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 斌 顏運秋 徐少勇
(1 湖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 湖南 長沙 410128;2 長沙道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16)
豬場生物安全是比防疫具有更深刻的內涵和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三方面要求:防止豬場以外有害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蟲)進入豬場;防止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蟲)在豬場內的傳播擴散;防止豬場內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蟲)傳播擴散到其他豬場;
來訪者包括外來維修人員進場實行交叉審批制度,生產場長進岀場報獸醫審批,其他人員進場報生產場長審批, 未經許可不得進入生活區內,更不允許進入生產區;
主管到農場檢查工作時, 按照相關特定的生物安全流程進入。
所有進入場區者一定要做好登記, 包括:姓名、工作單位、來訪因由、最近一次接觸包括豬場、雞場、牛場、羊場、屠宰場等污染敏感區域的地點以及具體時期等內容, 并簽署進場生物安全承諾書,經過徹底洗澡消毒后方可進入生活區。
人員進入生活區流程: 所有種豬場門口必須配備人員單向流動的洗澡通道;登記、簽訂生物安全承諾書;衣物寄存,包括所有衣物、鞋、隨身物品;洗澡(眼鏡跟隨人員同時清洗);更換生活區統一服裝(內衣、外套、襪子、鞋)隨身物品(電腦、手機、手表、錢包、飾品)必須用消毒濕巾擦拭兩次,放置消毒間至少30 min 后,方可進入生活區消毒間的標準:要求消毒30 min 后,臭氧粒子濃度下限為:5mg/m3;
進入生活區的本場工作人員必須經過過夜隔離(大于12 h),經相關流程方可進入生產區;有特殊或緊急情況,確實需要直接進入生產區時,請示主管同意后,可經二次洗澡后并戴口罩、戴帽后進入。
進入生活區前,凡接觸過疫病偶蹄動物(豬、牛、羊等)及其新鮮產品的,須在場外自行隔離48 h,方可進入生活區。
人員進入生產區流程:
1)生活區隔離期滿后,方可進入生產區;
2)進入生產區時,必須經過單向流通的洗消通道嚴格洗澡,頭發、指甲縫、腳趾、鼻孔等重點部位要使用沐浴用品仔細清洗干凈后, 更換生產區衣物、鞋、帽和口罩等;
3)生活區用鞋與生產區用鞋須用不同顏色進行區分, 生活區用鞋只能放置于生活區一側,洗澡過程中需赤腳穿過洗澡通道, 洗澡通道放置防滑地墊,浴巾、生產區衣物放置于生產區一側;
4)浴巾與衣物每天消毒更換;
5)隨身物品(相機、手機、電腦)須經過用消毒濕巾擦拭兩次,放置于紫外消毒10 min.
人員進入豬舍流程:
場長和技術員需要安排人員流動, 如先在哪個地方工作,哪個地方其他人不能進去。就是把清潔區域和骯臟區域分開。
紅色區域內人員不能進入其他豬舍、 其他豬舍的人員也不能進入紅色地區, 如果有需要進入區,必須安排最后的工作,工作完后要返回去洗澡換衣服或下班。
