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果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畜牧業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傳統的繁殖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提高綿羊的繁殖率已經越來越受到綿羊養殖戶的重視,本文重點對提高綿羊繁殖率技術進行研究,以便可以為今后的綿羊養殖提供參考。
關鍵詞:綿羊繁殖;繁殖率技術;改善方法
綿羊養殖是畜牧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綿羊自身的特殊性,具有繁殖率和生產性能低的特點,所以改善綿羊繁殖率技術對養殖戶的增產增收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提高綿羊的繁殖率同時也是提高地區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將依據綿羊自身的生物學特性,對綿羊的繁殖率技術提出改善措施。
一、采用先進的綿羊繁殖技術
(一)人工光照技術
每年綿羊的發情期一般都在光照由長變短的時期,所以,在夏季如果想讓綿羊提前進入到發情期,可以利用人工光照的技術,通過人來控制光照的時間,確保光照時間的穩定性。一般維持在9月份光照的范圍內,同時還要注意保持圈舍的干燥和通風,給綿羊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有條件的農戶還可以在圈內放養公羊,促使母羊的發情。
(二)激素處理技術
在綿羊膘情和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可以采用人工給藥加快綿羊的發情間隔,并形成一定的發情規律。通常來說,陰道酮栓和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法是比較常見的兩種方法,可以通過激素誘導控制繁殖周期。采用這種技術一般綿羊的產羔周期可以控制在8個月,縮短了產羔的時間,從而提高了綿羊的繁殖率。另外,養殖戶還可以采用早期斷奶和直線育肥技術,減少綿羊的養殖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三)早期斷奶育肥技術
一般小羊出生2個月后就可以斷奶了,這樣不僅利于小羊的快速生長,同時母羊又可以縮短喂奶期,使母羊快速恢復性周期,縮短產羔的間隔,一般通過科學的管理可以實現三年產兩胎的效率。當然具體的斷奶時間,還是要根據綿羊的品種和飼養水平來判斷,要酌情進行調整。
(四)人工授精技術
目前養殖業人工授精技術相對已經比較成熟,通過人工授精可以實現優中選優,培育出更適合養殖的綿羊品種。可以選用優質的公羊精液,人工注入到母羊的生殖道內,替代了傳統交配產仔的方法。采用人工授精可以降低公羊的養殖數量,節約養殖成本,還可以實現集中配種、集中產羔,比較便于產羔后的管理。
(五)適時配種技術
根據多年的養殖經驗總結,綿羊一般在配種季節第一、二個發情期具備較高的配種率,在最佳時期配種雙胎,成功的概率會比較高。10個月以上的母羊配種幾率更大,公羊平均在8個月左右,但是對膘體有一定的要求,必須超過40kg才可以進行配種。除此之外,綿羊必須選擇在最佳的發情時間配種,在發情后的12~16小時為配種的最佳時間。母羊發情的表現一般體現在食欲不振并伴隨叫聲,外陰充血,同時主動配合公羊的爬跨舉動,這時可以采用雙重配種的技術,提高母羊的受胎率,也增加了一胎多羔的可能性。
母羊繁殖率的高低主要是受綿羊自身生物學特性和遺傳基因的影響,但同時外部的環境也會對母羊繁殖率造成一定的影響。例如:圈養環境和飼養水平等因素,提高綿羊的繁殖率水平,是發展養羊產業和提高綿羊養殖戶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因此,相關專家學者正在加大這一方面的研究,期望可以攻破綿羊季節性繁殖的難關,實現一年四季都可以發情配種,使綿羊繁殖率大大提升。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將生物科學運用到綿羊的繁殖技術中,通過對環境、飼養技術和人為因素的改善,逐步提高綿羊的繁殖幾率,實現科學產羔、集中配種、集中產羔和集中出欄,在飼養成本保持不變的基礎上,增加綿羊飼養的經濟效益。
二、采用先進的綿羊飼養管理技術
(一)對種公羊的飼養管理
對于種公羊的管理必須采用單群管理的方法,堅持杜絕和母羊一起成群飼養,種公羊的飼料喂養一般要注重蛋白質的含量,蛋白質對公羊的配種能力和精液質量有直接的關系。種公羊必須要確保身體健碩,膘情不宜太瘦,保持中上等水平,這樣的種羊配種能力比較強,母羊受精概率也會比較大。公羊在配種前就應該注重飼料的強化,增加運動,有必要時對公羊進行采精訓練,保證精液的質量。除此之外,在平常的飼料中可以添加一些富含蛋白質的混合精料,多喂一些優質的草料,還要注重飼料中的鈣磷比例,像胡蘿卜等維生素比較多的飼養也是比較好的選擇,更重要的是要根據需要,實際配種的次數對飼料適當調整。
(二)對母羊的飼養管理
對于母羊的飼養管理要點,是對母羊膘體的控制以及飼養水平和產羔恢復情況等方面的掌握,對母羊的科學飼養和管理可以有助于母羊日后的發情和配種情況,甚至還會直接影響羔羊的體況和健康程度。加強對母羊膘體的管理,可以確保母羊的排卵數量和整體發情期,有條件的養殖戶,可以在母羊發情期前進行短期優飼,增加一胎雙羔羊的幾率。
值得注意的是,可以通過產羔表現來選留雙羔羊充當后備母羊,多羔性是帶有很強的遺傳基因的,產雙羔羊的母羊,以后產雙羔羊的概率要比產單羔羊的母羊幾率高,尤其是第一臺就可以產雙羔羊的母羊,所以在飼養過程中可以優先選擇雙羔羊留做后備母羊。通過優先選擇,可以進一步提高綿羊的繁殖幾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以分別從飼養管理、養殖方法和技術等層面提高綿羊的繁殖率。綿羊養殖在我國畜牧業養殖中占有重要比重,由于綿羊本身的生物學特性具有繁殖率低的特點,一定程度上給養殖帶來了困難。養殖戶一定要學會運用科學的技術和手段來不斷完善綿羊養殖的技術和方法,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又在一定層面上推動了畜牧業的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茂倫,趙瑞瑩.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意愿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山東省306戶規模化養殖場(戶)的調查數據[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15):241-245.
[2]李華振,狄冉,劉武軍.綿羊繁殖軸相關組織RXRs基因的表達及RXRA基因多態性與季節性發情之間的關系[J].農業生物技術學報,2019,27(08):1401-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