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就在中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之時,無情的病毒開始在歐洲蔓延。3月18日,默克爾總理發表全民電視講話,將這場疫情稱為德國“二戰”以來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式在德國打響。
這場疫情來勢洶洶,德國各地的醫療系統都承受著巨大壓力,頻頻出現醫療物資告急的情況。由于德國短期內缺乏生產口罩等防疫物資的“造血功能”,使館每天都會接到德國各界大量的求助電話和郵件,希望得到中國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中方也盡己所能,通過政府援助、企業采購和民間捐贈等多個渠道向德國“獻血”“輸血”。
就在使館上下開足馬力圍繞疫情開展工作時,一個來自海德堡的電話迅速引起館領導的高度重視。電話的那頭,是約翰·拉貝之孫——托馬斯·拉貝。
約翰·拉貝是一位曾經旅居南京的德國商人。1937年11月侵華日軍開始襲擊南京時,他冒著生命危險,同其他國際友人自發成立國際安全區,并擔任安全區主席。據估計,他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區內,累計拯救了2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其所著《拉貝日記》被公認為證明南京大屠殺的珍貴史料,拉貝也被譽為“南京好人”,其崇高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深受中國人民的敬佩。
80多年后的今天,約翰·拉貝之孫托馬斯·拉貝也繼承了祖父的傳統,同中國建立起了密切聯系。他是海德堡大學醫院的教授,在濟世救人之外還積極投身于促進民族和解的人道主義事業,并在海德堡創立了約翰·拉貝交流中心。
托馬斯·拉貝告訴使館工作人員,他和家人疑似感染新冠肺炎,并伴有明顯癥狀,但德國境內有效藥品已斷供,醫院的防護物資也出現緊缺。情急之下,他只能求助于中方。
得知此事后,吳懇大使高度重視,立即指示團隊與國內取得聯系,想方設法協調到一批藥品于3月底送到拉貝手中。同時,考慮到拉貝家族對于南京市的特殊意義,且托馬斯·拉貝所在的海德堡大學醫院也已正式提出物資援助請求,使館將有關情況與江蘇省和南京市政府進行了及時溝通。短時間內,南京市政府迅速籌集了30000只口罩、620瓶抗疫藥品和200套防護服,并通過江蘇省包機運抵柏林舍內菲爾德機場。
而在柏林的另一端,使館則加緊與海關對接清關和運送手續。我們反復強調,這批物資是救急的,一定要確保速辦!令人欣慰的是,4月20日德方就完成了全部清關手續,這批物資安全運抵使館。
在完成必要的消殺工作后,另一個實際問題就擺到了我們面前。如何將這批物資盡快送到海德堡和托馬斯·拉貝手中?
如果走普通物流渠道,至少需要幾天時間,在德國疫情吃緊的情況下,我們必須爭分奪秒!吳大使當即決定:“我們要把好事做到底,第一時間將愛心送達!”
4月21日清晨6點,天剛蒙蒙亮,使館臨時工作組就帶著口罩、干糧和飲用水踏上征程。這輛裝載著抗疫物資、承載著南京人民愛心的工作車由2人輪流駕駛,馬不停蹄地駛往距柏林700公里外的海德堡。
下午2點,工作組順利抵達海德堡,將物資轉交給海德堡市政府和托馬斯·拉貝本人,并轉達南京人民的親切問候。
托馬斯·拉貝手捧物資激動地說:“在這個疫情肆虐的特殊時刻,來自中國的饋贈讓我再一次深刻認識到,中國人民從來不會忘記向朋友施以援手。我向中國政府和人民、向南京市人民政府、向中國使館表達最誠摯的感謝?!?/p>
他說:“我的家族傳承著對中國和中國人民誠摯的愛,我的祖父深愛著南京市和南京人民,他一生中最崇高的使命與南京這座城市緊緊相連,習近平主席親自授予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是整個家族至高無上的榮譽。我的父親出生于北京,會講一口流利的中文。我本人雖然不會講中文,但一直在醫學專業和近代史研究兩個領域與中國同事們保持著密切聯系。我的孩子們也十分珍視與中國的友誼,相信對中國的愛將會在家族中代代相傳?!?/p>

4月21日,在德國西南部城市海德堡,托馬斯·拉貝(左一)與海德堡市政府代表(左二)接受中國捐贈的防疫物資(圖片來源:新華社)
海德堡市長代表表示,海德堡市目前抗疫物資緊缺,中方此舉堪比雪中送炭。市政府將盡快把物資配發給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做到物盡其用。她說:“同心協力是人類戰勝病毒的最有力武器。病毒和距離沒有將中德兩國隔開,這次跨越萬里之遙的愛心傳遞,生動詮釋了南京與海德堡、中國與德國守望相助、同心抗疫的寶貴精神?!?/p>
由于德國疫情形勢嚴峻,在外過夜風險較大,使館臨時工作組在完成任務后,決定立即返程。深夜10點,在經歷16個小時、1400公里的長途跋涉后,工作組終于回到柏林,并投入新一天緊張工作的準備中。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托馬斯·拉貝和家人都身體健康,恢復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正如吳懇大使在給托馬斯·拉貝的信中所說:
希望這批帶有中國人民友好情誼的物資能夠為你和家人、為海德堡市民的抗疫斗爭作出積極貢獻。相信在中德兩國共同努力下,新冠病毒終將被戰勝,兩國人民將繼續書寫同甘共苦、風雨兼程的友好佳話?。ㄖ腥A人民共和國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大使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