垃圾分類產品,垃圾分類是熱點也是難點,該作品的設計者,上品設計創始人周林向我們講述了該作品的設計靈感,“它是一款全自助式體驗產品,可以引導人們如何正確分類投放,讓垃圾分類更智能化也更人性化。居民投放垃圾需實名登錄,通過顯示頁面和標識,進行引導和輔助,社區還可以運用它進行垃圾分類評比和監督。對于垃圾智能分類回收則是采取視覺識別,運用內置機械臂破開垃圾袋,將垃圾拍照上傳云端,進行智能干濕垃圾識別并測算比例,垃圾會在滿袋之后自動封袋,拒絕異味。”
生活節奏的加快使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運動成為一種風潮,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寶特瓶回收全天候跑衣希望在綠色環保與運動需求之間尋求一種平衡,特步中國設計師隋振聰是該款環保跑衣的設計者,“這款輕薄舒適的跑衣根據人體的汗腺分布為跑者打造了360度排汗系統,并加入了科技纖維,可以根據環境的變化調節跑者的溫度。利用回收塑料制成的再生纖維相比傳統的原生纖維,無論是從抗撕裂性、透氣性上都更加優秀。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眾多設計師正以實際行動在供應鏈中減少碳排放、電力消耗與空氣污染。”
以設計引領雄安新區發展是封昌紅三年多來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標。她認為這種精神是讓雄安新區在若干年之后變成真正的典范之城、千秋之城、未來之城的內核。正如她在演講中提到的,如果說深圳有今天的奇跡靠的是“敢為天下先”,那么雄安靠的就是面向未來腳踏實地的“匠心精神”。
封昌紅全程參與了金蘆葦獎的籌備與評選,對它像孩子般寵愛有加,問及金蘆葦獎對于雄安的意義,她十分動情地說道,“金蘆葦這個獎項凝聚了太多的付出和期待,金蘆葦獎要承載東方智慧來傳遞設計價值,承擔起向世界發聲的使命擔當。”
對于如何定義“多元世界”,封昌紅認為它的核心屬性是“以人為本”,“人”是第一屬性,其次是“文化”。“我們要容納多元,不同背景、不同崗位的人來到雄安,參與雄安建設,它就會產生碰撞,形成包容的氛圍。我們搭建設計周這樣的平臺就是要包納所有人的產品、思想和理念,甚至他的行動。雄安的未來我認為不僅僅是要打開城市的窗口和大門,甚至每一個來雄安的人都要打開心門,這個心門便是‘多元的世界’。”
“設計營造多元世界”是一個很好的主題,它不僅涉及了純粹的設計同時還討論了未來與綠色設計。在我看來工業設計是一個包含著技術、產品以及理念的混合設計體。任何設計都要考慮到市場以及客戶,能把這些元素都考慮進去的話,才可以稱得上是一名好的工業設計師。
1981年我跟另外一名設計師共同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技術轉化組織(法國生態工業設計及技術轉化協會),我們做了很多材料的技術轉化。當我來到中國后開始研究中國的風俗及鄉村生活,其中竹纖維是我非常感興趣的材料,我在考慮如何利用這些植物纖維來制作一些東西,現在我們正試圖用竹纖維做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構造,它是一種具有可執行性的環保經濟產品。
這次“2020亞洲社會設計展”主要是在闡述如何透過設計來介入社會議題,以設計思維提供新的社會整體解決方案。在這次展覽里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希望通過設計來解決老人、貧困、環保、兒童等一系列痛點。我們想傳達的是,設計不應該只是為了市場消費,設計也應該考慮到有序發展、多元族群的關懷。
作為國內工業設計研究的積極推動者,陳冬亮對金蘆葦工業設計獎評價頗高,“金蘆葦獎首次舉辦便有幾千件作品參展,還吸引了眾多國際設計機構的參與,它的起點和水準都是相當高的。它與雄安新區這座未來城市相聯系,雖然起步晚,但卻有后發優勢。”
陳冬亮認為雄安新區可以從設計中汲取新鮮的營養,對于工業設計的發展歷程,他提到“工業設計歷經百年的發展,與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語,工業設計不單單是在色彩、結構和造型做文章,過去工業設計常提的“以人為本”也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的日新月異變得不一樣,設計正成為一個重新被定義的過程。”
我們公司現在致力于發展循環設計的項目,雄安這座城市的理念與它不謀而合,它會在設計之初考慮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產品未來在回收、重復利用等方面都會變得簡單,循環設計的理念無論是對制造商還是對社會,都會產生非常正面的影響。
問及一個好的工業設計應包含哪些元素時,馬思廣談道,“一個好的設計必須要考慮到三重底線——收益、環境和社會”。
2020年第三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以獨特的設計思維、與生俱來的熱情對設計進行不斷質疑、以新視角重新解讀事物的特質,為設計周乃至“未來之城”賦予了更多思維碰撞。金蘆葦工業設計獎的設立,讓世界與河北廣泛連通,讓設計在河北生根開花,結出碩果。
有設計才有未來,有多好的設計,就有多好的未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在助力雄安新區打造全球創新高地的交流合作過程中扮演著越發重要的角色。與此同時,第一屆金蘆葦工業設計獎的圓滿落幕讓我們看到了它蘊藏的巨大潛力,相信有朝一日金蘆葦工業設計獎會成為設計界的“東方奧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