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海龍
(暨南大學附屬穗華口腔醫院 種植科,廣東 廣州 510600)
拔牙即刻種植的療程比較短,可以促使種植成功幾率提升,在臨床上逐漸被推廣使用[1-2]。本文對2018 年02 月至2018 年11 月本醫院納入50 例拔牙即刻種植患者予以指標調查分析,研究PRF 應用于拔牙即刻種植患者中的臨床運用效果和對相關并發癥帶來的影響作用。
1.1 臨床資料。按照隨機雙盲法將2018 年02 月至2018 年11 月本醫院納入50 例拔牙即刻種植患者實施分組干預,一組歸入25 例。對照組:男15 例,女10 例,平均(37.54±2.58)歲;。試驗組:男16 例,女9 例,平均(37.47±2.33)歲;。對試驗組和對照組拔牙即刻種植患者一般數據值資料實施相比,未表現出數值指標評估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對患者實行拔牙操作之后,予以清創處理,將植體植入,運用封閉螺絲實行封閉處置,于患者唇側和頰側骨缺損處放上Bio-Gide 材料加Bio-Oss 材料,對創面實行無張力縫線。
1.2.2 試驗組:對患者實行拔牙操作之后,予以清創處理,將植體植入,運用封閉螺絲實行封閉處置,于患者唇側和頰側骨缺損處放上PRF 材料加Bio-Oss 材料,對創面實行無張力縫線。
1.3 相關指標。①記載拔牙即刻種植患者新骨生成比率計算值、種植體骨結合比率計算值。②記載拔牙即刻種植患者術后軟組織反應有效合計值。③記載拔牙即刻種植患者術后軟組織反應有效合計值、并發癥合計值。
1.4 統計學分析。拔牙即刻種植患者計數資料(術后軟組織反應有效合計值、并發癥合計值)以例數或百分率予以描述,采用χ2檢驗法,拔牙即刻種植患者計量資料(新骨生成比率計算值、種植體骨結合比率計算值)以均數±標準差(±s)予以表述,采取t 檢驗法,數據測定指標錄入SPSS 23.0 予以檢驗,P<0.05,表現出數值指標評估統計學意義。
2.1 評定拔牙即刻種植患者新骨生成比率計算值、種植體骨結合比率計算值。組間有關指標予以分析,試驗組拔牙即刻種植患者新骨生成比率計算值、種植體骨結合比率計算值相比對于對照組拔牙即刻種植患者數據值測定指標,沒有表現出數值指標評估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拔牙即刻種植患者新骨生成比率計算值、種植體骨結合比率計算值評比()

表1 拔牙即刻種植患者新骨生成比率計算值、種植體骨結合比率計算值評比()
分組 新骨生成比率計算值 種植體骨結合比率計算值對照組(n=25) 45.10±4.26 29.85±5.10試驗組(n=25) 47.23±4.30 32.20±5.24 t 1.759 1.606 P 0.084 0.114
2.2 評定拔牙即刻種植患者術后軟組織反應有效合計值。組間有關指標予以分析,試驗組拔牙即刻種植患者術后軟組織反應有效合計值相比對于對照組拔牙即刻種植患者數據值測定指標更高,表現出數值指標評估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拔牙即刻種植患者術后軟組織反應有效合計值評比(n,%)
2.3 評定拔牙即刻種植患者并發癥合計值。組間有關指標予以分析,試驗組拔牙即刻種植患者并發癥合計值相比對于對照組拔牙即刻種植患者數據值測定指標,沒有表現出數值指標評估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引導骨再生可以將植骨效果明顯加強,骨再生主要是于軟組織和骨缺損構建屏障,參考細胞遷移速率差異性,避免上皮細胞進到骨缺損位置,對血凝塊實行保護的基礎上,促使缺損位置骨修復以及骨再生,讓骨和種植體予以良好結合,將種植成功情況明顯提升[3-5]。該文獲得的結果數據值中,在拔牙即刻種植患者唇側和頰側骨缺損處采取PRF 材料加Bio-Oss 材料或Bio-Gide 材料加Bio-Oss 材料對新骨生成比率計算值、種植體骨結合比率計算值、并發癥合計值的影響差別不大,不過,前者術后軟組織反應有效合計值更大。PRF 能夠對種植體附近骨缺損予以修復,于骨缺損位置放入血小板,有助于促使新骨的合成,促使種植體出現骨結合現象。

表3 拔牙即刻種植患者并發癥合計值評比(n,%)
綜上所述,拔牙即刻種植患者唇側和頰側骨缺損處采用PRF 可以獲得較好臨床效果,不會出現明顯并發癥,具有一定運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