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導報社
1918年西班牙流感席卷全球,中國也未能幸免。根據當時的統計,北京有1/3的人口被感染,哈爾濱有40%以上的人口被感染,而廣州、上海等城市被感染的人就更多了。但流感在中國造成的死亡率遠低于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大部分地方只有幾百人死亡。據統計,當時上海的流感死亡率為千分之1.3,而在歐美等嚴重地區,死亡率在10%左右。
中西死亡率存在如此大的差異,不得不說是中醫藥發揮了重大作用。西班牙流感在中國暴發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流感的措施,包括“在房屋內噴灑石灰粉或石灰水,焚燒中藥大黃和蒼術來消毒空氣”;在飲食方面“建議村民每天多食用綠豆和冰糖熬制的粥”;對于有流感病人的家庭發效中藥大鍋湯等。
1918年11月6日,上海《申報》全文刊登了當時定海縣知事馮秉乾撰寫的《救治時疫之布告》,這份布一。以通俗的六言詩形式公布了由清代醫家吳鞠通治療流感的名方“銀翹散”,同時建議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自身良好的衛生狀況。
事實上,流感在中醫歸為傷寒或溫病一類,漢代張仲景創立的“麻杏石甘湯”,清代吳鞠通的名方“桑菊飲”“銀翹散”等對流感均有較好的療效。
(責任編輯:葉筱)
(郵箱:wind.01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