人員進入豬舍流程:
對于不能滿足該要求的,按照以下流程進入:車輛到場前,必須在指定地點清洗消毒;符合標準時,由清洗監督人員開具洗消記錄;
車輛抵達農場生活區大門時,須出具車輛洗消記錄;并在場門外進行第二次清洗消毒,特別對駕駛室的腳踏墊進行噴霧消毒, 停放不少于30 min 后方可;
進入生活區,并做車輛進場與洗消記錄;
車輛抵達農場生產區大門時, 須在汽車消毒通道進行第三次清洗消毒;
經過生活區至場區汽車消毒通道中, 車輛停靠消毒通道池的中間位置;
自動噴霧消毒5~10 min 后, 擋桿自動升起,消毒完畢,駛岀消毒通道;
噴霧消毒液每2 天更換1 次, 汽車消毒通道池消毒液每3 天更換1 次;
車輛駛入洗消中心;司機下車,踩腳踏墊,進入休息室(后期進行霧化消毒),拉豬車司機/飼料車司機更換鞋子,穿戴隔離服;
洗消人員,對車輛駕駛室清理消毒,取下腳踏墊;(腳踏墊沖洗消毒! )
開始清洗,清洗流程:清水沖洗-拳力巴斯德泡沫浸泡30 min-清水再次沖洗-安邦巴斯德消毒-靜置15 min;
司機駕駛車輛離開。
司機將車輛停靠在指定洗車區域;(設置引導路障,防止司機不了解路線直接開到場門口)
司機岀示洗消檢查單, 由場內生物安全專員(穿戴場工作服或者一次性隔離服和靴子)檢查是否無污物,方可進行下一步;
飼料司機踩腳踏消毒墊后,更換專用拖鞋,洗澡更換專用工作服,并穿防護服及鞋套(水鞋)(飼料車進場和不進場的司機要區分操作);售肥車輛司機,下車前穿好一次性防護服及鞋套(水鞋),司機消毒手與手機;
洗消人員開始清洗車輛,清洗流程:清水沖洗-拳力巴斯德(1:200)泡沫浸泡30 min-清水再次沖洗-安邦巴斯德(1:200)噴霧消毒-靜置15 min;
洗消完成后,司機駕駛車輛進行工作。 備注:車輛司機(飼料車、轉仔豬車按照人員入場流程執行。
所有物資需拆除外包裝后放置于物料消毒間,不可拆除外包裝的,必須噴灑消毒或者擦拭消毒;(噴霧消毒和紫外消毒分開)
由門衛生物安全專員操作(穿戴場外工作服或者一次性隔離服和靴子, 工作服不能穿回生活區! )
由放置人員登記相關信息及具體存放時間,并將該記錄表存于消毒間;
消毒間物品必須經過紫外臭氧消毒+安邦巴斯德霧化消毒至少2 h, 大的物品必須噴灑安邦巴斯德(1:200)消毒2 次(24 h2 次);(大的物品指的是無法放入消毒間的物料)。
場內人員待消毒結束后方可帶入生活區。
所有引種豬只轉入隔離舍及并群前,必須進行實驗室檢測,獸醫評估合格并簽字確認方可執行。
1)檢測項目:藍耳抗體,偽狂犬抗體和野毒、豬瘟抗體、口蹄疫抗體;
2)隔離觀察:在保證全進全出的前提下,檢測合格的豬只進入隔離舍隔離觀察不低于28 d,隔離結束前7 d 內,抽樣不得低于30 頭(低于30 頭全檢),檢測不合格,由獸醫岀具處理意見;
3)馴化混養:檢測合格后,轉入馴化混養階段,以不得低于1:10 比例使用淘汰母豬進行混養或使用淘汰母豬糞便進行接觸; 混養時間不低于28 d;
4)隔離冷卻:混養后的后備豬進入冷卻階段,冷卻時間不低于28 d;
5)配種條件:經過上述處理,體重達130 kg,周齡32 周以上,完成既定疫苗程序后,方可配種;
