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華
(四川省普格縣農業農村局,四川 普格 615399)
1.1 體內寄生蟲 母豬易感染的體內寄生蟲有蛔蟲、鞭蟲、結節線蟲、腎線蟲、肺絲蟲等。
這些寄生蟲會爭奪豬體的營養,破壞豬的腸壁、肝臟、肺臟的組織結構和生理機能,造成豬抗病力下降。有的寄生蟲還可造成胎兒發育不良、新生仔豬體重小和母豬隱性流產、窩產仔數少等。
1.2 體外寄生蟲 母豬易感染的體外寄生蟲有螨、虱、蜱、蚊、蠅等,其中以螨蟲的危害最大。
體外寄生蟲可干擾豬的正常生活、降低飼料報酬。螨蟲還是很多疾病,如豬乙型腦炎、細小病毒病、附紅細胞體病等的重要傳播者。
2.1 驅蟲時間 可按季節或豬的不同生長階段進行驅蟲。季節驅蟲一般每年春季(3~4 月份)進行第一次驅蟲,秋冬季(10~12月份)進行第二次驅蟲。階段性驅蟲是在豬的某個特定生長階段進行驅蟲,如種母豬產前15 d左右驅蟲1次,后備種豬轉入種豬舍前15 d 左右驅蟲1 次,種公豬一年驅蟲2~3次。

2.2 驅蟲藥要求 驅蟲藥應能使蟲體完全排除,并不造成毒素蓄積,其應使用方便,安全。
2.3 驅蟲方法驅蟲安排在母豬產 前1~2 周 進行,防止母豬將寄生蟲傳染給初生仔豬。如寄生蟲感染嚴重,可對全群種豬進行緊急驅蟲,間隔1~2個月后轉入守時驅蟲。
驅蟲藥物伊維菌素有針劑、粉劑兩種,前者皮下注射,后者拌料口服。針劑皮下注射1 次即可,粉劑要拌料5~7 d。
種豬體表驅蟲可用雙甲脒(或除癩靈)水溶液噴霧,一年噴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