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璐

成都彭州市人社局牽頭為成都市重點企業輸送人才
“復工復產,人員復位是關鍵。為確保員工按時、安全、健康返崗,外出務工人員大省四川與多個用工大省建立了健康檢測互認的工作機制……”3月2日的央視《新聞聯播》用了2分56秒的時長,報道了四川推出的“健康碼”以及主動與7省市簽署《合作備忘錄》的新聞,而四川是全國第一個和其他省建立起健康檢測互認工作機制的省份。這一創新之舉一經推出,受到了全國人民的關注和點贊。
“2月16日,四川上線健康碼,成為全國首批全面推行的省份。外出務工人員通過健康審核后,可在網上申領健康碼,憑碼在省內跨市(州)流動。3月14日,四川省發布消息,已與廣東、浙江等10省市達成協議,相互認可雙方出具的健康申報證明,即健康碼。雙方對來往兩地之間持有健康申報證明的人員,不限制出入、不留觀不隔離,并納入當地的村、社區管理。”
這個消息一出,讓因疫情滯留在家2個多月的彭超看到了返崗復工的希望。
家住眉山的彭超一直在廣東省汕尾市的一家企業打工,本打算過完春節就返崗的他因疫情被滯留在家,打亂了節后外出務工的計劃。“不能早點回去上班,心里還是很著急,每天在家呆著掙不了錢還要花錢。”當知道可以通過申請“健康碼”就能順利出行返崗,彭超立馬拿出手機開始申請。
“在微信或支付寶的‘城市服務’欄目點擊‘四川健康碼’進入,再把我之前在衛生院接受免費新冠肺炎健康檢查結果進行填報,然后讓檢查醫生在線確認填報結果,我的健康碼就生成了,簡單又方便。”彭超點贊的這個網上申報系統就是今年2月四川開發上線的“四川外出務工人員健康申報和查詢系統”,外出務工人員如實在線填寫個人基礎信息、健康狀況、接觸史等17項申報內容,待審核合格后,系統就會自動生成一個健康二維碼。
這個“健康碼”是外出務工人員的健康檢測結果電子碼,何時度過了隔離期,能否順利出入小區,能否安全搭乘公共交通等,掃碼便知。而企業也可以通過“健康碼”監測員工的健康狀況,便于及時、準確地做出應對。當前隨著疫情防控逐步趨于平穩,目前四川省已將健康證明的有效期由最初的3天延長至14天。
“為摸清農民工底數,我們實行市、縣、鄉三級聯動,對農民工進行了全覆蓋摸排走訪,全面掌握其出省務工意愿。”四川省人社廳農民工工作處副處長曾禮勇說,“通過對市、縣、鄉三級拉網式的全覆蓋摸排了解到,要出省務工返崗的農民工人數有720萬左右。”
面對龐大的務工人員要出省返崗的這一需求,四川省大數據中心緊急攻關,基于四川外出務工人員健康查詢系統的數據,開發出四川省健康碼數據共享交換服務平臺,外出務工人員只需網上申報,通過大數據信息核查、智能比對后,符合要求的外出務工人員就能得到一個專屬的電子健康碼。
“通過我們建設的健康二維碼共享平臺,務工人員到各地就不用填報和申報各式各樣的健康證明,做到一次申報,省內、省際通用,方便了群眾,也能夠推動企業盡快復工復產。”四川省大數據中心總工程師周學立說,此次數據共享交換服務平臺的上線運行,極大方便了跨省份互認機制,實現了各省防疫健康信息共享、“健康碼”互通互認。
截至3月13日,我省已與廣東、浙江、重慶、云南、江蘇、海南、貴州、福建、上海、山東10省市簽署了《推動務工人安全有序返崗合作備忘錄》,達成相互認可雙方出具的健康申報證明(健康碼)的協議。
拿著申請到的健康碼,彭超小兩口和106名工友被政府安排統一乘坐大巴車前往務工地廣東汕尾。到達汕尾后,他們憑著自己專屬的健康碼,不用隔離就能直接返崗復工。“這么短的時間里面,就有近1000名外省員工回到了公司,這是令人意想不到的。現在我們已經開足馬力復工復產。”彭超打工的某公司行政及人力資源部總經理陳勝能說道。
像彭超一樣利用“健康碼”順利返崗的還有來自綿陽北川縣的張昌明。“有了健康碼,我一路很順利的就到了廠里。”張昌明說他家每個月要還3000多元房貸,經濟壓力較大。雖然廠里通知了他復工,但同時也叮囑他返廠要帶上健康證明。正在他焦頭爛額時,四川省開始辦理“四川省外出務工人員健康申報證明”,解了張昌明的燃眉之急。

外出務工農民工登記體檢信息


中國五冶某建筑工地對返崗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并登記
“有了這個電子健康碼,務工所在地政府在對農民工朋友實施健康復檢過程中,就能進一步優化流程、縮短時間。”四川省就業局局長黃曉東說,正因為建立了健康證明“互認共享”機制,真正實現了外出務工人員“一碼通行”。
而健康證明的“互認共享”也開啟了我省外出務工人員復工“加速度”。
2月16日下午,廣元市昭化區154名農民工在廣元盤龍機場上飛機,前往浙江嘉善縣;2月17日上午,700余名農民工乘坐從成都東站開出的G4391次返崗專列前往杭州;2月20日上午11點30分,一輛滿載返崗復工人員的D4755次“愛心班列”緩緩駛出成都東站。在列車的8節車廂,坐滿了900余名來自宜賓、南充等地赴廣東的返崗復工人員;截至2月20日,眉山市仁壽縣已有4萬多名外出務工人員順利返崗……這些外出返崗復工人員全部申領了四川“健康碼”或《四川外出人員健康申報證明》。
正因為有了這個健康證明“互認共享”機制,政府有關部門對用工大省哪些企業要開工、哪些川籍員工需要安排專車、專列、專機返崗能做到心中有數,在保障務工人員安全的基礎上,可以根據需求安排點對點、門對門接送。
截至3月7日,全省已開行專車共1.97萬輛,開行返崗務工專列44趟,開行農民工返崗專機14趟。四川省農民工外出務工返崗率62%,其中,省外602.56萬人,返崗率86.3%;省內664.71萬人,返崗率51.1%。
一個健康碼的生成看似簡單,但在“互認”的背后卻與企業發展和外出務工人員返崗就業息息相關。外出務工人員不再被本地健康證明到外地后認證困難而困擾,企業也不再為員工遲遲無法返崗而擔心。我省推出的“健康碼”并建立跨省互認互通機制,解除了企業復工復產中的一些障礙,打通了返崗“堵點”,為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按下了“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