6)外來精液:凡使用非本場的精液時,須精液供給方獸醫提供檢測報告并簽字確認; 使用集團外精液時,須對到場精液進行病原抽樣檢測,合格后,由獸醫批準使用。
1)使用場內轉運車將斷奶仔豬提前轉至上豬臺,外部轉運車方可裝豬,公司員工操作過程中,不能接觸外部轉運車輛, 外部轉運車輛禁止進入農場生產區;
2)凡經轉到上豬臺的斷奶仔豬禁止轉回本農場,不合格的直接淘汰處理。
3)從豬舍轉運斷奶仔豬至上豬臺的工作人員與上車人員分開, 由負責上車的人員對上豬臺進行清洗消毒, 負責上車的人員須通過洗消通道洗澡后,方可再次進入生產區;
1)車輛在經過一級洗消及二級洗消后,方可進行銷售環節;
2)車輛進入指定區域,與轉豬臺對接,司機及客戶穿防護服及鞋套下車;
3)趕豬隊穿工作服及專用水鞋將豬趕至售豬平臺,然后將豬只驅趕至客戶車輛,趕豬人員禁止上客戶車輛,客戶人員禁止進入售豬平臺,雙方人員禁止接觸;(平臺和車輛之間由過橋連接, 過橋屬于過渡帶,需用噴漆標記清楚臟區/凈區,雙方人員嚴禁跨界。)生活區門衛、生產區洗澡間、售豬臺等與外界相通的開口處均需要標記清楚臟區/凈區分界線
4)趕豬后,當天對平臺及路面進行清洗消毒;注意事項:趕豬的豬只禁止返回場內。 (岀豬舍門的仔豬/肥豬要么買賣岀去,要么處死,沒有第三條路! 趕豬點好數量、把好質量)
1)中轉車輛在一級洗消點洗消后,駛入豬場淘汰豬通道對接,司機及隨車人員若下車,需穿防護服及鞋套;
2)場內人員穿工作服及專用水鞋將豬只驅趕至中轉車輛上,趕豬人員禁止上客戶車輛,客戶人員及司機禁止進入售豬平臺,雙方人員禁止接觸;(臟區/凈區分界線同售豬臺)
3)裝完后,當天對轉豬臺清洗消毒;注意事項:趕岀的豬只禁止返回場內。
1)員工將豬只放置在豬舍后門指定區域;
2)場內死豬處理負責人用鏟車或推車將豬只移入無害化冰箱內或場內無害化處理點, 死豬處理負責人穿隔離服及專用鞋子,每次處理完成后,對處理工具清洗消毒。
1)全面檢查豬群,看是否存在異常;
2)進入豬欄,趕起每頭豬觀察其狀況;
3)發現病豬做上記號;
4)嚴重的將其挑出到病豬欄進行治療;
5)跟蹤治療效果,使用超過2 種方案治療7 d 無效的,立即處理。
消毒是保障豬場安全生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 通過消毒工作可以達到殺滅和抑制病原微生物擴散或傳播的目的。消毒分為日常消毒、空舍消毒和器械消毒等。
1)進入豬舍的消毒要求:
進入豬舍的人員必須穿膠鞋和工作服, 雙腳必須踏入消毒池消毒10 s 以上或者更換豬舍內部的膠鞋,并且洗手消毒;
2)豬舍內部消毒:
各棟舍內按規定打掃衛生后,每周一、周四帶豬噴霧消毒2 次;
豬舍外的走道、裝豬臺、生物坑為消毒重點,每周三消毒一次;外界出現重大疫情時,要用生石灰在場周圍建立2 m 寬的隔離帶;建議優先使用生石灰如果沒有生石灰、 需要市場買成品建議要檢查石灰的pH 值(因為不同個供應商可能pH 值不一樣) 石灰;pH 值>12 消毒效果比較好,PRRS,FMD,SF,ASF 在pH 值>9;
解剖病死豬只需在指定地點進行, 完成后必須對現場進行清洗消毒, 參與人員經洗澡消毒后方可返回生產崗位;
清洗消毒完成后,要求室內設備表面清潔,無可見顆粒物及污垢,棉拭子采樣細菌檢測,菌落總數小于30 CFU/cm2。
