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娣

摘? 要:科研信用是社會信用的重要組成部分,科研誠信問題已然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文章基于科研信用的定義,研究一類重要主體——科研院所的科研信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了由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17個指標)組成的三級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科研院所;科研信用;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G322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0)18-0052-02
Abstract: Scientific research cred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credit, and the probl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redi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redi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 kind of important subject: Research institutes. A three-lev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mposed of target layer, criterion layer and index layer (including 17 indexes) is constructed.
Keywords: research institutes; scientific research cred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引言
科研信用是社會信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界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科研領域參與者規范自身行為、營造良好科研環境的重要途徑??蒲姓\信問題已然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2014年,國務院發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明確提出“推進教育、科研領域信用建設。探索建立教育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教師和學生、科研機構和科技社團及科研人員的信用評級制度”,正式從國家層面對科研領域信用建設提出了要求。
國內學者關于科研信用已開展了不少研究,也得出了一些創新性結論。研究方向一類集中于科研信用體系建設現狀、問題發展思路研究[1-3],另一類集中于科研信用評價指標和方法的研究[4-6]。2019年8月,《科研信用信息征集規范(GB/T 37927-2019)》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其中明確定義科研信用是指科研主體實事求是、不欺騙、不弄虛作假,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恪守科學價值準測、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活動行為規范,兌現科研承諾的意愿和能力的大小。本文立足科研信用定義,研究基于科研機構的科研信用評價指標。
1 指標體系構建總體思路
從指標類型、指標體系結構兩個方面進行指標體系的構建。
1.1 指標類型
分為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科研信用評價的難點在于它是對主觀道德意識的反映,無法直接采集評價信息,因此需要采用主觀評價指標來衡量,這類指標是模糊的,屬于定性指標。而有些指標既需要主觀判斷,也需要定量表達,這類指標采取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相結合模式。
1.2 指標體系結構設計
主要依據評價內容的結構特點和指標表述的清晰度。因為評價目標和評價內容的向下可分解性,決定了指標體系是一個多層次的結構。而分解到什么程度決定了指標描述對象的清晰度。在理論上,指標數量越多則清晰度越高,但是,當指標數量過于細分后,可能淹沒有用的評價信息。因此,指標結構應以較少的指標(數量較少、層次較少)較全面系統的反映評價內容。本研究采用三級指標體系,即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其中,目標層是指標研究的總目標;準則層,是總目標的具體體現,是決策所要考慮的多個子目標;指標層,即指相對于各認定準則的各個評價指標。
2 指標體系架構
基于APH方法[7],構建以科研信用評價為目標層,素質、能力和表現為準則層,17個指標為指標層的三級評價指標體系,詳見表1。
2.1 素質
指科研院所具備的一些固有特性或者經相關管理部門認定的特殊屬性,能夠從側面反映其遵守兌現承諾、履行義務的特質。其指標層包括科研院所具備的資質、通過的相關行業認證、行業影響力、管理者的素質和管理團隊等要素。
2.2 能力
指科研院所兌現科研承諾所需具備的條件。其指標層包括科研負責人綜合素質、研發團隊實力、研發條件、科技成果數量、科技成果水平、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科研管理制度完備性、財政項目資金管理規范性。在實際開展評價時,需要限定評價周期,可以是機構近半年、一年、兩年或者三年的數據信息,才能體現信用的動態變化特性。
2.3 表現
指科研院所開展科研活動、兌現科研承諾過程中的具體表現。體現表現的指標包括:科研項目履約情況、科研項目履約率、承擔科研項目數量、承擔科研項目最高級別、承擔項目獲得科技獎勵情況、其他社會榮譽。此處并未將不良信用信息納入評價指標,因為不良信用信息在制定評價標準時,很難用統一尺度衡量,無法準確進行賦分。
為了彌補此不足,在正式開展評價前,建立不良信用行為預判標準。預判標準中,將不良信用行為按其影響程度劃分三至四個等級,出現嚴重不良信用行為的科研院所,其等級設定為最高級,直接拉入黑名單,并給予相應懲處。而對于其余情況,應規定當出現某一等級的不良信用行為時,該科研院所的信用評價將不得高于某等級(無論其科研信用評分高低)。
3 結束語
本文基于科研信用的定義,本著科學、實用的原則,研究構建了科研院所的科研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其設計理念為“從其過去行為判斷其未來”,故而帶有預測性質。由于目前信用信息平臺不健全,信息共享不暢通,無法實現實時更新與共享。相信隨著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迅猛發展,科研信用實時測評體系在不遠的將來必可實現。
參考文獻:
[1]周莉,古麗米熱·依沙木丁,趙燕,等.科研信用體系建設現狀與發展思路探討[J].標準科學,2017(3):6-10.
[2]董全超,孫唯敏.國家科研信用體系建設與研究[J].中國科技資源導報,2018(4):1-5.
[3]張麗麗.我國科研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高??萍迹?018(4):7-10.
[4]袁堯清.科研行為信用評價與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5):32-35.
[5]張守鳳,常相全,張進智.基于“4C”模式的科技信用評價體系研究[J].價值工程,2014(3):24-26.
[6]國麗娜,邵世才.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的科研信用評價指標和方法研究——從政府視角[J].中國科技論壇,2019(2):135-142.
[7]劉豹,許樹柏,趙煥臣,等.層析分析法——規劃決策的工具[J].系統工程,1984,6(2):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