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成
摘 要:近年來,我國農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加強農村三資管理成為目前工作的主要問題。很多地區為了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本文考察山東省的農村三資管理情況,通過對當地政府部門及農民的走訪,發現了新形勢下基層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問題,并針對發現的問題與政府管理人員和相關專家進行討論,結合搜集的資料對加強農村三資管理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三資管理;基層農村建設;農村集體經濟;特色農業經濟
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縮短貧富差距,政府一直很重視“三農問題”。國家和政府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企業、組織、個人積極投入到農村建設中,挖掘農村經濟潛力。“三資”管理一直是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的重點內容,也是有關農民切身利益的問題。但目前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導致了資產管理混亂、資源分配不合理等問題,激化農民群眾和管理人員的矛盾,嚴重阻礙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一、三資管理對加快農村建設的意義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問題關乎農民切身利益,因此一直是農民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做好三資管理,有利于提高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發展農村經濟,縮短農村與城市的經濟差距。另外,公開透明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有利于穩定當前的農村經濟發展局勢,為集體經濟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政府有關部門也非常重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問題,并出臺政策來保障其規范合理,為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發展道路指明方向。發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可以通過推進農村集體“三資”信息化建設來完成,這樣還可以推動農村科技發展,建立公開透明的信息化管理平臺有助于農民對管理人員進行監督、使農民更加安心、放心,同時有助于推動農村與城市接軌。
二、農村三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不規范
在三資管理的工作中,由于農村信息化平臺建立不完整,關于資金財務方面的很多內容不能及時公開。而恰好在資金、資產、資源中,農民往往更加重視資金的管理,這就容易導致農民對財務管理工作的不信任,甚至會發生與管理人員之間的矛盾,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發展極為不利。此外,資金管理的不規范還會導致資金賬目難以核對,資金數目混亂等現象,加大三資管理工作的難度。
(二)管理機制不完善,缺乏監督
由于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農村建設中來。農村經濟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企業家們紛紛為農村經濟建設進行投資。隨著農村旅游業、農民土地外包等新形勢的出現,農村經濟開始穩步增長,農民收入逐年增加。但是由于管理機制的不完善,監督部門的缺失,在這些新形勢的執行階段出現了很多問題。由于管理人員和農民的意識不到位,合同條款制定不清晰,權利和義務不分明,引發出不少的糾紛。另外,缺少專業人員對農村“三資”管理工作進行監督,也會造成農村集體資產流失和資源浪費等問題。
(三)基層干部工作能力不足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涉及內容很多、范疇很廣,尤其是資源,其中包括了農業用地、農村建設用地、山林等等。而因為基層干部的能力不足,思想意識薄弱導致了很多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另外,資金資產管理人員缺乏專業能力,導致農民資金混亂,資產分配不合理等現象,嚴重阻礙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因此,加強基層干部的專業素質工作刻不容緩。
(四)基層農業缺乏特色
目前大多地區農村發展經濟的形式大同小異,難以形成地區獨特的吸引力,從而導致經濟發展潛力不足,農村建設緩慢甚至停滯不前。在新形勢的帶動下,農村旅游業穩步發展,還需要特色農業的有效支持,只有管理人員根據地區獨有的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其發展才會越來越好。
三、加強農村三資管理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管理制度,規范管理內容
針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中的資金管理問題,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幫助其完善管理制度,規范管理內容。管理人員要嚴格按照制度執行,合理安排工作內容,規范工作行為。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還能確保其工作內容的合理規范。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不同,管理人員還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要保證其條例清楚、流程完整、審核嚴格。在實施的過程中,還要勇于探索,學習其他地區先進的管理模式,結合自身情況嘗試新的管理辦法,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離不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具體規范的管理內容。例如,山東省通過出臺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來幫助地區農村農業發展。其中山東省鄒平市根據省政府部門的引導,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農村集體經濟的基層管理人員深入調查,制定一套完整而又合理可行的管理制度,解決了以往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員對管理內容的不明確、權責分不清、對新接手的工作無法處理等情況,有效提高了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拉近了農民群眾和基層干部之間的距離,簡化二者之間的矛盾,增強農民的信任。從而使當地農村經濟迅速發展,農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根據鄒平市統計局于2019年發布的《2018年鄒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該地區農業綜合能力提升,農林牧副漁產業較去年增長3.9%,總體趨勢保持穩定,并且條件在持續改善。
