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黃丹青 孫奕
家庭營養支持是指病情相對平穩且需要長期營養支持治療的病人,在專業營養支持小組的指導下,在家中接受營養支持的方法[1],分為家庭腸內營養支持(home enteral nutrition,HEN)和家庭腸外營養支持(home parenteral nutrition,HPN)。在中國,家庭營養支持以HEN 為主[2]。然而有調查顯示,照料者不了解HEN相關照護措施以及對相關知識的獲取極為有限,增加了由于操作不當引起腸內營養并發癥的概率,不利于HEN的順利實施[3-4],故對照料者進行一種簡單易懂并易于執行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每日目標,以表格或清單的形式列出了病人每天預期要達到的目標,使團隊成員更加清晰地知道病人當日目標。我們借鑒每日目標化的形式,對照料者分步驟進行HEN的健康教育和技能訓練,以期達到最佳的健康教育效果,從而正確掌握家庭營養的照護技巧,為老年HEN病人實施安全照護。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6~2017 年在我院神經內科、呼吸科病房出院的需要進行家庭營養支持的67例老年病人為研究對象,其中急性腦卒中41例,PD 17例,吞咽功能障礙9 例。本研究已通過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病人均使用紐迪希亞公司復爾凱14 號鼻胃管行HEN。納入標準:(1)預計家庭營養支持時間在6 周以上;(2)營養支持在醫院開始,且耐受良好;(3)基礎疾病已相當穩定,生命體征穩定并允許在家庭接受營養支持;(4)家屬有回家進行家庭營養的需求,且家庭環境良好,能保證家庭營養支持的順利完成;(5)病人主要照料者具備小學以上文化,能正常溝通交流,且預期照料病人在1 個月以上;(6)病人或家屬知情并同意參加此項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嚴重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嚴重的系統并發癥;(2)精神病及嚴重認知障礙者;(3)不配合調查或居住無法隨訪者。
1.2 方法
1.2.1 分組:根據不平衡指數最小的原則,將病人按照年齡、病變性質、就診時間及吞咽功能缺失程度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所有病人均有1名照料者照護。
1.2.2 干預措施
1.2.2.1 試驗組:病人入院后第3 天起,由護理組長對其主要照料者開始進行健康教育和技能培訓,共設定了7 d 每日宣教內容,將HEN 相關內容按日進行量化宣教(表1)。同時,對每個條目的宣教內容制作了詳盡具體的宣教模板,以保證照料者接受的教育內容是一致的,做到同質化教育。護理組長根據內容計劃表每天對照料者完成一定量的教育內容,之后在表上簽字。所采取的宣教方式主要是與照料者面對面交談和現場示范操作,在一旁指導照料者實際操作,并結合書面宣教資料、視頻及科室宣傳板報來鞏固知識。照料者對前一天的宣教內容進行復述和演示,如評價結果為未掌握或部分掌握,則當天健康教育內容和目標暫延后,根據照料者的反饋情況不斷對重點內容和薄弱環節反復強化,直至目標完成,之后再繼續當日的健康教育內容和目標。出院當日,由營養??谱o士按照計劃表中的內容對照料者進行逐項評價。
1.2.2.2 對照組:在病人住院期間給予照料者常規的護理指導,在出院前2 d 由管床護士對照料者進行HEN 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包括體位的擺放、喂養的方法、觀察注意事項等。

表1 每日健康教育內容計劃表
1.2.3 觀察指標:管床組長在病人出院后1、2、4、8、12 周進行電話回訪,了解老年HEN 病人營養攝入的情況,解答照料者的問題,詢問營養支持的過程,有無不適和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剖覂鹊碾S訪電話24 h開通,便于照料者咨詢聯系。病人出院12 周后到醫院進行復診,調查其出現腸內營養并發癥(如腹瀉、嘔吐、堵管、誤吸等)的情況;并對照料者進行量表評估,包括照料者負擔問卷(CBI)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CBI 總分0 ~96 分,分值越高說明負擔越重;HAMD(17項)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重。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6.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2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人口學特征 67 例病人中,試驗組35 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69~91歲,平均(79.26±6.88)歲;對照組32 例,男19 例,女13 例,年齡72~89 歲,平均(77.36±7.13)歲。照料者67例,其中試驗組35例,男11 例,女24 例,年齡59~68 歲,平均(67.04±11.48)歲;對照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齡58~67歲,平均(62.12±9.27)歲。2 組病人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2 組照料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2.2 2 組病人HEN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試驗組病人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1)。見表2。
2.3 2 組照料者干預前后神經心理學評分比較 干預后,試驗組照料者CBI 及HAMD 評分均較對照組及干預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2 2組病人腸內營養支持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表3 2組照料者干預前后神經心理學評分比較(±s,分)

表3 2組照料者干預前后神經心理學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5;與干預前比較,△P <0.05
組別試驗組(n=35)對照組(n=32)CBI干預前33.56±1.78 36.71±1.02干預后12.36±0.68*△16.03±0.67干預后30.76±1.51*△39.76±1.23 HAMD干預前13.32±0.95 13.79±0.78
腦血管病、神經變性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均有可能導致病人出現吞咽障礙及胃腸道損傷,為了保障病人的營養及健康,營養支持是必要的[5]。隨著老年人群對情感需要的增加,將會有更多的老年人選擇家庭營養支持。而家庭營養支持的順利實施與完成,與其照料者是密不可分的。有研究表明,照料者接受健康教育后會遺忘其中40%~80%的健康信息,且所記住的信息當中有接近一半是錯誤的[6]。本研究借鑒了國外家庭營養管理經驗,并結合國內照料者現狀,選擇出更加適合于照料者接受和理解的健康教育方法。本研究結果提示,對老年HEN 病人的照料者進行每日目標化健康教育和技能培訓,能夠降低老年HEN病人腸內營養并發癥的發生率,且能夠緩解照料者的精神壓力負擔,還能優化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