采樣方法:空舍消毒完成且干燥后,由指定人員按獸醫要求從屋頂到地面采集3×3×3 共計27個樣品。
6.3.1 常規空舍消毒操作按照以下流程
1)空舍后先將燈頭、插座及電機等設備用塑料薄膜包好, 整理舍內用具和清理舍內垃圾,用洗衣粉1:400 對整個豬舍進行噴灑、浸泡,待停放30 min 后用壓力4 MPa 高壓水槍進行清洗。 風扇、百葉窗、水簾等地方進行清洗時應將高壓水槍槍頭調成噴霧狀,避免水壓過大損壞設備。
2)清洗完畢后馬上打開風扇抽風讓豬舍干燥后,然后用消毒藥對圈舍所有表面進行全面消毒,消毒時間不低于2 h;
3)消毒后12 h 用清水再次沖洗欄舍,再用消毒藥徹底噴霧消毒一次;
4) 第二次消毒后12 h 再用清水將欄舍進行沖洗,將圈舍內所有表面打濕,進行熏蒸消毒;
熏蒸舉例:
每立方米需高鎬酸鉀6.25 g,40%甲醛12.5 ml;計算:長*寬*高(包括凹凸部分)方法:
先打濕;使室溫保持在27℃左右;
每3~4 m 放置一平底容器, 先倒入福爾馬林,然后按照從豬舍門口遠端至近端的次序,將稱量好的、用紙包的高盆酸鉀放入容器。如事先在容器內放入1/2 到1 倍量的水,可使反應緩和,不致使消毒藥濺出來。
關閉門窗熏蒸12 h 以上; 進豬前至少通風24 h。
空欄消毒時間最好控制在一周內, 最低不得低于三天。
空舍沖洗干凈,干燥才消毒,空欄最少3 d;
1)注射器,針頭消毒:注射疫苗前,清洗注射器針頭,高壓滅菌消毒蒸煮30 分鐘。 烘干備用。
2)注射部位消毒:通常用2~5%碘酊消毒。 一次涂抹碘酊不易過多, 盡量等干燥后再注射,否則, 碘酊注射針孔進入殺滅疫苗而造成疫苗免疫失敗。 乙腦用75%酒精消毒。
3)注射要求一豬一針頭,對于用過的針頭先用新潔爾滅浸泡2~3 h 后,用清水洗干凈,連同清洗后的注射器高壓滅菌30 min,烘干后再使用。
豬場常用的消毒劑有農福、正凈、高鎬酸鉀、甲醛、碘酊、酒精和甲紫等,各消毒劑的使用范圍和濃度要求見下表:
常見消毒劑種類的使用范圍及濃度要求

注:所有消毒劑必須嚴格按照濃度進行稀釋;
消毒前必須將有機物徹底清除, 將洗滌劑漂洗干凈,以免影響消毒效果;
消毒稀釋用水最好為自來水, 地下水礦物鹽含量高影響消毒效果。
1)空舍消毒液的用量:消毒劑必須徹底地將消毒面打濕,消毒的藥液最低量為0.3 L/m2,—般為0.3~0.5 L/m2;
2)消毒液作用的時間不得低于30 min;
3)消毒前要保持消毒對象的清潔衛生;
4)消毒劑要現配現用,混合均勻,避免邊加水邊消毒現象;
5)不同性質的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
6)甲醛熏蒸消毒時,保持圈舍濕度,消毒時確保圈舍密封性;
7)定期輪換使用消毒劑。
8)消毒操作人員做好自身防護措施,避免發生燙傷、灼傷等事故,尤其是使用化學性較強消毒藥,應該做好崗前培訓。
疫苗免疫嚴格按照既定的免疫程序執行,每年3~4 次抗體監測, 可根據檢測結果調整免疫程序,完成免疫后4 周時免疫目標如下:
豬瘟、口蹄疫、偽狂犬gB 抗體陽性率85%以上;
疫苗的運輸保存:冷藏保存和冷凍保存。
冷藏保存: 是指液體活疫苗或者滅活疫苗的保存,通常保存溫度為2~8℃。
冷凍保存:是指凍干疫苗的保存溫度,通常保存溫度為-15℃以下。
