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栓,陳黎媛
1.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 道路工程系,福建 福州 350007; 2.福州市南臺實驗小學 數學組,福建 福州 350007
為貫徹落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決策部署,積極應對疫情災害,打好疫情防衛戰,讓學生安心在家防疫和學習,廣大高職院校教師上下一心,在寒假期間提前做好線上建課備課工作,創新教學工作形式。確保了學生學習有平臺、課程有資源、課后有練習、解惑有導師,做到在家學習不斷線。目前各院校教學資源平臺集線上教學、學習管理、資源展示與教學評價于一體,支持混合式教學、網絡輔助教學和在線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1]。以下以《數字測圖》這門工程測量技術專業核心課程為例介紹平臺課程建設的一些思路。
本課程是高職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技術技能課程,同時也是課證融合課程,是獲取地形測量工測繪行業職業資格的證書和工程測量員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課程之一。
為后續《施工勘察測量》課程學習提供地形圖測量方法、地形圖應用知識、地形測量工作過程基礎。
通過任務驅動、項目化教學、課程實訓等教學活動,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大比例尺數字測圖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需要的基礎知識及相關的基本職業能力;提高學生應用技術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1.3.1 知識技能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通過數字測圖課程的學習,應掌握數字測圖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夠利用自己所學基礎知識進一步自主學習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的測繪技術并加以運用,即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掌握掌握全站儀、GPS-RTK 等測繪儀器的使用及數據傳輸方法,掌握CASS 成圖軟件應用。
技能目標: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知識,按照測量規范,團隊合作完成碎部地形測量,并達到相應測量規范和甲方測量任務書的要求;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數字測圖方面的問題。
1.3.2 過程與方法
課前:學生通過信息資源平臺資料預習并完成預習題目,帶著問題到教室或實訓場學習。
課中:分組討論,重難點學習,教師點評,答疑指導,評價總結。
課后:學生線上完成課程作業,對學習重難點在課程論壇進行討論,提交實訓成果,學有余力同學對拓展模塊學習。
學生通過分組,進行組內討論探究學習;通過分組組內互幫互助共同完成實訓任務;通過分組共同觀看教學資源平臺教師實訓演示視頻;通過分組共同觀看組內實訓過程錄制視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3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注重培養學生具備團隊協作的能力;野外生存與自我保護的能力;具備構建社會關系的能力;具備把握貢獻與沖突的能力;具備決策與執行能力。
1.3.4 要求:
為完成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習者需具備計算機應用、GPS定位測量、測繪CAD 技能基礎,學過相應的前置課程。
授課對象:高職大二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學生。學時:總計72 學時,分別為知識內容30 學時,實訓實操42 學時。知識內容30 學時中總計線上14 學時,線下16 學時,為完成本門課程學習,學生每周約花費6小時時間,其中4小時線上,2小時線下。

《數字測圖》 技能考核成績評定表
考核平時成績占35%(其中出勤情況5 分、在線學習及測試20 分,課間實訓10 分),期末考試占35%。在線學習及測試根據在在線測試成績,課程作業評分,參與討論次數,閱讀資源次數,在線時長等進行綜合評定。
期末綜合成績由三部分構成,分別為技能考核成績占30%,平時成績占35%,期末成績占35%。

學生信息使用能力加強,我們培養的畢業生在畢業之后去從事目前尚不存在的職業,使用那些尚未發明出來的科技區解決我們現在無法想象的問題[3]。
教學資源網資料越來越豐富,吸引到已經畢業好些年的學生來平臺不斷學習,不斷反饋。
教師在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后,能夠運用資源平臺的內容及思想,參加些各級教學能力競賽。


在線課程建設時教師應該更加聚焦學生“自主學習”,而不過度強化教師“課堂講授”;創新“教學模式”,而不是炫耀“技術應用”。腳踏實地提升教學質量,線上課程建設過程努力尋求共同體,避免單打獨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