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石
摘 要:迅猛發展的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我國內部審計工作的管理和運行。所以,在信息技術時代,內部審計風險是我國企業和公司均存在的問題。為了將內部審計風險降低,我國的企業要運用不同手段開展審計工作。對此,闡述當前部分企業內部審計中的風險因素,并對相關防范措施進行探討,以供業界參考。
關鍵詞:企業;內部審計風險;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9?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5-0066-02
內部控制在企業管理活動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其有利于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效益有效提高,是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關鍵?,F階段,企業內部控制所發揮的作用日益顯著,在此形勢下,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業發展中,應高度重視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內部審計風險若不能得到有效識別和防范,很可能會導致內部審計失效,從而影響管理層的經驗效率。因此,企業應對內部審計風險進行正確分析,并運用科學的審計方法和風險防范手段,將企業可能導致內部審計失效的各種風險加以有效控制,進而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與經濟效益。
一、企業內部審計中的風險因素
1.客觀因素。第一,在企業中內部審計部門具有獨立性,這就導致企業管理人員不能有效集中管理審計人員,同時還導致內部審計工作人員不能掌握企業的生產工作實際情況。諸多審計工作人員對公司的人事調整情況和資金運轉情況并不了解,對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實施工作布下絆腳石。第二,因為企業審計部門和會計部門并未第一時間進行溝通,進而導致企業相關部門之間溝通效果不好,通常會造成企業不能第一時間記錄相關信息和開展審計工作,從而導致企業的重大決策不符合企業發展方向,企業不能明確今后的發展方向。第三,企業內部審計部門不能檢查企業自身的內部審計工作,也不能立足于自身部門的發展需求將相應的企業目標設立起來,進而造成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建設和企業發展建設腳步不一致。
2.主觀原因。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之所以出現風險不僅有上文提及的客觀原因,同時還存在以下幾點主觀原因。一般而言,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者開展的審計工作局限性很強,在審計工作選擇的方法和技術上充分反映了這種局限性[1]。為了嚴格管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者,企業會在固定的時間抽樣調查審計誤差的概率。因為相較于外面的機構,企業內部本身采用的審計技術十分滯后,因此抽樣調查的結構通常有所區別。而諸多企業均運用此方法對企業內部審計風險進行識別,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無法識別隱藏的內部審計風險。因為我國企業內部并未重視培訓審計人員,同時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并未嚴格挑選面試對象,導致企業內部的工作者其本身的專業素養通常并不高,造成企業出現內部審計風險。
二、企業內部審計風險防范措施
1.健全相關的管理制度。企業設立審計部門主要是為了建立科學合理的審計計劃、審計方案、審計報告等相關制度,為順利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提供有利條件,確保企業持續、穩定發展[2]。審計部門在對審計計劃進行制定的過程中,應使制度內容的保密性和合理性得到保證,監督企業的發展狀況,確保內部審計流程規范性,以順利開展相關工作。同時,企業管理人員還應立足于內部審計中存在的風險因素,評估審計風險。與相應的風險評估理論相結合,內部審計結構在實踐過程中需要積極總結自身工作的經驗,為企業順利實施內部審計提供了重要依據,保證企業財務信息和國家相關標準相符。要想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企業必須密切關注內部審計,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相關的管理制度,明確內部審計標準、流程等工作。同時,還應積極運用有效手段嚴格落實相關制度,使內部審計達到預期效果,在有效防范內部審計風險的過程中,為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應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企業若想最大化程度降低內部審計工作的風險因素,就應在企業內部采用科學管理手段,這種管理也是有效完善企業風險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企業在發展和經營中,在其內部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也可以不斷加強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管理,進而企業在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還可以確保管理的科學性,幫助企業最大化減少經營風險。當前,我國大部分大型企業均成立了內部審計委員會,其屬于自律性組織,主要是為了科學合理指導相應審計工作,并展開正確評價[3]。因此,企業內部的審計委員會要積極引進和應用國際先進管理方式,要著重宣傳內部審計信息,以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審計自律機制為工作重點,應用合理科學的方法對審計人員展開素質教育和培訓,促進其綜合素質提高,進而不斷創新和改進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實現工作效率最佳化。
3.全面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內部審計是一項具有較強技術性和專業性的工作,對審計人員的要求較高,其必須具備扎實的審計、會計專業知識和高度的責任心、嚴謹的工作作風、較強的專業判斷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企業從校園、社會招收內部審計人員的過程中,要以保密意識、專業能力、誠信正直、客觀公正為選拔審計工作人員的重要標準,使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水平得到保證。同時,在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下,內部審計工作也從傳統的人工審計逐漸向計算機在線審計轉變,這就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所以,企業要在固定的時間培訓在職審計人員的信息化技術,把企業中專業能力不強的審計人員調至其他崗位,由具備較強審計專業能力和計算機操作技術的人員執行復雜內部審計工作。
4.推動內部審計外包工作。從我國當前的情況可以看出,一些企業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不能將審計工作有效落實。所以,這些企業可以運用內部審計外包的方式,把一些或所有內部審計工作交給專業審計機構,既將企業的難題有效解決,同時也能使審計工作更加有效、準確。將審計外包工作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為企業節約諸多人力資源,將企業內部審計風險最大化降低。所以,對于無法自主執行內部審計工作的企業,必須積極將自身審計意識和觀念更新,學會運用外包手段促進內部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為企業更好開展管理工作以及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幫助。
三、結語
總之,新形勢下,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存在較為普遍,而出現風險的原因主要是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素質亟待提高、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審計部門和會計部門缺乏溝通等。企業內部審計不僅是一個獨立的部門,同時也是單位內部經營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內部審計過程中必須要努力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防范,與實際情況相結合,運用有效防范手段。唯有如此,才可以為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欒超.企業內部審計風險控制的策略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1).
[2]? 王笑妍.淺談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防范[J].現代職業教育,2017,(15).
[3]? 喬秀明.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成因與防范[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