溫度記錄:每天10:00 和15:00 記錄保存溫度
疫苗的接種:
1)注射時一豬一針頭,注射器械使用前高溫消毒和檢查夠用并裝于器械盒。 注射時用圍欄或繩保定,控制豬只活動。
2)15 Kg 以下的豬用12*20 mm 針頭,15~30 Kg 豬用12*25 mm,30 Kg 以上用12~16*38 mm針頭,母豬使用14~16*38~44 mm 針頭。防止通過針頭傳播疾病,母豬公豬用針頭一個/頭,仔豬用針頭一個/欄,保育育成10~15 頭換針頭一次。
3)準備其它工具如圍欄、噴漆、冰塊等。
4)疫苗保存要溫度適宜和避光。
5)用疫苗前用眼睛檢查疫苗如顏色、沉淀、粘度及有效期。
6)疫苗從冰箱取出后應放在保溫箱中。
7)活疫苗稀釋后2 h 內用完。
8)滅活疫苗用前要搖均勻,剩余的馬上放回冰箱。
9)注意閱讀疫苗的使用說明,如劑量、注射方式。
10)疫苗注射中發現豬岀現應激時,注射抗應激藥物。
11)在注射疫苗時發現針孔岀血,要再補注一針,補救免疫失敗。
12) 后備種豬疫苗注射時間為豬進入后備舍10 天左右,豬群穩定時開始。
13)注射后應對豬只作好標記并觀察有無應激。
14) 如必須同時注射2 種藥物或疫苗應分兩側注射。
15)過敏豬只應分開治療。
16)注射疫苗要在豬耳后三角區中間,不能太上太下。
17)注射疫苗后主管負責填寫好免疫記錄表,記錄好疫苗注射時間、劑量、豬只頭數、疫苗批次、疫苗名稱、責任人等相關信息。
18)回溫:25℃2 h。
注意事項:
接種疫苗完后疫苗瓶裝,用剩活苗的處理,特別是活苗瓶裝需要用消毒液銷毀后拿去深埋或火化掉,防疫病毒變異和傳播。
不得在場內飼養貓、狗、雞、鴨、羊、牛等其它動物。
場區大門要用遮擋網蒙住下端, 每天檢查圍墻有無損壞,及時發現及時修補,避免貓狗等小動物入場。
避免飼料撒落地面,如有飼料撒落,應馬上回收或清理干凈以避免鳥類入場進食。
每年請專業人員進行滅鼠, 要求場區內無老鼠活動。
剩飯、剩菜不亂扔亂倒,每周六進行一次衛生大掃除,清理場內垃圾,防止蚊蠅的滋生。
距離就近村莊:原種場≧3 km、祖代豬場≧3 km、配套場≧1 km、父母代場≧1 km、育肥園區>0.8 km;
距離污染嚴重、畜禽疫病常發區:原種場≧5 km、祖代豬場≧3 km、配套場≧3 km、父母代場≧3 km、育肥園區≧2 km。

?
人員進岀登記表、車輛洗消登記表、車輛進岀登記表、物料進岀登記表、引種記錄表、轉斷奶豬記錄表、轉淘汰豬記錄表、消毒記錄表、免疫記錄表、治療記錄表;
1)報表審查:審查各種報表是否按要求填寫;
2)流程審查:審查生產相關流程是否符合生物安全規定;
3)稽核:稽核生物安全制度是否落實到位。
1)重大疫病應包括藍耳、豬瘟、偽狂犬、口蹄疫、豬流行性腹瀉的24 h 內逐級報;
2)重大違規行為,包括違規引種、車輛違規進場、人員違規進場、違反免疫制度和抗體抗原監測制度,發現問題24 h 內逐級上報至地區主管。
3)執行生產操作流程不達標,發現人需及時通報所屬公司總經理。
場區內每隔15 m 要放置毒餌盒,且毒餌盒要放置在老鼠的行進路線上,定時檢查是否有毒餌;每4 個月全場要進行一次全面滅鼠工作;
豬舍要安裝防鳥網, 要及時檢查料塔下面有無漏料,防止引來鳥類。
蚊蠅繁殖季節每月用對豬只無毒害的藥物進行滅蠅工作.
