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長華 朱光萍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審計任務更加繁重,在全面復工復產后,商城縣審計局迅速行動,深入學習貫徹國家、省、市審計工作會議和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多管齊下全面拉開2020年審計工作大幕,爭取把疫情帶給審計工作的影響降至最低,確保全年審計任務如期高質量完成。
一是聚焦重點,合理配置。堅持聚焦黨委、政府工作重點,及早與縣委組織部和縣紀委監委溝通確定經濟責任審計對象,及時向縣委審計委員會匯報全國、省、市審計工作會議精神,制訂年度審計計劃,推進審計全覆蓋,做好常態化“經濟體檢”;正確處理審計資源不足和審計現實需求之間的矛盾,堅持將審計資源向重大項目、重大資金、重大問題解決等審計項目方面傾斜,壓縮單個分散的、影響面窄的一般審計項目,堅決執行全省審計“一盤棋”布局。
二是轉變觀念,適應形勢。該局堅持由傳統手工審計向大數據審計轉變,積極適應信息時代的新特點新要求,向數據要成果要實效;堅持由常規審計向政策審計轉變,強化對國家宏觀政策的把控,不僅當好“衛士”,更要做好“謀士”;堅持經濟責任審計由財務監督向履職用權審計轉變,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客觀評價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促進廉潔政府建立;堅持由單純監督向監督與服務并重轉變,逐步改變“一審了之”的局面,對近三年未整改到位的被審計單位列出清單,掛牌督戰,督促整改到位,堵塞漏洞,防范化解潛在風險,切實做好審計后半篇文章。
三是創新方式,提高效率。該局推進審計項目和審計組織方式“兩統籌”,優化資源配置,合理整合審計項目,采取“1+N”的項目組織模式,將預算執行、經濟責任和專項審計調查項目有機結合,實現“一審多項”“一審多果”“一果多用”;加大非現場審計,充分挖掘數據,發揮大數據審計的優勢;將部分投資審計項目委托給第三方,有效利用社會審計力量;集中精兵強將投入重點審計項目,為打造優秀審計項目提前做好準備。
四是強化隊伍,夯實基礎。該局將青年干部選拔培養列入“頭號工程”,根據機構改革“三定”方案,一次性將7名青年干部選拔到重要崗位,給他們壓擔子讓其挑大梁,讓他們在一線審計崗位擔當主審,接受重壓和磨煉,確保審計事業后繼有人,薪火相傳;繼續通過掛職鍛煉、學習培訓、抽調人員參加巡視巡察等方式對青年干部進行培養,提升政治站位,擴寬審計視野,強化業務技能;加強大數據審計知識學習培訓,組建大數據審計團隊,形成人人都是大數據審計能手的良好局面,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以人才優先發展促進審計事業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