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以北,瀚海深處,歲月亙古,蒼美寂寥。茫茫戈壁里沒有“大漠孤煙直“,更沒有“長河落日圓”,有的是常年蔽日的沙塵,有的是肆意凜冽的罡風,還有一名在這瀚海戈壁里堅守四年,尋找詩和遠方的“火焰藍”,他就是茫崖市創業路消防救援站團支部書記、副站長王由,2019年度“全省優秀共青團干部”。
不忘初心,他是心懷夢想的熱血青年
王由出生在甘肅的一個貧困山村,少年時代的他和村里其他孩子一樣,對軍人充滿了羨慕,對軍營充滿了渴望,村里有探親回家的兵哥哥,他總是跟在身后有問不完的問題。
但是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他被全家人給予了厚望,希望能夠考上大學,走出那個貧困的山村。
上了大學的王由依舊忘不了自己心中那個令他日思夜想的夢想。在大學開學不久后,他們學校一宿舍發生火災,沖天的火光和被困同學的呼喊讓他心痛不已,卻又不知所措,就在這時急速趕來的消防隊員們迅速救出被困同學并撲滅火災。“這才是真正的男兒!”看著同學被救,他激動地喊了出來。“小兄弟,歡迎加入我們,我們在消防隊等你。”消防隊員臨走時對他笑著說,這句話讓他輾轉反側,徹夜難眠,想了一夜后,他決定追尋兒時的夢想,報名參軍,成為一名勇敢的消防戰士。
成為消防員的第三年,王由已是隊里的骨干,無論是日常的執勤訓練還是比武競賽,他總是那個佼佼者。
2010年的夏天,格爾木河流域發生大洪水,水庫水位持續上漲,格爾木城危在旦夕,他第一時間向支隊提交了請戰書,作為班長骨干的他第一批到達了抗洪現場。在接受任務時,他主動要求領受最艱難險重的任務,他說:“我會游泳,最危險的任務交給我,我去!”在抗洪現場,總是能看到他不是在地扛運沙袋,就是在夯實大壩,一刻也沒停歇。當隊長讓他休息一下時,他總說“不累,我可以”。
經過幾天的努力,洪水退卻,大家看著肩膀上早已磨掉皮的他,不由得心疼了起來,可他總是嘿嘿一笑。歸隊后,他所在的中隊被評為了“抗洪搶險先進集體”。第二年,作為班長骨干的他也以全省第一的成績考入昆明消防指揮學校。
牢記使命,他是獻身消防的忠誠衛士
畢業后的王由在面臨分配時,主動向組織提交了申請書,要求去艱苦的牧區任職,他說“越艱苦的地方越能錘煉人的意志”,當來到海西支隊時,看著這茫茫戈壁,一起分下來的其他同志有些失落,他笑著開導說“八百里瀚海大有可為”。
擔任副中隊長以后,他不斷地學習鉆研業務知識,苦練技能本領,同時也處處以身作則,關心關愛隊上的每一名消防員,出色地完成了一項又一項艱難險重的任務,贏得了各級的一致好評。
2016年底,全省最邊遠的茫崖消防中隊成立,距離省會1280公里的距離讓很多人望而生畏,他又一次向組織提交了申請書,主動要求去茫崖任職,他說:“我是農村孩子,不怕吃苦,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有所作為,不是我選擇了茫崖,是茫崖選擇了我。”
到達茫崖后,顧不上休息,第二天他就跑遍了轄區所有的道路和重點單位,進行了簡單的熟悉。駐地地處偏遠,常年狂風肆虐,沙塵蔽日,許多同他一起來的消防員思想有些波動,有些想家,作為他們的老大哥,他總是耐心的開導,努力想出各種辦法開展文化生活,以消除大家的思鄉之情。
在他的帶領下,茫崖中隊各項執勤備戰秩序逐步建立,隊伍戰斗力不斷提升,在一次次滅火救援行動中贏得了轄區群眾的一致好評,在青海的“西大門”樹立了消防救援隊伍的良好形象。
心系人民,他是扶危濟困的熱心男兒
從事消防工作十余年來,王由時刻謹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經常積極主動幫助轄區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多次參加獻血、當義工等公益活動。
在一次消防知識進社區活動時,他了解到社區有一位孤寡老人無兒無女,孤身一人無人照料時,他主動聯系老人,幫助老人。每逢周末,他都去老人家中為老人打掃衛生,清洗衣物,為老人買米送面,購買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即使值班較忙時,他也會給老人打個電話,問問老人身體狀況,陪老人說話解悶,盡著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老人解決實際困難。他還積極聯系政府,奔走各個部門,為老人解決養老、醫療等方面問題,為隊站全體指戰員做出了表率。
三進三出,他是火災現場的孤膽英雄
2019年初,轄區一在建加氣站在調試設備時發生故障引發火災,王由帶隊出警處置,到場后面對熊熊烈火吞沒的壓縮天然氣罐體,所有人心中不免緊張了起來。“一班架設水炮陣地對罐體冷卻,其他人撤離到100米之外進行警戒,我去偵查火情。”看出大家恐懼的他第一時間安排好任務分工,自己背好空氣呼吸器進入到儲罐區進行火場偵查,大火炙烤著他的身軀,他強忍著疼痛對火場內部進行了初步了解。
“泄氣口管道破裂,閥門自動切斷裝置失靈,泄氣管道口火焰正對著罐體燃燒,如不及時關閥,有爆炸危險”, 防護服已有破損,被烈火烤得滿臉通紅的他出來后第一時間向現場指揮部匯報了情況。經過與技術人員的詳細溝通,了解了儲氣罐閥門的位置后,他又一次進入到了火場里面進行關閥切斷,一圈、兩圈……被火燒熱的閥門將他的手上燙出了一層水泡,他強忍著疼痛將閥門關上,終于現場明火熄滅,所有人都長出了一口氣。