人員是攜帶病原體進入豬場的主要載體,因此與生產無關的人員禁止或者限制出入,進入豬場范圍內的人員以及攜帶的物品均應徹底的清洗消毒。 要建立健全門衛管理制度,并進行監督落實。
首先豬場實行封閉式飼養管理模式, 所有外岀辦事人員必須由場大門經消毒通道進入, 不得由其它任何途徑進入廠區。 豬場進岀人員登記并簽字確認。 非本場車輛一律禁止進入到場內。 (飼料車除外)
豬場門口設專職門衛室,負責對所有進出人員以及物料的岀入進行登記并監督物料必須經過物料消毒房按照標準流程進行消毒處理后方可進場。
進場人員均應更換場內經過消毒的衣服、鞋帽后,在消毒通道噴霧消毒后,在用消毒藥洗手消毒后,方可進入廠區。
生產人員返場, 必須在靠近豬場的鎮上賓館隔離一個晚上,并將所穿衣物清洗干凈才可返場。返場后,必須在隔離客房再隔離24 h,并將所有衣服消毒清洗后,方可回到生活區。
外來人員一律禁止進入場區。若由必要,如電力工作人員對變壓器進行檢修、 其它設備維修人員等特殊人員,必須經過總經理批準,并在大門口更換場區內工作服機水鞋、在隔離房進行洗澡后,方可進入生活區進行檢修或者設備維修工作。
若要進入生產區, 則必須在生產區消毒通道內, 再次消毒洗澡并更換生產區工作服及水鞋后方可進入生產區進行檢修、維修工作。若要進入到豬舍, 則還需在豬舍門口更換豬舍專用水鞋方可進入。
如果流行病期間或者重大疫情時期, 取消場內員工自由外出及購物規定, 采取較為嚴格的定期集中購物政策—可每周晚上安排場內專車接送需要購物的員工到臨近超市采購生活必需品,也可由員工將所需采購物品列出詳單后由專人負責采購生活必需品。
豬場場地消毒是消滅傳播源、切斷傳播途徑,防止豬場傳染性疫病的發生和流行的一個重要環節。 場地消毒包括豬場圍墻綠化隔離帶的消毒、場出入口的消毒、出豬臺消毒、豬場內生活區消毒等。
豬場使用圍墻或圍網與外界隔離。 場區隔離帶雜草叢生,是鼠和蚊蠅的藏身之地,鼠和蚊蠅都是疾病的傳播者。
進行場地消毒前必須先清理隔離區的雜草、垃圾和雜物,杜絕蚊蠅和鼠害。 定期消毒,一般情況下每周應該進行一次徹底的消毒。 消毒選用可全場噴灑生石灰粉進行消毒。 一周后改用聚維酮碘。或使用生石灰粉、聚維酮碘和戊二醛三種消毒藥品輪流使用。外部車輛進入或離開后,及時清潔車輪遺留下的豬糞、尿、墊料等雜物、用生石灰消毒豬場周邊所經道路。疫情時加強消毒頻率,可采取每周消毒兩次的頻率。
岀豬臺/通道是豬場與外界接觸的地方。 轉豬結束后立即對岀豬臺進行徹底清洗、消毒。 先清洗場內凈區,后清洗消毒場外污區,方向由場內向外,嚴禁豬場內外人員交叉、污水逆流回場內凈區。
在豬場的大門口設置車輛消毒池和人員消毒。車輛消毒池可使用2%火堿或5%甲酚皂溶液,注意每周更換2~3 次消毒液。
定期進行全場生活區消毒。 場內生活區每2周用燒堿等藥液噴灑消毒1 次。 場內豬只或拉豬車經過的道路須立即清洗、消毒。 場內的垃圾、雜草、豬糞等廢棄物應及時清除,在場外無害處理。堆放過的場地,可用0.5%過氧乙酸或0.3%的燒堿等藥液噴灑消毒。
養殖場作為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 不管平時采取的是否是封閉式管理, 每個月總會涉及人員回家休假以及返場上班, 由于回家休假人員有可能會在市場上購買肉食品、 或者在返場路上會有可能接觸到拉豬車輛等污染源, 所以返場人員隔離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是整個生物安全體系的重要環節之一。
