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

在新經濟、新動能的背景下, 需要新的產業類型,也需要我們運用城市大空間數據對產業發展規劃做出多維的分析和探索,更好地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持。
1.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現狀
目前,國內已有多個省市成立了大數據管理局,統籌決策領導作用顯著。各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重視程度顯著升級,相關政策措施和規劃方案處于高密度發布時期。各省市引導建設大數據產業聯盟20余個,在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現狀數據開放平臺數量較少,政府數據開放程度較低,需加快建設國家和區域性數據資源開放平臺。雖有多個省市建設數據交易平臺,但交易規則、交易機制并不明確,數據資源匯集、交易撮合、定價估值等服務能力有待提高。現狀初步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五個各具特色區域;涌現出北京、廣東、上海、貴州、浙江、江蘇等六個大數據企業集聚省市。
2.國內外大數據產業發展綜述
就目前來看,國外的大數據產業已經處于發展初期,成功地度過了成長期步入大規模商業化階段,我國的大數據產業才剛剛起步。美國是率先將大數據從商業概念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國家,是大數據的策源地和創新引領者。新加坡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為世界領先位置,全球頂級的基礎設施條件,廣泛應用于多種領域。而對于蘇州市要發展大數據產業,既要吸收和消化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又鼓勵自主創新,迎頭趕上。
1.蘇州市大數據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產業創新能力較強
蘇州信息產業基礎良好,形成“一市多園”的云產業格局,產業配套通信基礎設施完善,滿足大數據的收集、整理、存儲和管理需要。蘇州聚集了多家專業數據服務機構。現在已經引進100余家國內外科研院所,增強區域創新能力。建設蘇州無線網絡與通信安全重點實驗室等50家大數據方向重點實驗室、一批工程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初步形成以大數據產業服務為核心的產業創新與服務體系。
2.戰略新興產業已初顯規模,數據源較為豐富
蘇州市制造業領域新興產業由2010年末的7000億元產值,增長到2014年的1.4萬億元產值。2015年,全市新興產業產值達1.5萬億元,同比增長2.1%左右。至“十二五”末,蘇州市多個產業產值在國內占有重要位次。2011年至2014年,工業大市地位穩固,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從2.8萬億元增長至3.1萬億元,位列國內第二。
3.城市信息化和數字化整體水平較高
蘇州市信息化指數名列全省第一,數字化整體水平位居國內城市前列。一是信息基礎設施快速發展。二是電子政務穩步推進。蘇州市電子政務建設成效明顯,建成省轄市第一個覆蓋全市各級黨政機關和大力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實現“新農村建設帶動農村信息化、農村信息化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雙向互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智慧蘇州”建設,成為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契機
2011年12月蘇州市政府發布《智慧蘇州規劃》,“智慧蘇州”是“數字蘇州”的物聯化、智能化,是“數字蘇州”功能的延伸、拓展和升華,是實現物理世界與互聯網虛擬世界、物聯網智能世界這三個世界無縫鏈接、相互疊合構成的嶄新的城市發展空間和生活空間。“智慧蘇州”基于云計算、高性能計算等技術,充分利用和調動一切可用信息資源,通過架構新型的服務模式和系統結構,對海量感知數據進行并行處理、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為人們提供各種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化服務。
1.大數據產業內延產業發展
借力大數據技術,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結合“十三五”規劃中“創客天堂”行動,大力發展眾創空間。借力大數據現代信息技術,著力構建低門檻、全要素、開放式的創業服務平臺。加快培育“四新”經濟企業,強化產業技術創新。鼓勵企業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和模式大力發展“四新”經濟。推動大數據與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的深度融合,積極探索創新協作共贏的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分享經濟模式,建設創新創業人才特區。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堅持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隊伍協調發展導向構筑國際化開放創新高地。加強與世界創新型國家和地區的全方位合作。
2.大數據產業外延產業發展
(1)大數據+制造
結合《中國制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打造有蘇州特點的“工業云” ,全面推動蘇州制造業轉型升級,向高附加值化和服務化發展。
(2)大數據+商貿
積極發展互聯網平臺經濟。培育壯大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平臺經濟產業和品牌,做強“蘇州服務”品牌。構建符合國際貿易通行規則、具有蘇州特色的跨境貿易配套政策、標準規范和服務準則,建設“平臺模式多元化、業務容量規模化、服務內容豐富化”的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逐步形成跨境進口、跨境出口、供應鏈金融三位一體的跨境電商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全國跨境電商創業創新中心、跨境電商服務中心和跨境電商大數據中心。
(3)大數據+金融
推進互聯網金融云服務平臺建設。引導和規范互聯網金融交易平臺和服務平臺發展,推動互聯網金融后臺企業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循序改造傳統金融業務流程,加快推動傳統金融信息化建設進程,促進基于金融大數據的信息消費和信用惠民服務業發展。
(4)大數據+旅游
建設智慧旅游一體化平臺。重點開發移動終端應用,實現全過程、互動式的“旅游體驗”。以環城游憩帶為核心,推進環太湖、環陽澄湖等旅游集聚區建設,加大旅游度假區的發展,推動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建設。
(5)大數據+農業
打造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將蘇州農業努力打造成服務城市、宜居生態、優質高效、科技創新、富裕農民和傳承農耕文明的現代都市農業,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推進智慧農村建設。積極支持和鼓勵鄉(鎮)、村應用互聯網的先進技術,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鄉村旅游、農家樂、養老養生、運動休閑、民宿經濟等農村經濟新業態的發展。
3.大數據產業的管理機制
(1)開放政府數據,實現多方共享
盡快制定數據開放計劃,有秩序、有步驟地形成規范化的數據開放格局。要建立和完善大數據的共享機制,打破行政壁壘,整合信息資源。企業進行深入的合作,互通有無,互惠互利,以帶動全社會數據開放使用的“3E”(效率、效益、效能)。
(2)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推進數據平臺建設
優先支持4G網絡、公共WiFi、電子政務網、物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大數據發展奠定硬件基礎。其次,政府要以服務應用為導向,帶頭搭建大數據公共平臺,開放各類接口,使得任何一個企業和個人都能夠利用它處理其擁有的數據。
(3)推進決策民主化,提高科學決策水平
在大數據環境下,決策模式將會呈現出非線性、去中心化、上下互通、發揮群體智慧的特點。決策者可以邀請異地不同業務領域的專家登陸系統參與復雜問題的決策過程;針對某一特定事項的網絡投票統計數據、電子商務網站統計數據、搜索引擎統計數據等多時空、群體性行為分析和結論,將成為定性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大數據可能會帶來巨大的價值正在逐漸被充分認識和高度重視,隨著技術創新與發展,運用城市空間大數據對產業的多維分析和探索正在進行,這將為以后的產業發展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也將是順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方向與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