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 路京華
近幾年來,年紀大的患者都會詢問我養生之道。養生,修身養性也。如今物質條件豐富,吃好穿暖已不再難以做到,一種年輕、平常的心態反而更重要。現在,從老人到年輕人,生活壓力都很大,而在中醫養生中,情志非常重要。七情致病,易傷臟腑,長期的思慮過重、壓力過大常常是引起慢性疾病的導火索。老年人要多注意,年輕人也不要疏忽。我平時出診,也常跟學生和患者說調攝情志的重要性,無論是為了養生,還是為了預防疾病,良好的心態、舒暢的心情都是保證健康的第一步。
那么,該如何培養年輕的心態呢?身邊的老年朋友也就這個問題咨詢過我。現在的老年人,年輕的時候大多日子過得比較清苦,年輕時的興趣愛好因為生活的拼搏大多擱置了。雖然現在年紀大了,但是時間充裕了,將年輕時的興趣愛好重拾,這不失為一種培養年輕心態的好辦法。
我身邊的老朋友,有的愛好書法,有的喜歡品茶,年輕時條件不允許,到了晚年,在家里人的支持下,烹飪、書畫、養花草、讀書品茗,忙得不亦樂乎。在這種悠閑輕松的環境下,整個人都精神煥發。也有很多老年朋友,由于歲數過大,腿腳不方便,不太適合這些活動,我建議平日里可以多看看書、下下棋,重在養心,培養安逸寧靜的心氣。如果還能走動,每日都盡量多活動一下。
我今年99歲了,是忙了80年的老中醫,隨著閑暇時間的增多,一顆心也跟著閑了下來。無論春夏秋冬,我每天早上6點起床,吃完早飯會到陽臺鍛煉,打打八段錦,讓自己的身體熱起來。老年朋友一定要堅持鍛煉,不過秋冬季節要注意保暖。每天上午我都會看看報紙,翻閱中醫古籍。“活到老,學到老。”中醫是我的職業,也是我最大的愛好,中醫的奧妙是需要不斷探究的,而勤讀書可以益智醒腦。潛心閱讀、認真思考都是豐富頭腦、增長見識、開闊眼界的過程。閑暇之時,居于斗室,一杯好茶,一卷好書,凝神讀之,豈不清逸?
養心,不外乎培養一種寵辱不驚、自我樂哉的心態。要善于擺脫煩惱,保持清心寡欲。面對生活中的煩惱事,不必心緒不安,要通過各種途徑把壞情緒及時釋放出來。對外界名利之事要善于看淡,對家務事不要操勞過度,時刻讓自己保持好心情。
再好的心態也需要良好的身體來支撐。由于身體機能的老化,老年人在調好心態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養護身體。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堅持“早吃飽、午吃好、晚吃少”的養生原則,過多的飲食會造成腸胃的負擔,對老年人來說,切不可貪口腹之欲。每天晚飯后我都會散步,一來可以促進消化,二來可以沉淀下一天的心情。
早鍛煉,晚散步,白天工作,夜晚攻讀,曾經的每一天我都是這樣度過的。如今年紀大了,我減少了晚上閱讀的時間,增加了種植花草、練習書法的時間。人是需要張弛有度的。書法是中國獨有的文化,書法講究的是靜心。品一幅好字,需要靜心揣摩;寫一幅好字,需要凝心書繪。揮毫潑墨間,靜心凝神處,誠然是一種養心的好辦法。
這些方法看似簡單,但要堅持下去方可見效。望諸位謹記,好的身體是健康的本錢,年輕的心態是長壽的保證。
摘自《大國醫:脾胃調和百病消》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