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文濤、陳曉北、王祥云 /航天江南集團有限公司
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是指把裝備保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從經濟社會發展中獲取裝備保障的豐厚資源和強大支撐。隨著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活動的日益衍變和日趨活躍,各軍工企業現有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項目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逐漸顯現。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軍民一體化保障項目管理模式,以解決部隊人員調整和相對滯后的管理模式之間的矛盾,從而引導軍民一體化保障工作向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
軍民一體化保障,是指為充分發揮軍地雙方各自的優勢和特長,由裝備承制承修單位、軍工企業、民營企業以及其他相關單位共同組成合作團隊,通過簽訂合同或協議來分配工作,成立由各機構代表參加的項目管理機構,共同完成某項或多項裝備保障任務的保障模式(見圖1)。這種保障模式以實現裝備保障能力最大化為原則,將保障資源安排在最能發揮作用的崗位,從而在合作中充分發揮部隊的管理優勢和地方企業的技術與人力優勢。

圖1 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模式
一是隨著我國“十三五”期間新裝備大量列裝、多型多代并存、更加注重實戰化、部隊崗位“官改兵”后自主保障能力下降等裝備保障形勢的轉變,使得部隊承擔的任務日益增多、人力資源越來越少,僅依托自身技術、管理、保障資源開展各項保障任務時, 經常出現由于技術吃不透導致靶試失利、保障資源不充足在同一時間無法順利執行2 個方向的保障任務等問題。
二是運行機制不健全。軍民一體化、市場化、法制化保障機制和制度規范尚未形成;裝備交付部隊后,經歷維護、維修、生命件更換、升級改造、延壽等工作,期間涉及維修工藝質量、備品備件質量、技術狀態管理等技術和管理問題,按照目前軍兵種維護維修模式,存在在役裝備技術責任主體、維修責任主體、保障責任主體不清的風險,不利于裝備技術狀態控制和裝備質量狀態控制。
三是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合同系統性不強、靈活性欠佳。沒有形成長期的全系統、全性能的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一攬子”合同。保障合同的簽訂還處于分散簽訂、“一事一辦”階段,沒有針對不同用戶提供差別化軍民一體化保障合同。
航天江南集團有限公司以具體型號裝備保障任務為牽引,充分發揮總承制承修單位技術牽頭和任務抓總作用,通過整合裝備部隊、基地、研究所、軍事代表室、承制承修單位、地方企業以及其他相關單位等軍地裝備保障資源,逐步梳理出適應軍民一體化裝備保障項目實施的7 個關鍵管理要素,創新性地提出了“七位一體”式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項目管理全過程閉環管控的模式(見圖2),可實現從傳統粗放管理模式向“保障任務需求專業化對接—保障資源軍學研共建—保障任務實施多手段并舉—保障效果遞進式發揮—保障制度迭代優化”集約精細化管理模式的轉變,有效打通軍方與軍工企業從宏觀決策層到中觀組織協調層再到微觀具體執行層的各個環節,滿足部隊崗位“官改兵”后多型號實戰化保障任務密集開展的迫切需要,最終促進軍地“雙贏”的廣域發展。

圖2 “七位一體”式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項目管理模式
“七位一體”式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項目管理模式,是指在項目計劃階段以軍地雙方保障資源與軍方需求,地方保障方案設計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為核心,輸出軍地雙方專業化對接后的保障任務需求和軍學研共建的保障資源,確保軍工企業設計出包含最優的技術、管理和資源的地方保障方案,保障軍民一體化保障項目執行;在項目執行階段充分利用新時期的商業方法,根據保障項目類別采取總包、分包和外包等不同的手段實施;項目檢查階段充分收集軍方用戶對保障效果的評價,并運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武器裝備保障能力評估辦法,對整個項目的組織管理體系、制度體系、質量情況、易保障能力、總體保障效果和保障資源進行系統評估打分;在項目處理階段則根據航天科工集團武器裝備保障能力評估辦法打分結果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
對于分值較高的項目,系統梳理成功經驗,并予以標準化,形成一套覆蓋重大任務保障、技術培訓、日常保障等高效細膩的具體操作規范,指導下一次裝備保障任務實施;對于分值較低的項目,則組織專項任務辦公室開展研究分析,定位出組織管理體系、制度體系、質量情況、易保障能力、總體保障效果和保障資源等要素中的薄弱環節,從而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并反饋至下一次裝備保障任務循環中。同時,在項目計劃、執行、檢查和處理的每個階段,均以軍地一體、上下銜接、職責清晰的組織管理體系為保證,以計劃考核獎懲激勵制度為工具,以風險、成本、質量控制為制約條件,確保項目可控。
