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雨奇
(大連醫科大學)
股骨頸股骨折是老年疾病中發病率較高的病癥,并且該病發病率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而逐步攀升?;加性摬〉牟』荚谂R床上主要表現為患肢出現腫脹,有個患者還會出現畸形,大部分的病患都會出現疼痛的病癥。對于該病目前施用較多得治療方法為鋼板螺釘固定法,但是這種方法在治療過程中極易導致病患得病灶處難以愈合,同時嚴重的還會發生股骨頭壞死的病癥,這對于病患的正常生活喝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有報道在臨床的股骨脛骨骨折的治療中應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該方法在治療上主要幫助病患緩解一定的疼痛,同時幫助病患矯正病灶處的骨骼,使得骨骼髖關節重建。基于此,筆者通過對篩選的病患進行分組對比治療,旨在探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在該病的應以用成效。
篩選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骨科進行股骨脛骨患者114 例,所選病患的額具體情況如表1 所示。
對所選的病患在術前進行相關的檢查,如果病患同時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應該給予相應的治療。在進行相應的手術之前應該對病患的雙足進行主動的訓練,定時進行跖曲背伸活動,同時還要練習在床上排尿以及咳嗽。給予對照組的病患實施一般性的固定手術,首先讓病患呈仰臥的姿勢,然后通過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對病患進行麻醉處理,在手術過程中需要接觸C 臂X 線機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的操作,隨后借助螺釘進行固定。給予對照組的病患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同樣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進行麻醉,這種方式的手術需要病患呈側臥位,其患肢需要朝上,要對病患的關節囊進行切開,在病患的小粗隆上面進行股骨脛骨的取出,并且其內容物進行有效的清除,根絕病患的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人工髖關節假體植入病患的體內,復位后要對病患的病灶處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
借助SPSS22.0 對統計的數據進行剖析,并將結果用(均數±標準差)進行示意,即(±s)。隨后通過整理和分析并進行X2檢驗或t 檢驗,當P<0.05 時則表示差異顯著。
如表1 所示,干預組的病患再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喝并發癥發生率等情況都明顯優于對照組(P <0.05)。

表1 干預組和對照組各項臨床指標的對比
如表2 所示,干預組的髖關節功能明顯好于對照組的髖關節功能(P <0.05)。

表2 干預組和對照組髖關節功能比較
股骨頸骨折的發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5 歲以上的人群中,這些病患同時可能會有一定的心腦血管疾病和其他的慢性病,機體的耐受能力較低,且容易出現骨質疏松和股骨頸脆弱的問題,所以在行動過程中容易跌倒,由于年紀大的病患各個部位的血液運轉較慢,嚴重影響傷口的愈合,長期的臥床還會導致發生褥瘡和擠壓性肺炎的病癥,對病患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對于該病的治療目標在于要盡量的避免病患出現各種并發癥,并且可以盡早的下床進行功能性的鍛煉,幫助病患有效提升生活質量。目前在臨床上采用較多的手術方法位內固定治療、人工髖關節治療和人工股骨頭置換等。第一種方法主要利用鋼板和金屬螺釘對斷骨進行連接和固定,但是對機體的損傷較大,術后非常容易出現并發癥。近一段時間,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提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逐步的應用到老年股骨脛骨骨折的治療上。本研究通過應用該技術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對高齡骨頸骨折的治療效果的提升有著較大的幫助,可以完全避免術后骨不愈合以及股骨頭壞死的病癥,促使病患可以盡早的進行下地活動,同時對于術中出血和和并發癥的降低也起到了重要的調節作用,進一步讓病患髖關節盡早的恢復。同時本文為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相關研究提供了理論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