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通訊員 李修元 朱波

制作一套醫用防護服,要經過的整個工序有50多道,產生5000多個針腳,且不能有一點點縫隙。只要想到是在為前線的抗疫戰士做“戰服”,謝榮秀心里就覺得很欣慰。
2月3日凌晨,隨著江蘇省南京際華5302服飾裝具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第一件防護服下線,一場醫用防護服生產的戰役就在這家公司全面打響了。
也就是從那天開始,戰斗在公司防護服生產主戰場的縫制車間主任謝秀榮幾乎每天都在崗12個小時以上,早上7時到公司,上完白班,又繼續安排好夜班的工作才回家。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南京際華5302服飾裝具公司緊急轉產醫用防護服。“國家有需要,我們公司沖鋒在前,我個人更是責無旁貸。”作為一名江蘇省的勞動模范,謝秀榮第一時間聯合生產骨干趙林梅、王軍等人向公司遞交了《防護服生產請戰書》。為了動員更多人快速上崗,謝秀榮按事先保留的工友姐妹和職工家屬的電話號碼,每名員工都通知到,提醒大家盡快到崗。同時,她組織關鍵崗位夜班的20多名職工開展專題動員會,為公司在兩天內就形成防護服量產提供了堅強的人力保障。
那段時間,謝秀榮忙得腰酸背痛,但她一想到自己的工作是在為前線抗疫戰士做“戰服”,心里就覺得很欣慰。
南京際華5302服飾裝具公司一直從事軍用特種防護產品的研發生產,還從沒有做過醫用防護服。醫用防護服生產環境要求較高,必須達到嚴格的潔凈標準,所有原輔料必須符合醫用標準。“防護服生產的每個環節都不容忽視。”謝秀榮說,好在自己過去有軍用壓膠雨衣生產的基礎,軍用壓膠雨衣與醫用防護服的制作原理基本相似,她和工友們決心打好醫用防護服生產這一攻堅戰。
制作一套醫用防護服,從分揀、裁剪、縫制、滅菌……到包裝成品,經過的整個工序有50多道,產生5000多個針腳,全部的針腳必須實實封住,不能有一點點縫隙。否則產品報廢事小,更重要的是會威脅到防疫一線工作者的生命安全。所以,熟練掌握熱風機技術至關重要。
“熱風機壓膠條是生產防護服的關鍵工序,操作熱風機對時間、速度、溫度、手法都有嚴格的要求。這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在開工之前,謝秀榮就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她把車間150名職工中的30名生產骨干重點投入到熱風機設備崗位,并進行操作、安全等項目培訓,使大家快速熟悉設備,迅速投入緊張的生產之中。
“等到工序一道道擺開,縫制龍門陣舞了起來,干著干著就順了,順著順著就快了,產品也就一件接一件下線了。”
隨著疫情防控前線的形勢越發嚴峻,防護服生產需求壓力越發加大。見人手不夠,又一時無法解決,謝秀榮便建議采取工人兩班制排班生產,她的建議很快就被公司領導采納。同時,謝秀榮又響應公司工會號召,在生產線上開展了“國家有難、首沖有我”防護服專題勞動競賽。從2月4日開始,停人不停機,謝秀榮帶領一線工人日夜奮戰,防護服生產快馬加鞭:第一天200件,第二天1000件,第三天2500件,而現在,一天已達到5000多件了。
其實,這并不是謝秀榮第一次參加重大生產戰役。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災帳篷搶制、國慶70周年大閱兵的軍服制作保障都有她忙碌的身影。謝秀榮說,時代給了農民工姐妹們發揮作用的舞臺,讓她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展現才能。現在國家遇到困難,作為一名黨員、一名勞模和一線工人,有責任打好這次防疫攻堅戰,盡快生產出更多合格的防護服,為疫情防控前線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