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亞雷
(深圳市愛思強科技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早期的智能水表采用的是有線通信方式,以M-Bus 智能水表為例,在我國的應用大致始于2010 年,并且主要用于新建樓盤,這是因為遠程抄表系統需要進行大量的布線,而老舊小區的改造難度太大,正因如此,采用無線通信技術設計的智能水表進入人們的視野。無線通信在智能水表中的應用最早以短距離通信技術為主,但因為短距離通信的覆蓋面較小,面對復雜的水表安裝環境,其整體通信質量不佳[1]。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興起,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技術革命正在發生[2]。隨后,GPRS、LoRa、NB-IoT 等技術先后出現在智能水表領域。
GPRS 作為主要的智能水表通信技術大致始于2013年,GPRS 采用的是授權頻段,抗干擾能力強、信號安全性高、傳輸距離長,但信號的穿透性較差,覆蓋不到較深位置的水表。同時,GPRS 通信能耗大,運營成本高,所以基于GPRS 的智能水表前景不好。
LoRa 技術是在2013 年由SEMTECH 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1 GHz 以下的超長距低功耗的數據傳輸技術。LoRa 采用線性擴頻調制技術,不同擴頻序列的終端即使使用相同的頻率同時發送,也不會相互干擾,對通信深度衰落和多普勒頻移具有更好的穩定性[3]。LoRa 網絡主要由終端、網關、服務器和云4 個部分組成。在企業級LPWAN(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項目中,較大的難題是LoRa 基站的部署,并且需要運營商的網絡進行廣域網傳輸。LoRa 基站的部署受現場施工條件的限制,如果現場沒有電源供電或者沒有運營商網絡接入,都會導致網絡建設的成本增加、施工困難、維護不易等問題發生。在產品設計方面,LoRa 只負責PHY(物理層)和MAC 層的協議定義,LoRa 芯片只支持射頻功能,另外需要額外增加一顆芯片來實現LoRa 協議,因此,終端開發的硬件和軟件的投入成本都會很大。
NB-IoT 技術成熟于2016 年,其是基于低速廣域物聯網而設計的,不再受限于3G、4G 等公共通信網絡,僅借鑒了4G 設計的部分參數。NB-IoT 技術可以較好地滿足大多數物聯網設備的需求,采用半雙工模式,信令處理簡單。NB-IoT 智能水表系統的組成主要有 5 個部分,即水表(NB-IoT 通信模組的)、通信基站、服務器、云平臺和管理軟件[4]。基站的部署,服務器云平臺的搭建,往往會增加大量的成本,在電池供電的應用場合,NB-IoT 能耗偏高,智能水表的使用壽命往往很難達到預期的要求。
如今低成本低功耗的物聯網設備已成為產業發展的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WM-Bus 技術的研發得以實現,該技術可以較好地滿足物聯網設備的需求,隨著WM-Bus 技術標準的不斷完善,基于WM-Bus 的實際應用將會更廣。
物理層支持的頻譜有169 MHz、433 MHz 和868 MHz,數據信息的上行和下行均需要用到調制調解器如FSK、GFSK、4GFSK。在載波應用方面,主要采用了曼徹斯特編碼、NRZ(Non-Return-to-Zero Code)編碼和6 選3 的編碼方式,在低速率方面有很大優勢。
鏈路層主要有2 種數據格式,即格式A 和格式B,可以通過檢測同步碼和同步碼序列來判斷具體格式。格式A和格式B 主要由3 個部分組成,分別是First block、Second block 和Optional block。First block 包含了終端設備必要的控制信息和地址信息,Second block 和Optional block 為用戶的私有數據。
應用層主要用來區分不同的設備和實際的業務數據,WM-Bus 協議棧可以應用在水表、電表、氣表、熱表以及各種傳感器上,并通過Device Type 域來區分不同的設備。
WM-Bus 只支持主從模式,因此在組網上只支持星型網絡。從模塊一般為終端,也可以是不同行業具備物聯網功能的設備。主模塊一般為中心節點,主要控制終端設備、接收終端設備的數據,并進行數據分析。
WM-Bus 支持的模式有T、S、C、R2、N、P、Q 和F等模式,其中T、S、C 是應用最廣的模式,每種模式與物理層以及鏈路層協同工作。以T 模式為例,T 模式分為2 種模式,即T1 和T2 ,T1 是單向通信模式,只有上行通信,當終端向中心節點上報一組數據后,立刻進入休眠。T2 為雙向通信,即上行和下行,當終端向中心節點上報一組數據后,進入短暫的接收模式,超時之后立即進入低功耗模式。
WM-Bus 協議棧支持多種工作模式,為了可以使終端設備快速上市,可根據實際的市場需求實現其中的一種工作模式即可。如T 模式,終端設備長期工作在T1 模式,當需要對終端進行控制時,終端切換到T2 模式。中心節點長期工作在T2 模式,實時對終端設備數據進行采集和處理,WM-Bus 智能水表的實際應用框架如圖1 所示。

圖1 智能水表的應用框架
2.2.1 成本低
WM-Bus 協議棧在歐洲國家的應用很廣,是OMS (Open Metering System)推薦的一種遠程抄表協議,其工作在免費的頻段,無須運營商的支持,因此可以節省大量的授權費用。在硬件的設計上,目前很多國際芯片廠商(如TI、SILICON LABS)為WM-Bus 協議棧提供了底層支持,開發容易,縮短了終端設備的上市時間。在有電池供電的場合下,終端設備一般采用T1 模式周期性上報數據,適合walk-by 或drive-by 的抄表方式,只需要增加少量的中心節點即可滿足要求。
2.2.2 功耗低
終端設備使用年限長,一般采用T1 模式,其中射頻通信是最主要的能耗部分。能耗的直接表現是消耗的電流大小。根據公式(1)可以計算在一個周期內終端設備消耗的平均電流,公式(2)可以計算出終端的理論使用壽命。

式中:Iv表示在一個周期內終端消耗的平均電流,Qr表示在一個周期內RF(Radio Frequency)通信消耗的能量,Qs表示一個周期內終端在低功耗模式下消耗的能量,Qa表示在一個周期內數據采集消耗的能量,Qb為供電電池的總容量,單位是毫安秒(mAs)。t 表示一個RF 通信周期,r 為電池容量的有效百分比,Y 表示終端的使用壽命。
表1 中的數據基于TI 的CC1310 平臺,水表為1L/P 類型的水表(1L/P 在這里表示水表每計量1 L 的水,機械轉盤旋轉一圈,產生一個脈沖信號),電池容量Qb為3 500 mAh ,r = 0.5,即電池的有效容量是標稱容量的1/2,通過大量的測量,可得表1 的試驗數據。

表1 試驗數據
由表1 可知,在一定條件下,終端設備的使用壽命與RF 通信的周期呈現相關關系,RF 通信周期越長,終端的使用壽命越長,反之,終端設備的使用壽命越短。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加速推進,智能水表的應用將是水務管理發展的必然需求。智能水表的發展經歷了從有線通信方式,再到GPRS、LoRa、NB-IoT、WM-Bus 等無線通信技術的過程,每種技術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適用場景。該文只從終端設備的成本和使用壽命角度進行了研究,沒有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綜合其他方面的因素深入研究物聯網技術在智能水表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