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涵
(重慶市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重慶 400039)
隨著社會的發展,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愈加凸顯,而電能作為重要的二次清潔能源,已成為生產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存在,電力系統的規模也更加龐大,電力工程技術也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同時,電力系統自身也面臨著外部攻擊、自然災害、設備故障等諸多威脅,存在著大面積停電的潛在可能,迫切需要建設更加堅強的電網。
首先就智能電網進行介紹,智能電網的建設是在傳統電力網架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綜合應用各類先進的傳感、測量、通信、控制以及計算機等技術,所建立起來的具有高效、安全、智能、堅強、節能環保等優勢的電網,其實現的功能包括故障自愈、智能監控、攻擊防御、大規模新能源接入和雙向互動供電服務等[2]。同時在電力工程領域中,智能電網技術作為一項綜合性的技術,也高效集成了通信、傳感、控制和網絡等諸多先進技術,能夠實現更高效的電網監控及用戶信息溝通,不僅保障了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經濟運行,還促進了電力資源優化配置和供電服務的提升,在我國的供電網絡建設中有重要應用。
隨著規模增長,電網運行維護、狀態監測、設備控制等工作量的顯著增加,而智能電網技術的應用,大量先進電網設備已然投入,使其具備更高的自動化水平,顯著降低了系統運維的難度,而且也使得電網故障具備自愈的特點,降低了電網故障的危害性。
在長期運行的過程中,電網時常遭受自然災害的破壞,再加上電力負荷的急速增長,網架結構的穩定性受到了極大的考驗。一旦電網網架癱瘓,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也就迫切需求建設智能電網。而智能電網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高壓供電網絡的建設,使得電網結構更加完善和穩定,還彌補了能源地域性分布的不足,即使在特殊條件下,也能夠達到穩定供電的基本要求。
作為綜合性輸電技術,該技術綜合了電力電子、通信、控制等諸多技術,在智能電網建設中有重要應用,使交流輸電的控制更加靈活。該技術的關鍵在于為輸電線路提供容性或者感性無功,進而獲得更高的輸電效率及質量,還有效降低了輸電損耗。其主要應用裝置有可控串聯補償裝置、靜止調相器、并聯補償裝置等,對于交流輸電特性有很大的改良作用。柔性交流輸電技術的優勢在于改善了原有長距離輸電控制緩慢、不精確的局面,提高了輸電網絡的可靠性,而且還能夠靈活調節輸電線路的潮流,使得線路輸送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此外,還能夠減輕電網系統故障的影響,對于電網安全及穩定性極為有利。
現代電網的發展不僅要趨向智能化,還要向著高壓、超高壓領域發展,對于改善我國區域能源分布有較好效果。由于直流高壓輸電有著穩定性高、不存在同步問題、線路造價低走廊窄、傳輸節能效果顯著等優勢,而在高壓輸電系統中獲得較多應用,并已建成多條直流高壓輸電線路。換流器是其關鍵設備,能夠實現直流輸電和交流配電,為了降低換流器中諧波的危害,還要采用交流濾波器等設備。同時,在可控硅換流器的作用下,輸電線路的功率能夠進行快速靈活的調節,甚至實現潮流翻轉,有利于電網事故狀態下的緊急支援。直流高壓輸電技術已取得很大發展,但還需繼續研發,以彌補當前直流傳輸技術的不足。
在智能電網的構建中,智能監控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收集電力系統各環節中的狀態信息,為電網集中調控奠定良好的基礎。智能電網監控系統結構如圖1 所示。首先,在發電環節,通過智能監控技術能夠對機組狀態、電能參數指標、動穩態特性等進行實時的監控,進而對發電出力、頻率以及無功等進行高效的調節;其次,在輸電環節,借助于智能監控技術,能夠掌握網架結構節點的電能指標以及輸電線路、桿塔等設備的運行狀態,還能夠對輸電設備的穩定性做出智能的評估,并且在智能監控系統的幫助下,輸電線路故障能夠得到更快速恢復或者說自愈,保證供電連續性[3];再次在變電環節,能夠掌握重要變電設備的運行參數,還能夠將變電站現場接入視頻監控,對于無人駐守的變電站的安全防護很有幫助;最后在配電環節,當前基于SCADA 系統的智能配電網建設更加完善,這也依賴于智能監控技術的應用,對于配網開關等設備的狀態能夠實時監控,減少了人力運維的成本,也使得配網供電可靠性得到很大提升。
隨著電力用戶規模的擴大,再加上分布式電源的接入,使得電能質量控制有很大的難度,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無功不平衡和諧波問題。為此,電能質量優化技術迎來較大發展,充分吸取了自適應無功補償技術的優勢,并且有效結合了濾波器技術,使得電能質量獲得較大改善。此外,電能質量優化技術不僅為用戶提供了更加優質的電能,而且對于電力系統本身的運行安全及經濟性也有幫助,也為電力供應市場優化提供了新的模式。評估體系的建設也是電能質量優化技術應用的重要內容,能夠幫助技術人員開展電供電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評價,對電能質量的改善有很大幫助。

圖1 智能電網監控系統的結構圖
當前,盡管主要的電能供應來自煤電和水電,但為了緩解環境和能源的壓力,清潔能源的接入已成為趨勢。國家也同樣高度重視新能源的開發,而能源轉換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對于清潔能源能否高效安全地接入電網很是關鍵,也是新型能源開發的重要內容。如今,大規模的光伏、風力電站,在建或者已建的已初具規模,國家電網政策是優先吸納新能源電力,如何提高電能轉換效率便成為清潔能源開發的核心內容。雖然我國光伏、風電等規模已處于世界前列,但在能源轉換技術方面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在電力系統中,發電環節從根本上決定著電能供應的可靠性,智能電網技術的應用,使得電能轉換的效率顯著提升,顯著降低了發電環節的能源損耗,也拓展了電網電源的來源,使得大量清潔能源得以高效入網,極大緩解化石能源緊缺形勢。同時,智能監控技術實現了發電設備狀態的實時監控,對電力調度來說,可以實時掌握機組出力,也便于及時的進行調控,更好的維護電力系統中的發用電平衡,對于發電電能質量也有較大改善。
隨著智能監控技術的發展,對配網運行設備的狀態監測、用戶用電信息的實時采集以及配電線路故障自愈等提供了技術支持,從客戶的角度極大提高了供電可靠性。配電自動化系統的建設,也主要依賴于智能電網技術,承擔著配網的運行監控、事故處理、日常運維等業務。在我國有著龐大的配電網絡,配網的安全、經濟、高效管理直接關系著用戶利益,為此,智能配電網建設迫在眉睫。盡管在城市范圍內配網智能化發展已取得較好成效,但在許多落后地區配網供電可靠性依然堪憂,需要加大智能電網基建投入,還要不斷研發新型智能配網設備,推動智能配網更好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電能需求的增長的同時推動了電網的建設,同時智能電網技術也取得較大突破,尤其是高壓直流輸電、柔性交流輸電、智能電網監控等技術的應用,極大的促進了智能堅強電網的建設。在將來,智能電網技術仍有很大發展潛力,這也是電力工程行業發展重要推動力,相關部門應持續關注智能電網技術研發,努力營造更加智能化的有序供電環境,促進我國電網向著更大、更強、更快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