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雯 賀玉霞
摘 要:榆林地區屬于全國春玉米優生區之一,玉米作為全市的傳統作物,常年的播種面積140萬畝左右,平均單產350多公斤,總產50萬噸上下。為了應對玉米產業迅猛發展的需要,通過對榆林市靖邊縣各地玉米種植情況進行了廣泛調查后發現,本地玉米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單產穩步提高,新技術新品種的優勢已被廣大農戶所接受。因此,提高玉米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優化玉米品種結構和提高玉米轉化能力,加強玉米新品種和水旱地玉米雙壟溝全覆膜技術的應用,將成為榆林地區玉米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
關鍵詞:榆林玉米;現狀趨勢
一、榆林市的玉米產業發展現狀
(一)玉米產業發展現狀
1.種植區域逐步擴大、面積穩中有增。近幾年來,隨著種植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玉米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特別是地膜覆蓋技術在玉米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玉米種植區域逐步擴大,種植范圍已由長城沿線主產區的川水地,擴大到旱壩地、風沙草灘及下濕鹽堿地、旱澗地、旱臺地等,種植面積已連續多年突破百萬畝大關。
2.單產穩定,整體生產水平較高。據統計2012全市玉米播種面積148萬畝,玉米總產量52.3萬t,平均畝產350多kg。其中寧條梁鎮、海則灘鄉實施的2萬畝玉米高產創建項目示范田,平均畝產983.7kg。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曾經在靖邊縣、榆陽區實施的三塊百畝(321畝)玉米示范方田,經全國玉米權威專家現場測產,平均畝產突破1100kg,其中靖邊黃家峁村112畝鄭單958,平均畝產達1234.3kg,創百畝連片全國單產最高紀錄。
(二)發展優勢
1.土地資源充裕。全市常年耕地面積956萬畝,其中:水澆地111.3萬畝,壩地37.2萬畝,梯田262.3萬畝,“三田”合計410.8萬畝。適宜種植玉米的川、水、灘、旱澗地等不同類型農耕地達200多萬畝。是全省最大的春玉米生產區,穩定發展玉米生產有足夠的土地保障。
2.氣候條件適宜。榆林屬溫帶干旱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長,輻射總量大,雨熱同季適宜于玉米生長;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利于干物質積累單產水平高;海拔高,環境無污染,產品質量好、經濟價值高。
3.品種資源豐富。榆林是國家級雜交玉米制種基地,全市常年制種面積10多萬畝,總產量3000萬kg。來自山東、江蘇、河北、山西、內蒙古、安徽等10多個省區的玉米制種企業,在榆林市建立了雜交玉米制種基地,為榆林市提供了大量的玉米高產新品種,也為大面積獲得高產提供了良種保障。
4.有機肥源充足。畜牧業是榆林市的主導產業,玉米作為養殖業的主要飼料,推動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豬、羊、牛、雞等畜禽數量的增加,使有機肥料源源不斷,施用有機肥不但能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促進玉米增產,而且能減少化肥使用量.
(三)存在問題
靖邊玉米產業雖然有了比較好的發展基礎,但是整體生產中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一是發展水平不均衡。靖邊南北土地類型多,氣候差異大,玉米生產因土地類型差別(水地、旱地)產量懸殊大,受氣候影響如:干旱(春旱、伏旱)、有效積溫不足(無霜期短、春寒)、大風等,產量波動大。二是玉米品種多亂雜。目前全市品種區域分布雖日趨合理,但高產耐密品種少,同時受制種基地外繁品種調運剩余的影響,群眾盲目引種導致減產或不穩產,并造成品種多、亂、雜現象。三是玉米生產機械化程度不高,勞動強度大。除耕地、覆膜、點播使用機械外,田間管理、收獲、脫粒等仍是人工作業,特別是種植大戶勞動強度很大。四是有機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合理,致使土壤質量變差,地力下降,耕層變淺,保水保肥能力差。五是管理粗放。因農民外出打工勞力缺乏,雇工成本高等原因,多數地方田間管理比較粗放,有的甚至很少中耕除草。六是技術推廣不到位。由于推廣經費不足,技術手段落后,示范點上的高產技術不能在大田生產中推廣應用。
(四)榆林市玉米雙壟溝全覆膜栽培技術要點
1.播前準備。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力中上、土壤理化性狀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強、坡度在15°以下的地塊。一般畝施農家肥3000~5000kg。尿素15~20kg,二銨20~25kg,硫酸鉀15~20kg,硫酸鋅2~3kg或玉米專用肥80kg。有機肥、化肥混合后均勻撒在地表,結合深耕1次施入土壤。每畝用1.5kg辛硫磷顆粒劑防治地下害蟲;起壟后用50%乙草胺乳油100g兌水50kg地面噴施防治雜草。
2.覆膜。時間在4月中旬—下旬,選用厚度0.008~0.01mm、寬120cm的地膜,用25—4小型四輪拖拉機帶動1MLFQ—120小型全自動起壟全覆膜機沿等高線覆膜,畝用量6kg。田間覆膜完成后,應做好防護管理,嚴禁牲畜入地踐踏、防止大風揭膜,要經常沿壟溝逐行檢查,一旦發現破損,及時用細土蓋嚴。覆蓋地膜一周左右后,在壟溝內每隔50cm打一直徑3mm的滲水孔以便降水入滲。
3.選用良種。選擇株型緊湊、抗病性強、適應性廣、品質優良、增產潛力大的雜交玉米品種。選用鄭單958、陜單609早熟品種。
4.適期播種。一般在4月20日—5月1日播種,采用玉米穴播器將種子破膜穴播在壟溝內,每穴下籽2~3粒,播深5cm,播量3kg,播種后防止吊苗、粉籽,并用干細砂土封嚴播種孔。按照土壤肥力狀況和降雨條件確定種植密度,以3500~4000株為宜,帶型1.2m,株距為28~31cm。
二、榆林市的玉米產業發展趨勢
通過以上對榆林玉米生產現狀的分析,我認為榆林玉米產業的發展趨勢應該是:玉米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平均產量持續提高,總產量不斷增長;玉米的用途將更加廣泛,加工更精細;飼用玉米的數量將占有更大的比例;玉米在榆林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趨重要,以專用化、多樣化的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玉米產業總體效益和農民收入為目的,以提高玉米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為核心,以優化玉米品種結構和提高玉米轉化能力為重點。突出重點品種是飼用玉米、工業加工玉米,統籌規劃布局,推廣專用品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訂單生產,引導畜牧業和飼料工業布局調整,促進玉米產區畜牧業發展,實現專用玉米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加快形成具有國內外市場競爭力的專用玉米產業帶。同時,在增強就地轉化能力的基礎上,擴大國內銷區市場。
參考文獻:
[1]郭慶法,王慶成,汪黎明.2004.中國玉米栽培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2011.春玉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