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云南省曲靖市羅平縣出產一種藥食同源且又與眾不同的小黃姜。羅平地處滇東南部,氣候濕潤雨水調和,土壤沙質,最適宜生姜的種植,是我國有史以來的“姜鄉”,其中小黃姜的種植更是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僅是人們餐桌上重要的調味品,且與蔥蒜并列齊名,可見其常用性;我國云南的小黃姜,即是一道美味的食品,也可藥用,有著暖胃活血的功效,人們常用來暖胃的“姜糖水”中,小黃姜的袪寒暖胃功效,也要遠超其他生姜功效。
關鍵詞:生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為更好地研究生姜的種植技術,以羅平縣小黃姜為例,對高產高效的重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羅平小黃姜種較為特殊,對環境要求要高于其他姜種,所以對各種高產高效影響因素進行探討。其中土壤是重要因素,要挑選無病蟲害的沙質土壤種植。每年的四、五月份,挑選小黃姜種,進行晾曬,然后對土壤進行精耕細作,土壤中確保養分充足,并對小黃姜種進行殺菌消毒,也可應用姜瘟散、生姜寶進行小黃姜種浸泡,藥效進入到種皮中后,進行催種發芽,具體辦法是進行晾曬催芽,芽苗長至1cm左右時,進行播種,每畝播種500kg上下,適當保持水土濕潤。肥料選擇易于芽苗生長的肥料,尤其是合枝肥,可依據施用量做為肥料的主選。采收時間在霜降以后,畝產可超8000斤以上。
一、小黃姜高產高效栽培方法
(一)小黃姜種的選擇
生姜的高產高效,還要以姜種品質為主要影響因素。在進行姜種的選擇上,可選質地保存完好的姜種。在播種前一個月,小黃姜種從窯中運出,清洗干凈后,挑選肉質較多、皮色光亮的新鮮姜塊,做為姜種,尤其是肉質新鮮的姜種,更易催芽。姜種要確保沒有凍害、腐蝕、爛坑、無干縮、且無病蟲害現象。
(二)曬姜、困姜、催芽技術
曬姜與困姜,是對姜種進行處理的一道工序,在這道工序中,挑選出來的小黃姜種要進行殺毒消菌防蟲用的農藥進行浸泡,然后進行晾曬,可使姜種表層多余的水分蒸發。晾曬時間為1~2d,溫度控制在20~30℃,8~10d能夠快速出芽。催芽是小黃姜栽種前重要的工序,曬好的姜種用波爾多液浸泡10min以后,撈出后用砂子堆碼好,姜芽出芽后可進行播種。
(三)精耕細作
這是小黃姜種植的重要環節,小黃姜種植后要依靠吸收土壤中的養分生長、成熟,所以土質要選擇肥沃、營養足的地塊,還要確保地塊排水良好,且在原種植過程中土壤要確保無姜瘟病菌、無殘體姜塊留存,避免留下細菌和病毒。也不易進行重茬種植。小黃姜種植的肥料選擇上,以有機肥為主要應用目標,如草木灰、有機肥、餅肥等有機質,或應用無病殘體殘留的圈肥,雞糞發酵殺菌后才能應用。播種進行選擇在4月底至5月初,每畝地施肥量,農家肥在1500kg左右,復合肥20kg、鈣鎂磷肥50kg左右。
播種時采用條播,墑寬2m以上,溝寬0.3m、溝深0.4m,肥料可應用豆餅、鋅肥、硫酸鉀與三元復合肥等肥料,按比例進行混合施用。其中豆餅總用量配合比不超49%為宜。硫酸鉀占24%,三元復合肥占24%,其中鋅肥不超2%,棚肥1%。
(四)播種、覆膜
小黃姜種播種后,還要依據氣候、溫度、地溫等條件,在早晚溫度降低時,要加以保溫助苗生長,采用覆膜的方式,可使姜種發芽提前10~20d,覆膜前對土壤邊緣雜草進行清除,并噴施除草劑,膜厚度選擇0.006mm、寬不超120mm塑料膜。
小黃姜種播種以后,在出苗率為50%時,要進行遮陰護理,避免曬傷姜苗。遮陰可應用遮陰網,或其他遮陰材料。禁止應用柴草或草木灰等覆蓋,避免柴草或草木灰等材料中存留病菌或蟲卵,影響姜的品質。
(五)施肥、澆水技術
小黃姜不喜低溫,所以在濕度上保持濕潤,水分充足但不可過澇,在播種時要澆透水確保芽苗的正常生長,澆水時間掌握要準確,過晚則姜苗受旱黃尖干枯,過早易感染細菌出現爛種爛苗現象。夏季澆水選擇早晚澆水,雨后水分過多時要及時排水防澇害。姜苗生長的旺盛期以后,每隔4~5d及時澆次水,確保土壤濕潤。生姜施分枝肥后,對姜根部持續進行培土2~3次。在采收前的3~4d時澆次水,土壤見干爽時在進行生姜采摘,利于清潔,避免黏土粘連。
(六)病蟲害的防治
病蟲害是小黃姜種植中影響產量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小黃姜生長過程中的天敵,嚴加防范,是避免姜瘟病、螟蟲等危害的有力措施。可應用姜瘟散、多菌靈、藥肥素等防瘟病的藥物進行浸根播種,也可應用石灰做標記,生姜采收后土壤采取深翻的方式進行換土栽種。蟲害可應用快殺靈、夜蛾必殺等農藥兌水噴施防治,依據說明使用。
二、結束語
小黃姜種植的高產高效,可在每年10月下旬霜前收獲。也可在秋季收獲時節,通過相應的延長生長期的方式,進行增產增收,但是堅決要避免受到凍害。在收獲時節,秋末時分陽光充足,且晝夜溫差較大,這時不予采收,進行覆蓋,以利于延長小黃姜保質期近半個月,畝產增重可達50kg以上。為增產高效,初霜前氣溫低時還可以覆膜保溫,繼續延長小黃姜生長期,畝產可增重90kg以上。
參考文獻:
[1]韓婭楠.張英.宋啟明等.生姜套種分蔥高效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20(01).
[2]梅再勝.黃晨.石瑞霞.有機蔬菜栽培系列專題之五長江流域有機生姜露地栽培技術[J].科學種養.2019(01).
[3]王奕斐.王進成.張美芳等.生姜高溫熱害的癥狀及防控措施[J].中國蔬菜.2018(01).
[4]唐英順.重慶地區生姜連作高效栽培技術[J].南方農業.2017(20).
[5]王華祥.生姜高效生產模式研究[J].河南農業.2018(14).
[6]李永勝.生姜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12).
作者簡介:柏秀華,女,云南羅平人,本科,農藝師,研究方向:作物種植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