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有

摘 要 為了提高試驗檢測水平,適應可視化和數字采集技術。分別從認識可視化數字采集、精選檢測設備、控制原材料、混合料等方面,闡述了提高試驗檢測水平的方法,通過該技術的應用對促進道路橋梁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可視化;數據采集;檢測設備;重要材料;混合料
近兩年來隨著省重點項目可視化督導服務平臺建設的推進,一般通過視頻監控和試驗設備聯網實時數據采集雙項管控來督促工程項目質量,使得試驗檢測數據傳輸更快捷,數據更透明,這是試驗檢測的一項巨大進步,然而面對這種變化,很多檢測人員不適應,感到工作更加復雜煩瑣,工作壓力大,盲目應對。那是因為沒有去正確認識,我們應該利用大數據給我們提供的便利,去尋求更加科學有效的措施,促進工程建設走向科學化,標準化。
視頻監控可以實時監控試驗檢測過程,數據采集可以使數據傳輸快捷,直接反饋到相關責任人,可有效控制施工質量。同時也督促技術人員科學嚴謹,督促生產廠家技術創新從而應對市場需求,淘汰落后產能。
試驗檢測設備科學精準是數據采集透明精準化的基本保障,也是我們質量控制的有力依據。檢測設備性能穩定非常重要。比如像一些擊實設備,對于錘重、錘高、落距等都有著嚴格的要求,而且需要在使用過程中保持穩定,有的設備由于長期的運轉,既定設備參數發生了變化,使用這種設備我們很難找到材料性能的規律,制定施工依據。再就是各類力學設備、天平類設備等都需要擇優選擇,同時我們操作過程、操作環境也要科學嚴謹,嚴格控制[1]。
重要材料嚴格把關。比如像水泥、鋼筋、瀝青等重要材料,在工程初期,要認真考察,選擇產品性能穩定,設備先進,規模大,口碑信譽好的企業,從源頭進行控制。并且需要多考察幾家,以備出現問題。對于進場材料檢測不符合要求的,堅決退回處理。否則將會影響到下一道工序,得不償失。同時也督促了原材料廠家嚴格控制產品質量,激發技術創新。
而像砂石料這種地材,首先要考察料場的材料石質、除塵技術和效果。石料石質和含塵量必須符合要求。然后根據項目需要,與料場協商定好料場篩子規格。包括篩孔形狀、尺寸、篩子安裝角度等,進行標準化生產。由于項目工期緊張,需求量一般較大,一個料場往往不能滿足要求,那么只要控制好石質、含塵量,與料場定好篩網各項指標進行標準化生產,完全可以滿足項目生產需求。目前,不管是水泥混凝土還是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標號品種,越來越標準化,所以我們也緊跟這種標準化趨勢對料場進行控制,那么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石料標準化也會像生產螺釘螺母一樣進行標準化生產,為混合料穩定生產打下良好基礎。
控制好原材料,下一步就是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不管是瀝青混合料還是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級配設計非常重要,級配除符合設計要求外,我們需要多次試驗,考慮到運距、施工方法、結合現場使用情況,在設計要求范圍內調整,保證較好的使用狀態和質量。水泥混凝土中膠凝材料和外加劑的適應性是至關重要的。通過試拌,選擇好膠凝材料和外加劑后,根據混凝土狀態合理調整砂率,在保證膠凝材料最小用量的前提下,根據標號要求,合理配置,既要保證經濟效益,也要保證安全系數,杜絕出現混合料不合格的情況。在瀝青混凝土中,級配設計尤為重要,即使級配符合設計要求,有時候現場施工時可能會出現推移、涌包、離析現象,所以施工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探究積累。同時控制好瀝青用量,保證質量和經濟效益。
成品件及加工件的質量控制,像鋼筋籠制作中的鋼筋焊接、套筒連接、綁扎等質量控制比較關鍵。在鋼筋場或加工現場進行技術交底,技術培訓。這種培訓不能只流于形式,可以讓有經驗、技術好的師傅進行現場操作演示培訓,對所有加工人員進行技術考核。對加工件按頻率進行檢測,發現不合格品,追溯到人。實時視頻監控為質量溯源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們要充分利用這種優勢促進工程建設的規范化。
現場檢測質量控制,施工現場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藝以及運送到現場材料的性能都是現場工程質量的控制因素。比如根據材料的不同性質,采用不同的碾壓方式,來驗證施工效果,從而選擇適合材料的施工工藝。現場檢測的關鍵是要操作規范、及時反饋,分析總結,通過現場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宜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藝、材料配比等來保證施工質量[2]。
通過控制好各種原材料和混合料,以及各種成品件的質量,科學地分析解決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我們在可視化平臺和實時數據采集上更加有信心,可視化平臺和實時數據采集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可以及時警示我們全員重視工程質量。
結束語
網絡數字技術的發展已經使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小,各種溝通更加便捷,正在逐步應用到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已經充分證明這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應該去科學的適應這種變化,去挖掘我們自身的潛力去推動它,為工程建設的現代化發展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2] 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