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學家認為,噩夢有時可能是現實中危險情況的一種預演,做噩夢可能幫助我們在應對危險時快速做出反應。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科學家讓18名志愿者戴著腦電波監測設備入睡,并在他們睡著后數次叫醒他們,詢問他們是否做噩夢。科學家對做噩夢和沒做噩夢的人的腦電波圖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實驗中做噩夢的志愿者腦中的腦島和扣帶回皮質異常活躍。腦島的功能是識別和評估情緒反應,而扣帶回皮質幫助身體在面臨威脅時做出反應(即“戰斗或逃跑”反應)。
科學家又做了另外一個實驗。他們先記錄89名志愿者一周以來做夢的情況,隨后向志愿者展示一些恐怖圖片。科學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來觀察志愿者在觀看恐怖圖片時大腦中腦島和扣回帶皮質的活動情況,結果表明:那些一周以來做過噩夢的人的腦島和扣回帶皮質(還有杏仁核,大腦中引發應急反應的區域)活動水平低于沒有做噩夢的人。而且前者內側前額葉皮質(大腦中抑制恐懼反應的區域)的活動水平也高于后者。科學家據此認為,未來有可能利用夢境來訓練人對可能遇到的危險的反應,以便讓人們從容應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