返場人員隔離設施必須建立在進場大門口旁,與物料進岀消毒通道、人員消毒通道相鄰。
返場人員隔離建筑設施必須遠離生活區,避免與生活區員工造成交叉感染。
人員隔離建筑包括宿舍、浴室、廁所、廚房、衣服消毒池等。
設備包括床、被褥、熱水器、空調、洗衣機等。
根據各個場員工多少,設置隔離房間的多少。一般最少有3~4 個房間為宜。
所有回家休假人員,必須提前一天回場隔離。回場人員回到豬場前, 必須在離豬場最近的鎮上賓館住宿一個晚上, 并將所穿衣物全部更換清洗干凈方可回場。
回到場后,更換場內工作服,并將所帶衣服、物品放到物品消毒通道進行臭氧和紫外線消毒最少6 h。
回場人員在大門口旁的隔離客房住宿一晚,并將所有衣服放到衣服消毒池用場內專用消毒水浸泡2 h 后,放到洗衣機進行清洗。
返場人員所帶物品不允許有火腿腸、 香腸、臘腸、臘肉等任何肉制品,否則一律進行丟棄并處罰。
返場人員在隔離客房隔離住宿一晚后, 第二天方可按照消毒程序進入生產區工作。
規模養豬場的廚房是人員出入頻繁的公共場所,為了減少疫病(特別是非洲豬瘟)通過廚房進行傳播, 針對養豬場廚房生物安全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總結。
嚴禁使用外來的所有豬肉制品,包括火腿、臘腸、熏肉、豬油等一切產品。
盡量不使用其他肉類制品,比如禽肉、牛羊肉等,如確有需要,必須到正規的超市或伊斯蘭集中的市場進行購買, 回來之后必須進行外包裝的表面消毒。
外面采購的所有蔬菜或其他廚房用品, 回場時必須進行外包裝的表面消毒。
在烹調方面,為了安全起見,盡量做成孰食,不要吃涼拌菜之類的。
烹調用油不要使用動物油,特別是豬油,除非是自己本場的豬油。
外面采購回來的油鹽、米、菜品等所有廚房用品及食品, 需要用場內廚房專用的電動三輪車在大門口進行接收, 經過消毒后方可運至場內廚房進行保存或烹調加工。
在沒有特殊情況下, 廚師及餐廳人員不許岀場,采購菜品可交與其他采購或專人負責。
廚師必須定期更換、清洗和消毒工作服,具體可參考其他消毒管理措.施
廚房人員經常保持廚房地面和墻面的干凈衛生,并定期進行墻面、地面的清潔消毒。
早餐可在工人進入生產區工作前, 所有人員到生活區餐廳就餐。
午餐由飯堂將所有在生產區就餐人員的飯菜全部分裝到各自的保溫飯盒中, 再送到生活區與生產區之間的大門處, 再由生產區人員運送到生產區餐廳就餐。 休息人員和外勤人員可在生活區餐廳就餐。
晚餐可根據傳染的威脅程度, 將就餐人員分成A、B、C 三類,
A 類是生產區人員及打料工人, 這類人員必須與其他就餐人員分開,不準有交叉接觸的機會。他們就餐的區域也是固定的, 除了廚房打飯及打掃人員,其他外人嚴禁進入。
B 類人員是場內生活區人員, 包括財務、倉管、后勤、維修工人、沒有外岀的司機等生活區就餐人員,這類人必須是沒有走岀豬場的人員。
C 類人員是門衛及出場的工人及歸場隔離的人員,包括老板及其他領導,嚴格來說這類人員是必須控制的,盡量不在本場餐廳就餐。或可在大門口隔離區廚房另行烹調就餐。
餐廳服務人員要在每餐完畢后清潔餐廳地面及餐桌,并用洗潔精或者消毒液進行A 類和B 類人員就餐桌面的擦拭,C 類人員就餐區域的地面和餐桌必須經過消毒液的噴灑或擦拭。