在他剛剛走出罐區,正要匯報情況時,大火再一次復燃。“可能剛才關閉的閥門也損壞了,里面還有兩個閥門,將它們關閉才能徹底斷氣。”現場技術人員分析說。說了句“里面情況我熟悉”后,他顧不上疲憊與疼痛,再一次進入了火場,強忍著烈火的炙烤,他再一次關閉了所有閥門,終于現場明火全部熄滅,成功保住了罐體,并未造成太大損失,這也是他從業以來第一次面對同類型火災,成功的處置與他沉著勇毅是分不開的。
收隊途中別人問他,三次進入火場,面對隨時可能爆炸的壓縮天然氣罐,他怕不怕的時候,他說“我是隊長,年齡最大,我必須沖在前面”,可是他也是妻子日思夜盼的丈夫,母親最小的兒子。
竭誠為民,他是抗疫一線的青春擔當
2020年辭舊迎新之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蔓延,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打響了,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入伍十余年來第一次回甘肅老家陪母親過年的王由在大年初一被召回歸隊,投入到了抗擊疫情的一線。
“防疫工作無小事,黨員必須走前列”,歸隊后的他在隊站防疫工作中,堅持將每一件小事當做重要的事來做,每天與同在抗疫一線的護士妻子視頻時,除了幾句簡單的關心問候,更多的是在咨詢關于疫情防控的知識,學習相關防控措施,然后再指導隊站防疫工作。隊站消毒是否到位、消防員體溫是否正常、是否落實防控措施、防疫分隊演練是否嚴格、醫院應急處置預案是否完善等等,他都要每天逐一檢查,逐一確認,確保萬無一失。
他常說:“作為基層團干部,我要當好一名宣傳員、一名服務員、一名守護者,扛起責任,安定民心,為戰勝疫情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在了解到轄區防疫洗消隊伍人手嚴重不足時,他第一時間組織召開會議,成立119“火焰藍”青年突擊隊,主動承擔起轄區百余家企事業單位消毒工作。瀚海戈壁的春天罡風凜冽、沙塵蔽日,在漫漫黃沙中,每天總能看到一支由消防員共青團員組成的專業洗消隊伍,在轄區各個單位場所為群眾進行消毒工作。除此之外,他帶領的119“火焰藍”青年突擊隊還負責轄區各個隔離點、復工企業的消防安全保衛工作,他們挨家挨戶,為隔離群眾排除火災隱患,手把手教復工企業消防安全知識,確保疫情防控期間不發生火災事故。有時隔離群眾需要購買一些生活用品,他們也是第一時間為群眾代勞,轄區群眾說:“每天看到了王隊長帶領的119‘火焰藍青年突擊隊心里就踏實多了,充滿了滿滿的安全感。”
公而忘私,他是妻子眼中的請假丈夫
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家是一顆大樹,在烈日當空時給你帶來陰涼;家是一個港灣,在你受傷害時讓你安全地停靠;家是一瓶陳年老酒,裝滿了理解、寬容和支持;但是對于他來說,家是一份虧欠,當家中瑣事需要男人的時候,只能在電話里安慰家人;家是一份負擔,當工作繁忙的時候,與家里聯系就顯得那么困難;家是一份愧疚,當家人提出要求時,只能默默地許下無法實現的諾言。
千山萬水,只因有愛,說起妻子,王由眼里充滿了愧疚,2015年,結束了5年異地戀的他和妻子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又開始的三千多公里的兩地分居。妻子是濟南山東大學附屬醫院的一名護士,日常工作特別繁忙,每天都累得直不起腰來,長時間彎腰工作,導致她腰椎間盤突出。為了不影響工作,她只能每天中午去做理療,并戴著護腰堅持工作。下班后還要拖著幾乎虛脫的身體買菜、做飯、洗衣服。每當看到別的女人有丈夫在身邊噓寒問曖,端茶倒水時,心里總是酸酸的。雖然兩人每天也能打電話視頻,但是與別的夫妻每日的花前月下相比,難免會有些失落,尤其獨自租房住在單位附近,每當下班回到租住的房子時,心里總是空落落的。她說:“結婚五年,他在所有的重要日子都請了假。”雖然生活有太多不易,但夫妻二人總是在相互鼓勵,相互支持,相濡以沫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結婚五年,長期在高原艱苦環境工作使夫妻二人至今還沒有孩子。妻子工作繁忙也沒有時間去他的駐地看望丈夫,而遙遠路途讓他也只有在休假的時候才能每年與妻子團聚,看著周圍的人一個又一個當了爸爸媽媽,他們心里充滿了心酸。
多年來,他把對妻子的虧欠和眷戀之情化作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和踐行誓詞精神的神圣諾言,工作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績。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方顯珍貴。王由在十余年的消防事業生涯中,堅守初心使命,在火場上無懼生死勇往直前,在訓練中忘卻傷痛堅持不懈,在工作中矢志不渝攻堅克難,在生活中無微不至細心關懷,他憑著強烈的責任心和執著的敬業精神,無怨無悔,孜孜以求,背井離鄉三千余公里,扎根大漠戈壁,在水與火中歷練著自己的青春人生,以自己至樸至純的人格魅力,實踐著一個消防人無悔的選擇,詮釋了一名基層指揮員的責任與擔當。他總說:“別人的詩和遠方或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而我的詩和遠方就是這瀚海戈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