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江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糧食安全成為熱點議題。放眼A股市場,一部分游資也借題發揮,帶動一批“糧食概念股”股價拔地而起。其中,金健米業成為領漲標桿。
4月7日,金健米業再次漲停。至此,該股在11個交易日里收獲9個漲停板,股價累計上漲幅度達到148%以上。
當日晚間,金健米業再次發布風險提示公告,公司不存在媒體報道中涉及的關于“糧食概念股”的相關預期。無論國外是否限制糧食出口,對我國糧食供應和消費影響十分有限,也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瘋狂的漲停板
據《理財》雜志記者了解,4月7日開盤,金健米業的股價快速翻紅。截至當天收盤,金健米業報收10.86元/股,全天股價上漲10.03%,振幅達14.79%,換手率達25.16%。全天共成交16.6億元,收盤股價創出2015年6月16日以來的新高。
在此之前,3月30日至4月3日5個交易日,金健米業就已經連續5個漲停。至4月7日,金健米業已斬獲6連板。
經記者梳理發現,自3月23日以來,11個交易日內,金健米業股價累計上漲幅度高達148.51%,遠超過同期大盤漲幅的2.45%。在此期間,金健米業收獲9個漲停。近期,伴隨著一波市場的炒作,金健米業的市值也水漲船高,截至4月7日,金健米業的總市值為69.7億元。
金健米業漲停背后,眾多糧食股走強。經《理財》雜志記者梳理發現,當天,新賽股份報收5.01元/股,上漲10.11%;蘇墾農發報收11.21元/股,上漲10.01%;京糧控股報收9.03元/股,上漲9.99%;新農開發報收7.72元/股,上漲9.97%;荃銀高科報收13.79元/股,上漲6.08%;大北農報收8.47元/股,上漲5.22%。而當天的上證指數漲幅僅為2.05%。
中國糧食能自給自足
金健米業是何方神圣,如此受市場資金的熱捧?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金健米業于1998年在上交所上市,是湖南糧食集團控股的一家國有上市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大米、面粉、面條等。財報顯示,2019年,金健米業的糧油產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9.87億元,同比增長23.11%;貿易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9.07億元,同比增長81.78%;乳制品實現銷售收入約1.01億元,同比增長23.09%;休閑食品銷售收入約5070萬元,同比增長4.96%。
因公司擴展了銷售渠道,新零售業績增長突出,金健米業2019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72.27萬元,扭虧為盈。不過,2019年,其非經常性損益為6114.22萬元,而扣非凈利潤達到-4841.95萬元。
據《理財》雜志記者了解,或受越南、哈薩克斯坦、柬埔寨、烏克蘭等國宣布限制糧食出口的消息影響,相關農業股受到資金追捧,金健米業從而接連漲停。
對于會不會出現“糧荒”,“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中國完全有實現糧食生產自給自足的能力,不會出現“糧荒”,希望大家不要擔心。
事實上,我國糧食產量豐、庫存足。根據近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相關數據,我國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占有量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糧食庫存量充足,小麥和稻谷庫存大體相當于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谷物年度進口數量不到300億斤,僅占我國谷物消費量的2%左右。因此,無論國外是否限制糧食出口,對我國糧食供應和消費影響十分有限。
多次發布風險提示
實際上,對于股價上漲,金健米業已在公告中多次向投資者提示風險。
4月2日晚間,金健米業曾發布風險提示公告,公司股票于2020年3月23日至4月2日,連續9個交易日的累計漲幅已達到75.34% ,且4月2日的換手率已達到39.99%,最近交易日的換手率遠高于前期水平,金健米業提醒投資者理性投資。
4月3日,金健米業披露了2019年年報。公司自1998年上市至2019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虧損5.88億元。其中,代表公司糧油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扣非凈利潤更有17年都是虧損的,包括2003年SARS疫情暴發和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
據悉,該公司生產經營活動正常,公司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也不存在并購重組、股份發行、債務重組、業務重組、資產剝離和資產注入等重大事項。同時,公司年報也披露,2019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虧損4842萬元,主要依靠向關聯方糧食集團轉讓湖南金健藥業有限責任公司100%的股權,實現資產處置收益5300萬元,才避免了公司連續2年虧損,以及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結果。
另據Wind數據,2007年至2019年間,金健米業的扣非后凈利潤已經連續13年為負值。
2020年,金健米業計劃實現營業收入45億元。將持續推進渠道下沉,進一步加大流通網點和有效經銷商的開發力度,促進終端動銷。
投資者需警惕過度炒作
金健米業股價追高的風險不容忽視。從公司股票交易情況看,游資一日游頻現,投資者需警惕過度炒作。
從金健米業龍虎榜數據來看,近期買賣席位全部是游資席位,沒有任何機構席位參與。公司股價走勢也呈現出明顯特點,早盤大額成交打開漲停,下午或尾盤又被大量買盤封漲停,在此期間,公司股票的成交量迅速放大,日成交額由漲停啟動初期約3億元擴大至約22億元。換手率也由前期的1%左右,快速攀升至近兩日39.99%和38.20%。游資輪番炒作,引誘中小投資者入局的風險不容忽視。
《理財》雜志記者梳理各機構觀點如下:太平洋證券認為,受期貨市場傳導的影響,國內糖、油脂和糧食價格有望上漲,糧油種植和加工板塊將受益于產品漲價邏輯和庫存增值邏輯。糧價上漲有利于上游種子價格上漲,疊加技術升級邏輯,種業板塊應予以重點關注。
光大證券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球糧食減產預期升溫。我國糧食供應充足,尚不構成安全威脅。我們認為其影響一是全球減產預期導致國際農產品供需關系偏緊,加劇國際糧食價格波動,從而帶動國內糧食價格上漲預期。二是為應對疫情影響,各國采取貨幣寬松政策,推升全球通脹預期,帶動農產品等資產價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