餐廳工作或打掃人員,必須每天更換工作服,更換下來的工作服進行洗滌和消毒。
A 類人員和C 類人員打飯及洗碗的地方和走道盡量分開,盡量避免有交叉的可能。
餐具要每天進行消毒,A 類人員和其他人員的餐具盡量分開。
餐廚垃圾要及時清理, 每天清理到固定地點進行集中處理。
餐廚泔水必須每天傾倒,不得在餐廳過夜,更不能飼喂一切生豬, 應交由地方政府集中處理或自行處理。
蚊蠅是每一個豬場在氣候溫暖的季節無法揮去煩惱, 最直觀的原因是蚊蠅會干擾豬群的休息影響豬群的生長速度,有研究表明:受到養殖場內蚊蠅叮擾的育肥豬出欄體重可能要比正常值少2.3~3.5 kg。而更為關鍵的原因在于蚊蠅會攜帶大量的細菌和病毒。有研究顯示:通過蚊蠅機械傳播的疾病至少有80 余種,如豬瘟、偽狂犬、口蹄疫、豬痢疾等等,最典型的就是乙腦、附紅細胞體、弓形體等。 對于規模化豬場,因豬群密度大,蚊蠅對豬群造成的傷害會更大、更嚴重。因此規模化豬場針對蚊蠅的防控要變被動為主動, 盡量降低蚊蠅對豬群的危害。 在防控蚊蠅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多種方式結合豬場的實際情況聯合防控。
積水及污水池:
場區內的積水及時清理, 避免場區內夏季有長期的積水點, 長期積水點是蚊蠅的最佳繁殖地點。 對污水池,一般會被忽視,污水池是蚊蠅產生的重災區,最好是在建設的時候進行封頂處理,預留的觀察口和清理口用紗窗網布封閉。
堆糞場的處理:
堆糞場應選擇在豬場生產區的下風區并盡量遠離豬場生產區。 若是堆糞場的位置已無法改變可在堆糞場懸掛蚊蠅貼,高度在0.5 m 即可,并每3 d 更換一次。
化學防治:欄舍外:
選用高效的化學制劑,如敵敵畏等,噴灑與圈舍外墻壁、排糞溝、污水池、水塘、雜物堆放處。 欄舍內:選用無毒或毒性較小的藥劑,做到既能有效滅蚊蠅,又能確保生豬的正常生長發育。 如:高效氯氟氧菊酯、漠機菊酯等,噴灑與豬沒有接觸的地面及墻面。
環丙氨嗪:添加在豬的飼料中,作用于蚊蠅幼蟲,抑制蛻皮致使其死亡,并且環丙氨嗪在豬的腸道中絕大多數不會被吸收而隨糞便排岀體外,對豬群不會造成傷害。
防蚊網:
現在大多數的規模化豬場特別是產房和保育舍都是采用全封閉豬舍, 可以采用木質窗框或鋁合金窗。 木質窗框: 按照窗框尺寸裁剪好紗窗網布,用木條和皮釘將紗窗網布釘在木質窗框上,安裝需嚴密,嚴禁出現縫隙;鋁合金窗:在夏季需將玻璃卸下來以加大豬舍內的通風量, 因此需良好每個窗框的尺寸到生產企業定做,并安裝到位。
殺滅成蟲(蚊蠅):
目前市場上殺滅成年蚊蠅的產品很多,如誘食劑(10%毗蟲琳+0.084%誘蟲烯或是1%嚏蟲嗪+0.1%誘蟲烯)和噴灑劑(5%氟氯氤菊酯水乳劑)等,可根據蒼蠅密度,每2~4 周補充使用,糞污處理1 次/周。 誘食劑產品應根據豬舍面積,每2g/m2;噴灑劑畜舍、糞場、地溝等均可使用。 也可以結合使用蚊蠅貼, 放置在距離地面1.5~1.7 m的高度,并保持每7 天進行一次更換。放置蚊蠅貼時盡量選擇陽光充足或相對溫度較高的地方,這樣蚊蠅貼才能發揮最佳的效果。
滅蚊燈:
根據豬舍內的面積每10~20 m2放置一盞滅蚊燈。 滅蚊燈懸掛在鋸地面1.7 m 的高度比較合適,每天傍晚時分開啟,天明后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