(二)增設監督機制
任何制度的規范運行都離不開監督機制的建立,加強監管部門的建設有助于提高基層干部和其他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通過監督,使農民最關心的資金問題更加公開透明,能夠有效確保集體資產的合理分配,資源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增加農村的經濟發展實力,同時也能夠增強農民群眾信任感,推動農村建設發展。另外,監管部門的人員還要對基層干部進行培訓和考核,確保其能力與職務相匹配,還可以深入走訪農民群眾,對管理部門及工作人員進行民意調查,促進管理人員與農民群眾的溝通,幫助農民更好地了解農村集體“三資”問題,從而爭取更多的利益。以山東省為例,該地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地區都缺乏監督管理體系,因此要求相關部門盡快建立起監督機制。增設的部門工作人員負責對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和規范進行監督、調查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考核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實踐發現,通過監管部門的建立,山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迅速,以往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遺留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同時管理人員的權利受到制約,工作更加嚴謹,工作中的錯誤率明顯下降。據2019年山東省農業經濟發展情況統計,2018年山東省農林牧副漁增加值5272.5億元,其中農業占2907.4億元。
(三)加強對工作人員培訓
管理人員工作能力的不足,非常不利于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因此,對工作人員的相關技能培訓工作必不可少。財務人員只有做好農村集體“三資”經濟的所有報表,才能更加有效地管理資金,從而獲得農民更多的信任感,保證后續工作的順利進行。要同時進行基層干部的思想意識和技能培訓,在重視工作內容的同時,加強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嚴肅對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管理人員還需要學習科技技術,建立高效透明的信息平臺,加強農民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的理解和監督。例如山東省鄒平市,當地為整頓基層干部群體,提高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確保管理工作的正常實施。政府部門不定期組織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培訓工作,使工作人員更加明確工作職責,掌握更高效的工作方法。在確保工作質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了管理工作的合理規范,工作內容的公開透明。短時間內形成了一個高素質的管理的團隊,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改善當地農民生活。同時該辦法得到了其他地區的高度認可,紛紛進行效仿。目前山東省大部分地區的基層管理人員都經過了專業的培訓,專業技能和責任意識都顯著提升。
(四)開發基層農業資源發展特色農業經濟
基層農村一般都擁有自己的集體農業資源,根據地區的不同,其資源優勢也不盡相同,因此,在農村建設的過程中,找準地區發展優勢,明確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拉近農村和城市之間的距離。三資管理人員要根據當地具體優勢與獨特的農業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發展特色農業經濟。比如政府可以支持對集體經濟中山林資源的有效利用,建設基層農村果園種植、采摘體驗等一系列的產業,發展生態農業,為當地農民增加收益。此外,還可以整合當地資源發展旅游,通過親身體驗等方式吸引游客,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增加農民的收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以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為例,該地充分發揮了其“大櫻桃之鄉”的優勢,明確自己的發展優勢,進行特色農業與企業合作的方式發展農村經濟。并且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引入其他企業資本,擴大合作規模,最大限度地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的提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基層農村的三資管理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因此,國家和政府有關部門要拿出有效的手段加強基層農村“三資”管理隊伍的建設,同時農民群眾也要積極配合管理人員的工作。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問題,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此相關工作人員應當重視解決基層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規范基層農村三資管理的工作內容。
參考文獻:
[1]劉金紅.淺談如何加強基層農村的三資管理[J].商訊,2020(06):178.
[2]王青.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江西農業,2019(20):119-120.
[3]王凱文,袁建華.村集體“三資”管理現狀與對策探討[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5):27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