一是建立上下銜接的裝備保障項目管理組織體系為“七位一體”式項目管理模式落地提供保證。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的發展,由于多方參與,需要靠政府和軍方來推動。因此,建立打通各參與方的組織管理機制,是推進“七位一體”式服務落地的重要前提。針對軍方尚未有專職機構受理軍民一體化保障項目,公司從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的現實需要出發,向空軍機關提出了“由空軍機關統一指導,各戰區空軍機關及相關部隊、試驗訓練基地、空軍裝備研究院防空反導研究所和軍事代表室參與,各裝備承制承修單位參加,成立領導小組、協調小組和工作小組”的建議并被采納,實現了各參與方之間的工作界面互通。
同時,為高效推動軍民一體化保障工作,軍工企業方單獨成立領導小組、技術專家組、調度組、具體項目實施組;具體項目實施組組長和軍方、技術專家組定期開展裝備保障信息研討,總結提煉出最新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市場態勢;項目抓總調度人員和各實施單位項目調度人員定期交流軍民一體化保障管理的體會和經驗;建立雙周或月例會機制,各小組主要人員共有每雙周或1 個月集中溝通的平臺,有效促進軍民一體化保障各項工作順利完成。
二是繼承航天系統型號科研生產計劃考核獎懲激勵制度,為“七位一體”式項目管理模式落地提供工具。在計劃的執行中增加考核獎懲激勵制度,對計劃的剛性進行約束可以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因此在軍民一體化裝備保障項目各階段管理過程中嚴格執行航天系統型號科研生產計劃考核獎懲激勵制度,在重要工作節點的開始和完成階段對計劃信息進行更新查新,并對負責人進行考核獎懲,確保項目進度可控。
三是繼承航天系統風險、成本及質量管控手段,為“七位一體”式項目管理模式落地提供制約條件。
四是軍地雙方保障資源與軍方需求、地方保障方案設計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為“七位一體”式項目管理模式落地提供核心靈魂。在項目計劃階段應充分調研軍方需求,利用軍工企業技術優勢與軍方進行專業化需求對接,同時收集項目相關的軍地雙方保障資源,形成“作戰部隊—軍事院?!兄茊挝弧钡热焦灿玫馁Y源庫,進而指導軍工企業設計出包含最優的技術、管理和資源的地方保障方案,保障項目順利執行,在計劃階段就實現充分融合是“七位一體”式項目管理模式落地的核心。
五是靈活運用新時期商業方法,為“七位一體”式項目管理模式落地提供實現途徑。隨著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對實現途徑的要求也越來越靈活,從簡單的軍地協同向深層次、多方位融合。首先,在維修保障領域向空軍機關建議以承研承制單位為保障主體,即由裝備承研承制單位對裝備列裝部隊實行從裝備出廠到部隊駐地再到戰場的全過程裝備保障。其次,在大型保障類任務領域向空軍機關建議軍工企業與軍方簽訂“工作分配”的合作協議。最后,在非核心保障領域大力推進業務外包。
六是借鑒航天科工集團武器裝備保障能力評估辦法,為“七位一體”式項目管理模式落地提供評價標準。傳統的裝備保障項目評價和檢查工作偏重于“查漏”和“糾錯”,無法滿足保障效果遞進式發揮,因此在項目檢查階段可借鑒航天科工集團武器裝備保障能力評估辦法等成熟科學的評價標準。該評估辦法規定了評估項目名稱、分值、評估方式、評分標準以及依據標準、規范或文件、資料,有利于充分檢查裝備保障項目的實施效果和薄弱環節。
高效的武器裝備保障工作離不開完備的武器裝備保障管理體制,完備的武器裝備保障管理體制離不開流暢的武器裝備保障管理制度。具體來說,在項目處理階段可根據保障項目實踐經驗和航天科工武器裝備保障能力評估辦法打分結果,系統梳理出一套覆蓋重大任務保障、技術培訓、日常保障等軍民一體化保障項目高效細膩的具體操作管理制度,進而提高保障效率。
七是保障制度迭代優化,為“七位一體”式項目管理模式落地提供基礎。高效的武器裝備保障工作離不開完備的武器裝備保障管理體制,完備的武器裝備保障管理體制離不開流暢的武器裝備保障管理制度。具體來說,在項目處理階段可根據保障項目實踐經驗和航天科工集團武器裝備保障能力評估辦法打分結果,系統梳理出一套覆蓋重大任務保障、技術培訓、日常保障等軍民一體化保障項目高效細膩的具體操作管理制度,進而提高保障效率。
航天江南集團有限公司在2018—2019 年軍民一體化保障任務執行中,在項目計劃、執行、檢查和改進過程中嚴格執行專業化對接需求、軍學研共建資源庫,多手段并舉實施保障任務、遞進式發揮保障效果、迭代優化保障制度等新模式要求,自2018 年5 月啟動到2019 年8 月圓滿完成重大演訓任務保障、各類技術培訓和備件供應,進一步提高了裝備部隊實戰化用裝水平,同時比2017 年 保障合同金額翻一番。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和優質的裝備保障服務贏得了空軍機關高度贊賞,并發來表揚信高度肯定該公司作為空軍2018 年地面防空兵技術勤務軍民一體化保障首家試點單位,創新管理思路,積極協調對接軍地雙方有關需求,圓滿完成了試點工作?!捌呶灰惑w”式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項目管理模式的構建,在一定程度上適應“十三五”期間新裝備大量列裝、多代并存以及部隊崗位“官改兵”等保障形勢的新變化,可用于推廣指導武器裝備承研承制單位開展軍民一體化裝備保障項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