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敏 陳翔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在離鄂返滬前的集體合影
從2020年2月7日出征,到4月1日凱旋,再到4月15日完成醫學觀察出關,以一張“陪你看日落”照片享譽全國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在圓滿完成馳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宣告全員136人“零感染”。在這張感染防控100分的答卷背后,是醫療隊科學態度、規范流程、嚴謹實施和全面管理感染防控的成果。
科學態度,在于工作任務和目標的因地制宜。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前線醫療隊的感染防控任務與平時大相徑庭,從預防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為主,轉變為預防醫務人員發生院內外感染為主,目標是力求醫務人員“零感染”。
規范流程,在于建立駐地規范管理體系和制定隊內所管病房的感染防控手冊。為了避免出現醫務人員聚集性發病事件,駐地(下榻酒店)實行半軍事化管理。醫療隊在入駐的第一天就火速制定駐地管理條例,對醫療隊隊員行為規范、房間清潔消毒、酒店公共區域清潔消毒、用餐管理、電梯管理、房間分區、消毒劑安全使用等進行明確規定。醫療隊還根據國內外指南以及所駐醫院不斷出臺的條例、規定,編制了感染防控手冊并及時更新。
嚴謹實施,在于感控工作采用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方式,培訓、考核與督查并重:培訓,不僅有現場形式,還有視頻形式,每天還有微信更新感控小貼士等;考核,既有節約時間的線上考核,也有分批開展的線下考核,兩者結合保證考核質量;督查尤為重要,是對實戰練兵的檢驗。比如,醫療隊成立督查小組,督察員們隨機抽查一趟班車,一對一地觀察醫護人員們從下車到進房間這個過程是否符合防控要求。督查內容包括進入駐地的消毒流程、電梯的正確使用、手衛生、社交距離與咳嗽禮儀、進入房間的消毒流程等。
全面管理,在于感控場所全覆蓋、工作對象全覆蓋。感控工作內容需要覆蓋病區管理、駐地管理和交通管理,工作對象不僅包括醫療隊136 名隊員,也包括病區工勤人員、酒店工作者和司機等。比如,病區里有一位負責保潔的工勤人員,他是一位武漢當地的志愿者。無論是個人防護還是環境清潔,都是零基礎。經過反復培訓后,在指導老師、督查小組的反復考核糾錯下,他終于能做到熟練穿戴與脫卸防護用品、安全處置醫療廢物、有效開展環境清潔消毒和正確執行手衛生與咳嗽禮儀。這樣,不僅能夠保證他自身安全,同時也是間接保護醫護人員的安全。

感染防控專家考核醫療隊員的防護穿戴并糾正錯誤動作
我國的醫院感染管理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1986年,原衛生部組建了17家醫院和8家防疫所構成的全國醫院感染監測體系。2006年發布施行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規定,住院床位總數在100張以上的醫院應當設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獨立的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從對于醫院感染管理的認識上,我國也從最早的防止“交叉感染”發展到了防控非傳染性的廣義的“醫院感染”,從傳統意義上的防控傳染病發展到了更為全面、系統、科學的防控理念。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是上海市院內感染質控中心,引領著上海市的院內感染防控工作。中山醫院一直倡導科學感控、循證感控,減少院內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在中山醫院,從預防策略的制定與實施、評估與考核,到院內感染病例的系統識別與監測,再到發生院內感染甚至出現暴發時的應對處置,科學感控滲透著感染防控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正是全院上下在日常工作中對于科學感控形成的共識,才讓中山醫院副院長、醫療隊領隊朱疇文在第一天接手武漢人民醫院東院時強調要給醫護人員“充足的保護、規范的流程、嚴格的紀律、隨時溝通的機制”。
在臨近14天醫學觀察的尾聲,當獲悉全部隊員的鼻咽拭子核酸和血清抗體檢測均呈陰性之后,領隊朱疇文激動地說:“一個都不少,醫療隊做到了臨行前院領導的囑托和同事們的期許!”抗疫一線,白衣戰士守護百姓的安危,而科學感控守護他們的平安!科學感控,為“最美逆行者”們架起了一道安全屏障。(作者分別來自復旦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

感染防控專家為醫療隊員指導防護用品穿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