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瑞慶
要使一首歌曲能給人留下印象,那么歌曲一定要具有鮮明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往往是主題中某些特點的強化和發展。
要在短短的主題樂句中形成特點,就必須具有反復出現的、聽覺鮮明的旋律片段。有的是節奏型多次強調,有的是特性音程強化運用,有的是特性旋法反復出現,使主題一出現就能產生特有的沖擊力,如能在發展上再鞏固這些特點,那么歌曲一定會特點鮮明、風格強烈的。抓主題特點主要應在以下三方面予以考慮:
如《無言的結局》 (劉明瑞曲)中的主題:

如《寫不完的愛》 (童安格曲)中的主題:

如《我想說》 (李海鷹詞曲)中的主題:

如《泉水叮咚響》 (呂遠曲)中的主題:

主題中節奏型的設計適用于分裂結構。分裂越細,節奏型會出現越多,主題印象也更深刻,在運用節奏型的同時,常注意旋法的統一,使主題愈加鮮明。
在主題中節奏型的運用,更多的是兩重分裂結構中的節奏重復。

這里的主題是的節奏型重復。
如《我和我的祖國》 (秦詠誠曲)中的主題:

一般說,主題中存在四、五度以上的跳進,能給人較鮮明的感覺。主題中如有大跳音程,會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如《小芳》 (李春波曲)中的主題:

這個主題強調了四、五度上下行跳進,使音調活潑,富有個性。
如《那根藤纏樹》 (徐沛東曲)中的主題:

如《笑臉》 (陳翔宇曲)中的主題:

這個主題設計得獨具一格,選定了56 5為支點旋法后,不斷變化音程(5 3、5 2、5 1),使主題獨具性格。
在主題設計中,將一特性音調重復出現,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了使旋律生動,特性音調常是作各種變化后再次出現。
如《踏浪》 (古月曲)中的主題:

又如《說聊齋》 (王立平曲)中的主題:

再如《我們是朋友》 (王祖皆曲)中的主題:

這三例主題的共同特點是后半部分是前半部分的變化重復,使主題的特性旋律在歌曲開始時就在聽眾心里扎下了根。更有巧妙的是變化重復的手法更多樣,由于有的主題長度擴大,重復的次數也會增多。
如《三百六十五里路》 (佚名曲)中的主題:

如《夕陽醉了》 (佚名曲)中的主題:

這個主題中,7 6 1的旋法三次出現,使主題印象深入人心。
強調歌曲主題中的鮮明特點,是主題設計的一種重要方法。如能在分裂結構的主題中注意強調某種節奏,某種特性音程,某種特性音調的運用,那么很容易形成歌曲的風格和特點。當然,主題設計不一定都是這種分裂結構的。連貫結構的主題,如在發展中運用重復和再現,也能使歌曲產生某些特點。
歌曲主題的形態多種多樣。對它的劃分還未有統一的標準,有的把主題的形態定得太長,有的把主題的形態定得太短,這樣都不利于歌曲主題的運用。
應該說,歌曲主題是作曲者在充滿著激情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充分體現出歌曲特有的情感特點和旋律特點,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去衡量。
1.主題是全曲發展的基礎,后句是前句的重復或變化重復,那么可以肯定前句就是歌曲的主題。
如《解放區的天》中的主題:

這里可以看出,后兩小節是前兩小節的節奏變化重復,那么可以肯定前兩小節的樂句為這首歌的主題。
2.歌曲是歌詞與旋律的結合體,劃分主題時還應顧及歌詞詞句的相對完整性。
如《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施光南曲)中的主題:

從旋律上分析,前二小節的節奏型在發展中得到強化,但是還應考慮歌詞的完整性,所以這首歌的主題,不應是開始的二小節,而應是四小節。
3.歌曲主題的樂意應具有相對的完整性,主題旋律的末尾常有長音。
如《解放區同志請你停一停》 (石夫曲)中的主題:

這里八個小節的長句,雖然容納了兩句詞句,但前句詞未有停頓,與后句詞緊緊相連,直至最后施上三拍長音,而且后部分沒有重復前部分,所以主題應為八小節。
將這三方面的要求綜合起來考慮,那么分清歌曲的主題就不成問題。
如《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呂遠、唐訶曲)中的主題:

分析這段旋律,從以上介紹的重復形態、歌詞完整、句末長音的主題劃分的要求去看,那么很清晰地可以判定,主題應為開始的八小節(不應是四小節)。
歌曲主題的樂句長度可長可短。短則一小節,長則八小節(甚至更長)。
如《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谷建芬曲)中的主題:

如《中華美》 (郭志成曲)中的主題:

這里,前者的主題只有一小節長,后者的主題卻有八小節長。
主題的結構有單句、復句和樂段之分。
如《學習雷鋒好榜樣》 (生茂曲)中的主題:

較多主題為復句形態:
如《歌聲與微笑》 (谷建芬曲)中的主題:

這個主題的結構為兩重復句(有的主題還可能是三重復句,甚至四重復句)。
極少數主題為樂段形態:
如《到敵人后方去》 (冼星海曲)中的主題:

這個主題具有起承轉合的樂段功能。
一般講,起承轉合結構的樂段,常在起句位置運用單句形式設計主題:
如《送別》 (鞏志偉曲)中的主題:

這首歌為起承轉合結構,前四小節的方整樂句為主題。
平行結構的樂段和復樂段結構的樂段,常用復句形式設計主題:
如《月亮走,我也走》 (胡積英曲)中的主題:

這個樂段共有16個小節,很明顯這是變尾重復的平行樂段,前八小節為主題,這是由三個分句組成的長復句。
如《坐牢算什么》 (舒模曲)中的主題:

這首歌曲是回旋曲式,三樂句構成的主題樂段(也稱主部),后在發展中再現了兩次。
分析的目的在于運用,通過對各種主題形態的剖析,可以明確這么幾個要點:
1.主題設計應注意樂意的相對完整;
2.主題的長度可長可短;
3.主題的結構可以是單句、復句或樂段;
4.每種主題結構可在相應的樂段或曲式中運用。
作曲短論
有一段時間,我的確接近了“十二音音樂”的某一類型,但是,這個時期我的作品所具有的一連串特征之一為:作品在明確的調性化基礎上形成。
——巴托克
作曲,是不可能從在門登堂入室的,你得要用自己的手去接觸,去摸索每一件東西。光是聽,光是欣賞和說上一句“啊,太好了”是不夠的。
——肖斯塔科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