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總體而言,各省級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都是在當地規模名列前茅的經濟主體,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所謂“名正則言順”,各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的名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業特征。
在統計的44家省級高速公路運營單位(含中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招商局公路網絡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交通”“高速”“公路”“投資”“建設”等詞相對來說是高頻詞,“交通”出現的次數略多于“公路”,這從側面反映出,我國的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是高速公路建設投資的主力軍,建設仍然是當前階段行業發展的重要主題,同時,部分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的業務也不局限于高速公路,而是拓展到大交通范圍。
全國大部分省份僅有1家主要的省級高速公路經營管理主體,也有少數省份有2家主要的省級主體,幾乎沒有“三足鼎立”的現象。主要省級主體運營管理的高速公路里程(若2家主體則為里程和)一般超過該省份高速公路總里程的60%以上,個別省份的省級主體下屬高速公路的里程超過本省的90%。
這說明,我國高速公路經營管理的集中度比較高,連線成網的規模效益也已經有一定的體現。
據了解,各省級主體下的二級單位(含地市級獨立投資主體)既有運營管理上千公里區域高速公路網的大型企業,也有按“一路一公司”設置的、運營管理里程僅幾十公里的路公司。
一方面,這與各地區體制、規劃、行業發展程度有關,另一方面,這也再次證明各省份之間并未形成較為統一的機構設立標準,部分地區高速公路管理碎片化嚴重。
根據天眼查網站的查詢結果,參考其他研究統計數據,預計目前我國高速公路各類經營管理主體的總數量在1300~1500家,其中企業法人主體占據主流,機關及事業單位、其他組織等經營管理主體數量較少。
大部分經營管理主體的隸屬層級明確且較為統一,很多地方為省級(集團)-地市級(子公司)-路段(分公司)的三級結構。但也有部分省份的高速公路經營管理主體間關系盤根錯節,主體層級自上而下達4層的也并不罕見。

廣東省高速公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實際控制人及控股參股公司之間的產權及控制關系圖
從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及天眼查查詢的企業類型來看,全國的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主要可分為有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事業單位、股份有限公司、全民所有制分支機構(非法人)、全民所有制、其他(如內資企業法人、有限合伙企業等)7類,其中,又以有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為主。
相比前幾年,事業單位的數量大大減少,絕大部分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為企業,這體現了“事企分開”程度的進一步加深,絕大部分事業單位性質的高管局均已通過體制改革轉成了企業。

企業類型分類
根據對1120家單位天眼查數據的統計分析,從各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的投資方來看,國有資本是高速公路發展的主力軍,以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參股)為主要手段,同時也大量吸納我國港澳臺地區資本與國外資本參與高速公路投資。從實際控制方來看,隸屬于發改委的國有資本數量名列前茅,也有一部分國有資本隸屬于交通運輸系統,還有少量國有資本來自地方發改委。

將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各單位的經營范圍進行詞頻統計,可找出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的經營關鍵詞。
從“公路”“工程”“高速公路”“項目”“交通”“建筑”(以上按詞頻排序,下同)等業務板塊限定詞匯可知,相關企業的主營業務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尤其是公路(高速公路)方面;從“服務”“管理”“經營”“建設”“投資”“開發”“銷售”“養護”“設計”“施工”“收費”等表示行為的高頻詞看,幾乎涵蓋了公路全壽命周期的全部環節,與公眾出行密切相關的服務舉措占據相當大的比例,反映了服務公眾出行和經濟發展的初心。
此外,雖然“設施”“設備”“技術”“咨詢”“租賃”“材料”“許可”“廣告”“機械”“汽車”出現頻次也比較高,但主要集中在公路行業的上下游領域,這說明行業的專業化程度較高,業務相對單一,業務跨界仍然只是小部分企業的大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