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勇
摘 要:在黨的十九大會議上,提出了許多利于我國在新時代背景下持續發展的新戰略。其中鄉村振興戰略與鄉村經濟的發展和提升有直接的關系,這種戰略提出了在農村地區大力推行發展規模種植的農業發展的新模式,從而有效地提升農民種植農業獲得的經濟效益。本文將對規模種植對于農村經濟發展所起的促進作用以及目前規模種植在農村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消除各種不利于規模種植的因素。
關鍵詞:規模種植;農村經濟;促進作用
一、規模種植的優勢
根據對甘肅省隴南市文縣堡子壩鎮農村地區小鎮的調查顯示,這個鎮一共擁有16個行政村74個合作社,23歲到55歲的青壯老年勞動力外流比例達到81%,從事農業種植的很多都是55歲以上的留守老人。他們所采取的是傳統的單戶種植模式,由于化肥種子等材料價格的上漲,種植成本逐年遞升,農作物的產量以及糧食收購價格卻沒有明顯的提升,減少了農民對農業種植的信心和熱情,慢慢地使大量耕地遭到拋棄,并由此引發惡性循環,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通過對其他還用規模種植地區調查發現,在使用規模種植后能夠有效的促進周圍相關產業的發展,使農民從中獲益。以堡子壩鎮柏樹坪村級合作社為例,這個合作社從成立以后,專門負責周圍地區的果樹和中藥材種植,收購到銷售等一系列流程,并逐漸接收了大批遭到荒棄的土地,修通了一條12千米的產業路,帶動了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21戶,非建檔立卡戶12戶,人均純收入增加了3000多元。在國家產業政策扶持的大好環境下,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銷售額逐年提升,農民的經濟收入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使農民的土地流轉收入增加了,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增添了許多新的就業崗位,讓許多人不必遠離家鄉就可以實現家門口就業。并積極和縣城的旅行社進行合作,舉辦現場采摘的活動,在水果的收獲季節涌入大批游客,這些游客產生的吃住行等活動直接帶動了該地區的發展,農民可以通過興辦農家樂或開超市提升自己的收入。那些游客也可以直接從農民手中購買天然綠色、在城市中價格高昂的土雞、土雞蛋、鮮果等產品。來往的人多了之后,就產生對道路,停車場等相關設施的需求,這些設施在建造過程中又可以創造許多工作崗位,在建成后也可以立刻實現經濟效益。
這一規模種植的成功案例告訴我們,規模種植對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產生許多就業機會。在規模種植園成功發展后,夠讓周圍的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吸引城市中的打工者回到家鄉進行創業,尤其是在數量眾多的青壯年勞動力返鄉后,能夠消除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現象產生的問題,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使農村重新煥發出活力充滿生機。增加農民的收入。由于規模種植產生對土地的需求,農民可以通過流轉出租土地獲得經濟效益,還可以自己興辦農家樂、開超市或實現當地就業,增加經濟來源。充分利用土地。規模種植需要大量的土地,原本因各種原因遭到荒棄的優質農田和房屋等設施可以進行有效的利用,避免資源的浪費,在打造綠水青山的同時,用綠水青山創造財富。提高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隨著規模種植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該地區將會出現許多合作伙伴,人來人往將會產生對公路、水利設施、衛生設施等基礎設施的巨大需求,在興建這些設施的過程中為當地增加工作崗位,在建成投入使用后又會立刻產生經濟效益,改善當地的衛生情況,方便村民的出行以及日常活動。
二、目前規模種植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國一直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任何產業的發展都要建立在強大的農業基礎上。農業種植也是我國農村地區傳統經濟的一項重要收入。而在實現規模種植后,能夠刺激我國農村經濟的復蘇,特別是在國家各種優惠政策和福利的背景下,使我國農村經濟實現持續發展,利用農村地區的自然條件和人口優勢,發展有地區特色的農村產業。
但因為我國實際國情比較特殊,在發展農業規模種植的過程中,通常會遇到各種問題,影響了規模種植的擴大。這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農村資源緊張
我國人口數量眾多,陸地面積雖大,適合于農業種植的面積有限。特別是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很多的優質良田變成了大片的工業區,城市周圍的土地也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遭到侵蝕,人口在不斷增長,耕地面積卻越來越少,其中優質的高產田數量更少,緊張的土地資源嚴重制約著規模種植產業的發展。
(二)我國自然災害頻發
我國國土面積大,有各種各樣的地理環境,農田經常會受到自然災害以及生物災害的困擾,近幾年來自然災害和生物災害每年的發生頻率越來越多,使土地收益降低甚至顆粒無收,如果災害問題得不到改善,不能提供安全的發展環境,農業的規模種植也就無從談起。
(三)缺乏科學技術的指導
我國已經出臺了許多利于農村發展的政策,但是在科學技術指導方面,還沒有深入落實到農村種植中。很多農民雖然自行采購了機械化設備進行農業生產,但由于缺乏科學系統的指導,很多農民在進行農業種植時僅僅局限于使用機械化設備,并沒有其他方面的技術和經驗。規模種植必須緊緊依靠科學,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開展工作。
三、應對措施
(一)合理利用資源
農村地區普遍缺乏對水資源和土資源的重視,存在較為嚴重的浪費現象。要想進行農業的規模種植,就必須實現對水資源和土資源的合理利用,根據地理環境進行區域種植劃分,優化種植結構,請專業人士農村中宣傳先進的規模種植技術,培養農民對資源的重視程度,對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使用。
(二)提高農作物的抗災能力
傳統的農作物保護技術不適用于規模種植,災害來臨時無法為農作物提供保護,情況嚴重時會影響農作物的自身正常生長。很多人對災害沒有足夠的了解,認為災害屬于天意,人力無法抵抗。相關部門要對農民進行新型的抗災技巧培訓,并提供技術支持,提高農作物的抗災能力,保證規模種植的順利推行。
(三)科學運用規模種植技術
在農村中開展規模種植技術培訓時,工作人員要認真進行宣傳,仔細講解知識要緊,使農民真正了解到規模種植對于他們實實在在的利益,并掌握一定的規模種植技術,正確了解規模種植。
四、結束語
本文闡述了規模種植對農村經濟的促進作用,也針對規模種植中存在的各種實際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不同地區的農村在發展規模種植時一定要根據自身區域的自然環境、地形特等條件進行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規模種植方式,實現農村經濟的復蘇,打造新時代下的新農村。
參考文獻:
[1]吳偉.果品種植在新型農村經濟中的作用——評《家庭農場果品標準化生產與經營實用指南》[J].中國果樹.2019(05).
[2]盧國龍.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實現農村經濟新發展[J].吉林農業.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