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鳳群
(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大安市供電公司,吉林白城 131300)
智能技術應用于電力系統的自動化設計,給電力系統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既可以提高電力系統的工作效率,還能夠在自動化技術的基礎上實現故障解決、故障識別等功能,從而提高電力系統供電的可行性與穩定性。
智能技術的核心主要在三個方面得以體現,分別是精密傳感技術、GPS 定位技術、計算機技術。對于這三項技術進行綜合應用,能夠使智能技術的優勢體現在各個領域中。而智能技術的優勢主要有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改善操作者的工作環境、提高機器設備的可靠性、提高機器的自動化程度與智能化水平等[1]。
智能技術終端具備相關接口,并具有學習與適應的能力,可以對產品、生產、生活過程等開展分析與學習,并做出優化,從而彌補傳統控制上的不足。例如,在部分確定性較低的工作中,傳統的控制技術很難實現有效控制,而智能技術在此種情況下會凸顯出自身作用。
在智能技術下,可以有效提升電力系統的控制能力,對電網與電源結構進行優化,改善其中存在的問題。能夠使電力系統的信息傳遞得到有效提升,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可以使用更為精確的方式進行傳輸。智能技術的存在對于電力系統而言,還可以帶動新能源發電,例如當前的光伏發電、風能發電等。
基于智能技術下,電力系統中可以擁有更合理的電力調度,同構智能電網的構建還可以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在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中(圖1),安全預警系統、數據采集系統等系統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起到針對性的控制與監督效果,并且一旦發生問題,將會自動報警[2]。

圖1 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
電力系統在實際的運行環節,可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不能對于突發情況及時采取有效處理,將會對設備的運行和信息采集等工作產生嚴重影響。在智能技術背景下,能夠實現智能化用電,使電力系統的信息采集工作更為順利,從而有效提高設備的交互水平。另外,基于智能技術的用電模式下,能夠使用電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用戶通過交互系統提出不同的用電需求并得到滿足,從而提高電力系統的服務質量。
在電力系統中,計算機的出現使以往的電力系統工作流程得到了較大轉變,進一步提高了自動化控制水平。而基于成本的角度看,自動化技術的優勢主要為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能夠促進生產效率的提升[3]。
在電力系統中應用智能技術,能夠使系統更加靈活,并且還可以提高系統反應的準確性,使電力系統具有更高的效率,但同時也能夠提升安全性與穩定性,推動電力行業的發展。智能技術在當前的電力系統自動化中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表現出極高的應用價值[4]。
神經網絡具有非線性特征,應用在電力系統中已經十分普遍。神經網絡控制可以將系統中大量節點模擬為大腦的神經元,將這些神經元進行連接形成一個系統,依靠調整連接的權值,可以對信息開展非線性挖掘,這一方式能使計算機像人一樣對于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利用神經網絡可控制技術可以開展自動化與圖像處理的控制,神經網絡通過分析電力系統的數據,能夠有效地制定出降低電力損耗值的方案,從而優化電力系統。
先行最優控制系統在數學中也被稱之為線性二次問題。該技術是電力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系統,通過自動對比與分析勵磁控制器對于發電機電壓的測量結果,然后利用PID 調解法,對于控制電壓進行計算,轉換勵磁控制器為成移相角,控制硅整流橋轉子的電壓。而利用線性最優控制系統,可以有效地提升電力系統的自動臺品質,還可以提升輸電能力,改善運行質量與運行效率。
專家控制技術可以及時分辨電力系統的狀態,并根據不同狀態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5]。一旦出現警報等緊急情況,該技術能夠在第一時間識別,同時積極響應,使電力系統盡快恢復運行狀態。專家控制系統中含有非常多的內容,可以基于電力系統的狀態來迅速切換狀態,還可以對系統展開排除故障等操作。但是,專家控制技術雖然其中具有“專家”,但是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卻不具備模擬專家思路的功能。并且,如果問題較為復雜,該技術將會無法對問題進一步地開展分析預處理。為了能夠使專家系統控制技術的有效性得到增強,可以選擇與其他的智能技術進行結合,在此基礎上設計電力系統自動化[6]。
工業生產對于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產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變量與參數,如果仍舊采用傳統的控制方法,將會導致難以掌握運行規律。所以,利用模糊控制法能夠有效地控制由于變化而導致的不確定運行過程[7]。模糊控制法能夠控制非線性與時變性過程,同時還不需要建立模型,避免使用到大量的數據。當前,基于模糊控制法在開展建模的過程中,無需使用大量的時間,也不需要技術人員掌握多少技術,只需要具備工作經驗即可。
電力系統在運行期間需要測試系統,目的是準確地預測短期負荷。為了提高測試效果,必須要編寫大量的程序,盡可能提高預測的準確程度,但是其預測結果仍舊存在差異。而通過調度人員對于短期負荷進行預測,可以發現預測情況與待測日之間存在著高度相似的情況,因此利用參考日的相關理論能夠進行預測工作。在選定參考日后,要開始累計負荷曲線的核心點,預測負荷。參考日的關鍵點能夠產生曲線,而基于曲線建立模型,可以有效提升預測的合理性、準確性。而基于模糊控制法建立模型,具有較高的分析準確度,并且經過專家對此進行試驗,結果發現模糊系統的可操作性非常好,將模糊控制法應用在電力系統中已經從理論方面轉變為實際應用。
模糊控制系統的任務處理方式已經有了良好的提升,在電力系統的自動化設計中應用該系統仍舊具有優勢。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模糊控制系統的整個過程均是通過人為定義的方式,但是這種方法既有優勢也有劣勢。人為定義可以將模糊控制系統的優勢展示出來,但劣勢在于展示的方式過于隨意。所以,可以選擇將非模糊控制模式介入其中。為了充分詳細地了解模糊控制系統的特點,可以在原有的控制模式上,適當應用非模糊控制模式中的精華,充分發揮出兩者結合的優勢。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大設計力度,充分完善相應的理論體系,促使電力系統能夠穩定運行,實現電力系統的自動化設計。
隨著現今社會中各種智能技術的發展,將智能技術應用在電力系統自動化設計中,可以使電力系統更加科學,滿足人們對于用電的需求。基于智能技術下,電力系統會對于自身的情況進行準確判斷,并作出有效指令,從而調配電力輸送,并有效提高電力系統的電力傳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