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鵝湖畔的合肥政務中心(合肥市科學技術局供圖)
江淮四月,滿目蔥蘢,生機盎然。
古城廬州,田間地頭、企業工廠,一片繁忙。在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合肥積極采取措施,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強勁的綜合實力,為合肥抗擊疫情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經過艱苦努力,當前,合肥全市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于正常。合肥全市人民有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堅決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奮力奪取“雙勝利”。這份信心源于四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
2016年4月24日至27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徽視察,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為安徽發展定向導航,明確提出“加強改革創新,努力闖出新路”的目標和“五個扎實”的工作任務,為安徽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四年來,合肥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記囑托、攻堅克難,堅持高質量發展,銳意科技創新,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向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交上了一份精彩“答卷”。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向巢湖水面,安徽創新館敞開大門,笑迎四方賓客。在開館一周年之際,這座“與未來同行”的全國首個創新主題場館又迎來了一個特殊的歷史使命,訴說江淮兒女科技戰“疫”風采。
疫情發生以來,安徽省委、省政府迅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重要指示精神,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快速集結科研優勢力量和資源,組織實施疫情防控應急科研攻關項目。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省立醫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研團隊攻關制定“托珠單抗”免疫治療方案,納入國家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國電子科技集團38所僅用7天研制推出“太赫茲全過程無接觸人體測溫安檢一體機”;安科生物公司研發生產的α-2b干擾素注射液,成為國家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的推薦治療藥物之一……
安徽省一大批在大健康領域和科技抗疫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匯聚,件件閃耀著科技創新之光,其中大部分都有合肥“烙印”,彰顯了“創新之都”的強大實力。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視察時強調“安徽實施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有優勢,要用好這一優勢,下好創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
殷殷囑托,入腦入心、見行見效。近年來,合肥始終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為主線,以推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抓手,聚焦“改革攻堅、平臺建設、產業培育、環境優化”,下好創新“先手棋”,走活高質量發展“一盤棋”。
沃土才能壯其樹,樹壯方能結碩果。在這個特殊的春天里,科技戰“疫”碩果頻出,無不顯示出安徽、合肥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全力下好創新發展“先手棋”的堅定決心。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創新與改革,從來相輔相成。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鳳陽縣小崗村,感慨“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志”。如今,“敢為人先”的改革氣質熏染了每一個安徽人,“改革之花”盛開在江淮大地每一個角落。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內、敢于自我革命,重點要破字當頭、迎難而上,根本要激發動力、讓人民群眾不斷有獲得感。”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言猶在耳。
為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合肥找準主攻點,2017年以來,每年都把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具有重大影響的改革,作為重中之重,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取得積極成效。
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合肥繼上海之后,獲批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構建“2+8+N+3”創新體系,探索了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舉措。
著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發揮“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雙節點城市優勢,建立健全區域合作機制,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融入G60科創走廊,深化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合作,推動合肥都市圈升級擴容。
系統推進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制定關于加強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完善基層治理“1+8”系列文件,系統抓好深化街區體制改革等工作,以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引領和帶動基層治理能力與水平全面提升。
國以民為本,社稷為民而立。民生,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最大牽掛。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第一站就來到革命老區、貧困山區金寨縣,考察脫貧工作。
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奮斗,是激勵合肥一直不斷前行的動力。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合肥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實質性成果,民生長卷,步步生花。
窺一斑,知全豹。以2019年為例,合肥全市累計投入扶貧專項資金16.49億元;貧困村累計建成特色產業扶貧園區112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28892戶,自種自養貧困戶18517戶;實現幫扶后就業534人,吸納貧困勞動者從事輔助性公益崗位1243人……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出了加試題。
倒計時,聲聲催人。脫貧攻堅最后總攻的戰斗已全面展開,合肥干部群眾凝聚合力、盡銳出戰。
帶貧主體全部復工,帶動貧困人口27917人;幫助貧困地區銷售糧油192噸、蔬菜1679.9噸、水果249噸;完成19.4381萬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排查工作;持續加大資金保障力度,累計落實各類扶貧資金17.46億元……
開好頭,起好步。今年以來,合肥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已扎實開展“抗疫情、補短板、促攻堅”專項行動及脫貧攻堅“春季攻勢”,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對于劉青松來說,2020年的春節,平凡又特殊,只要推開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課題組實驗室的大門,就能看到他帶領科研骨干們緊張忙碌地做著實驗。
疫情發生后,基于職業敏感,劉青松在1月20日召集科研骨干梳理思路,迅速自主啟動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究項目。最終,課題組“利用含有西藥成分的中成藥治療方案”成功應用,積極助推了新冠肺炎救治。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創新驅動戰略關鍵因素。四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稱贊“合肥這個地方是‘養人’的,培養出了這么多優秀人才,是一片創新的天地。希望大家再接再厲、更上層樓”。
四年來,合肥堅定不移實施人才優先戰略,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搭建人才發展平臺,優化人才資源配置,推動人才創新才智充分涌流、創造活力充分釋放,真正打造近者悅、遠者來的“養人”熱土。劉青松逐夢科學島,就是合肥人才強市的最生動注腳。
創新驅動發展,人才驅動創新。合肥,已連續兩年躋身“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國城市”主題活動前三名。這片創新創業的沃土,正成為越來越多的追夢者的第二故鄉。(合肥市科學技術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