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救援技能訓練,隊員們攻堅難題默契配合;強化體能訓練,大家相互比拼不甘示弱……近段時間以來,龍巖市森林消防支隊上杭大隊在嚴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訓練場上呈現出一派人人“鉆”業務,個個“比”素質的景象。
推進隊伍轉型升級、提質強能,關鍵在于鍛造一批高質量、復合型人才。據大隊教導員黃敬棋介紹,他們注重用紅色資源鑄魂勵志,在研訓苦練中提升打贏制勝本領,在主責主業上發揮主力軍和國家隊作用。
紅色文化引領隊員賡續優良傳統
“成長在紅色搖籃,奉獻在將軍之鄉。”步入上杭大隊,映入眼簾的是一塊醒目的景觀石。左側分為“長征路”,右側“紅軍路”,中間設有“古田大道”,營院里彌漫著濃濃的紅色文化氛圍。
漫步在“長征路”上,青年新隊員謝建聰又想起了下隊之初的第一課——
“長征期間,6000多名閩西兒女組成的紅三十四師作為紅軍的后衛部隊,聽從黨的號令,掩護紅軍主力部隊突圍,湘江戰役大部分都壯烈犧牲……”這是當時三中隊指導員朱施光在革命傳統教育中時常引用的事例。
謝建聰起初不明白,都已經脫下了軍裝,為什么還講部隊的故事,還要實行“兩嚴兩準”。
“古田會議的召開對我們是一個啟示,如果隊伍沒有紀律約束,只能是散兵游勇,沒有戰斗力可言!”朱施光談到,脫下“橄欖綠”,穿上嶄新的“火焰藍”,身份雖變職責使命永遠不變。
在“踐行訓詞精神,擔當神圣使命”主題教育中,大隊還專門收集整理了革命戰爭年代發生在閩西地區特別是上杭古田的紅色故事,印制成“口袋書”,發到指戰員手中供大家學習。
集中開展教唱紅色歌曲、宣講紅色故事、研讀紅色書籍、觀看紅色電影、爭做紅軍傳人的“五紅”系列活動,讓隊員在耳濡目染中厚實紅色歷史積淀,在學思踐悟中點亮思想“燈火”。
一堂堂教育課,一個個紅色故事,激發隊員的使命擔當。此后,謝建聰在面對高強度訓練萌生退意時,腦海里都會想到革命先輩們為了勝利浴血奮戰,激勵著自己不斷前行。
千錘百煉鍛造綜合應急救援精兵
“上杭大隊是上杭縣最大的應急救援力量,不管是洪澇、火災還是臺風侵襲,都能做到哪里需要在哪里,駐地人民稱贊為‘最美逆行者。”大隊長張貴良說,這個美譽來源于隊員們訓練場上的千錘百煉 。
聚焦“全災種、大應急”新形勢任務,大隊在做到鞏固深化防火滅火主責主業的同時,延伸拓展山岳、水域、地震等應急救援訓練,研究確立“核心科目反復練、拓展科目攻關練、危險科目標準練”的指導思想。
因此,訓練場上,張貴良對隊員們的訓練要求非常嚴苛。訓練前,會設想最復雜救援環境。過程中,推演最艱難的救援行動。他還以身作則,帶領隊員進行10公里負重長跑、綜合體能競技、器械等訓練,不斷提高隊員身體素質,以適應各種救援任務需求。
“多功能液壓剪可剪切各種鋼結構和直徑20毫米以下的鋼筋等,同時還具有分裂、擴張、撬開功能。”前不久,廈門洲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攜帶液壓動力站、液壓破拆等應急救援裝備到大隊開展裝備操作培訓,新隊員鄭鋒第一個搶著爭當操作手。
鄭鋒說:“掌握新裝備新技能很有必要,回想幾年前父母高速路發生車禍正是消防隊員用這些裝備緊急救援,讓他們轉危為安。”
滅火戰場勇挑重擔踐行訓詞精神
“‘時刻聽從黨和人民召喚,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應的備戰狀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激勵我們時刻保持應急備戰狀態,在關鍵時刻爭當先鋒,敢打頭陣!”四中隊中隊長胡尊陽說。這也是大隊全體指戰員心聲。
2019年12月5日,廣東省佛山市發生森林大火,大隊在上級統一調度下實施增援任務,55名指戰員紛紛請戰。尤其四川木里火災過后,面對這份猶如“刀尖”跳舞的工作,大家深感責任重大,從未退縮。
長途行車11個多小時,7日6時30分,隊員穿著厚重的滅火服,背著30多斤的滅火裝備,手腳并用艱難爬行3個多小時。抵近火線后,由于林內可燃物干燥,樹冠火、地表火交錯燃燒,2米多高的火頭,距離火線10多米就能感到熱浪灼人。
火場西線燃燒異常猛烈,張貴良將隊員分成多組,果斷采取“遠程接力供水”“單點突破、接力推進”“分段合圍”等戰法展開撲救,為奪取全線勝利起到決定性作用。
4天3夜的戰斗,許多隊員沒洗過一個臉,沒睡過一個安穩覺,手和腳都磨出了血泡,防火服都掛著一層厚厚的鹽漬,較多熏成了黑灰色。
今年2月1日,上杭縣湖洋鎮突發山火,黃敬棋帶領55名指戰員聞令而動。面對火光沖天,濃煙滾滾的火場,黨員骨干紛紛叫響“跟我來、看我的”。滅火作戰中,隊伍按照“以老帶新、混編多組”的編隊方式,強弱搭配。班長陳磊帶領黨員突擊隊負責打火頭、攻險段,經過2個多小時鏖戰,成功將大火撲滅。
“實踐證明,只有在實戰中‘淬火,才能真正打造一支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應急救援隊伍。”張貴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