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春
摘 要:昭平縣馬江鎮水田主要類型有淺(粘)瘠型、冷浸型、沙漏型、缺素型和酸堿型等,其障礙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歸納為環境、物理和化學性障礙因素。本人在該鎮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已經有23年,根據多年的實踐和研究,提出相應的治理對策:因地布局,優化良種搭配;因土改良,克服土壤障礙因素;診土施肥,保持養分供需平衡;以及調節土壤酸堿度等。實施中做到物理、化學、生態等多項措施有機結合,改良效果顯著。
關鍵詞:中低產田;障礙因素;治理對策
昭平縣馬江鎮地處亞熱帶,典型的丘陵地理環境,全鎮水田面積15700多畝,其中中低產田占到75%以上,全鎮十四個村委會均或多或少有,分布廣,障礙因素復雜。據統計,全鎮中低產田面積有11775畝,占水田面積的75%,其中淺(黏)瘠型5500,占中低產田面積的46.7%;冷浸型4900,占41.6%,沙漏型1375,占11.7%;另外,按土壤酸堿度分類,偏酸的有11700畝,占中低產田面積99.3%。為改造該鎮中低產田,基本實現山區糧食自給,自1998年以來,本人組織實施針對性地對該鎮的土壤特性、環境條件和施肥狀況進行大量的科學研究,并經歷了試驗研究、示范推廣和規范化綜合栽培技術實施,取得了“增產、增收、降耗”的顯著效益。現把主要技術進行綜述,以期對中低產田改良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因土改良,克服土壤障礙因素
(一)淺(黏)瘠型和沙漏型
淺瘠田低產原因主要是耕層淺薄,養分缺乏,尤其是鉀。沙漏田還漏水漏肥,施肥易發弱苗,而不發老苗,造成早衰和病蟲害高發。馬江鎮農業技術推廣站推廣應用增施有機肥1500kg/畝,或者稻草還田2000kg/畝作為基肥,并且進行深耕改良,根據測產驗收,平均增產22.3%,效果明顯,但是工程量大,難以大面積推廣應用。
(二)冷浸型中低產田
主要分布在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有的有冷泉眼涌出,隱蔽陽曬少的山沖田。冷浸田由于早春地溫低,土質爛,還原性強,嚴重影響水稻生長、發育,“坐蔸”難發兜,嚴重影響產量。進行開溝排漬和壟作栽培方法改良。
1.開溝排漬,消除毒害。2017年采取補貼和群眾自愿方式,在江塘村塘面小組嘗試改造2畝中低產田。開溝5條,長度215m。經過測產驗收,比對照增產105.1kg∕畝,增幅32.6%。見表1。
2.壟作栽培,改善水稻生態環境通過開溝起壟改變稻田的微地形,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更加有效地協調土、水、肥、氣、熱、光、溫等因素,為水稻生長發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水稻根系發育,生長旺盛,產量高,比對照增產131.1kg∕畝。見表2。
二、診土施肥,保持養分供需平衡
(一)診斷施肥,氮、磷、鉀科學配施
馬江鎮3種主要類型中低產田診土配方施肥技術研究結果表明,施肥對水稻的增產效果是N﹥K2O﹥P2O5;而氮肥對中低產田增產效果為:淺瘠田﹥沙漏田﹥冷浸田;鉀肥和磷肥增產效果順序是冷浸田﹥淺瘠田﹥沙漏田。不同中低產田施肥配比試驗研究還表明,淺瘠田和沙漏田氮磷鉀比例以1:0.41:0.51為宜,以“控氮、節磷、增鉀”為施肥原則。冷浸田應適當增施磷鉀肥。
不同類型田施肥方法很有講究,淺瘠田因為土壤肥力低,氮肥以50%作基肥,20%作蘗肥,20%作穗肥,10%作粒肥為宜。
肥料運籌應與高產栽培的生育特點相配套,常規半水育秧插植栽培,在施肥上采用“前重、中補、后保、重施分蘗肥”旱育稀植,尤其是拋秧栽培,由于具有早生快發、群體“爆發力”,苗峰高的特點,因此,要強化肥水管理,氮肥運籌原則上要適當減少前期用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輕施或不施蘗肥,控制苗峰過高;穩施穗粒肥,防止早衰,有利于促進有效穗和實粒數的增加;增施鉀肥,提高抗病抗倒能力。此外,根據氣溫的變化規律,前期施肥量原則上晚稻相對于早稻要適當減少,而晚稻后期施肥比重則應適當增加。
(二)根據土壤缺素狀況,施用微肥
1.施用鋅肥效果好。鋅是水稻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元素,馬江鎮土壤有效鋅含量普遍低于0.98㎎/kg冷浸田有效鋅含量低于0.49㎎/kg,施用鋅肥都有顯著增產效果。
2.施用硼肥。硼對作物體內碳水化合物的運轉起重要作用,是作物生殖器官形成不可缺少的營養元素。馬江鎮土壤有效硼含量低,平均僅為0.31㎎/kg.基施硼砂3.8kg/h㎡,平均增產5.6%。
三、調節土壤酸堿度
水稻適宜生長在pH值5.5~6.5的微酸性土壤上,過酸過堿都會影響營養元素的有效性,引起水稻生長不良。治理措施是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氮磷鉀和微肥科學配施,并且針對性地進行改良。經過試驗、生產實踐,施用650kg/h㎡,平均增產稻谷354kg/h㎡,增幅7.8%。
參考文獻:
[1]黃慶裕,水稻壟作栽培增產的關鍵技術及其效應分析。廣西農學報,1995(4):14.
[2]黃慶裕,徐龍鐵。淺瘠水稻土上雜交稻施肥模型的初步研究及應用。土壤,200032(1):30~33.
[3]黃海駝,雜交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探討,廣西農業科學,1991(3):97~99.
[4]李少泉,徐龍鐵,黃慶裕,水稻拋秧栽培不同施肥技術對產量的影響,土壤肥料1999(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