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敏,于曉童,于晗驍
(1. 錦州市中心醫院 心內科,遼寧 錦州 12100;2. 錦州醫科大學生物人類學研究所,遼寧 錦州 12100;3. 錦州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
心力衰竭(HF)是由各種心臟疾病導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改變主要有心力衰竭時心肌功能及結構的變化、神經內分泌變化及心肌腎上腺素β 受體信號轉導的變化三個大的方面[1]。其中,心肌功能與結構的變化主要指的是心室的充盈、舒張的異常或不協調,以及心肌組織發生的重構;神經內分泌變化主要表現在交感神經系統的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的激活、精氨酸加壓素(AVP)的增多和血液及心肌組織中內皮素的增多(EP);心肌腎上腺素β 受體信號轉導的變化主要表現在β1 受體下調、β1 受體與興奮性Gs 蛋白脫偶聯或減敏、G 蛋白偶聯受體激酶(GRKs)活性增加。利尿藥在心衰的治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仍作為一線藥物應用于各種心力衰竭的治療,利尿藥的作用在于可以促進Na+、H2O、的排泄從而減少血容量,降低心臟前負荷,改善心功能。本文將對70 例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托拉塞米和呋塞米兩種利尿劑的臨床療效。
1.1 研究對象。本研究隨機選取70 例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均選取自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5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年齡在55-85 歲心力衰竭患者。入選標準:①LVEF 在40%及以下;②按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ew York Heart Function Assessment,NYHA)制定的心功能分級標準為III-IV 級。排除標準[2]:①伴有惡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患者。②伴有肝腎功能異常者或伴有嚴重精神疾病者③對托拉塞米和呋塞米兩種利尿劑過敏者。
1.2 方法。首先根據入選標準及排除標準將符合要求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據雙盲法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其中對照組患者35 例,實驗組患者35 例。經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在治療方法上,兩組患者均接受生理全面檢查以及包括強心苷類藥物、硝普鈉藥物、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或受體拮抗劑等藥物的基礎治療,在其基礎上,對照組的患者應用托拉塞米注射液(南京新港有限公司生產 國藥準字:H20040847),應用劑量為10 mg,方法為靜脈推入、每日一次連用30 天。實驗組的患者應用商品名為呋塞米注射液(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 H31021074),應用劑量為40 mg,方法為靜脈推入、每日一次連用30 天。若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全身乏力、心律失常呼吸困難等并發癥狀,應立即停止用藥并進行臨床治療。
1.3 觀察指標。顯效:心衰相關的臨床癥狀已明顯改善,患者心功能等級改善程度較治療前降低兩級及以上 有效:心力衰竭的臨床癥狀已經基本改善,患者心功能等級改善程度較治療前降低兩級以下;無效:心力衰竭的臨床癥狀在治療后無明顯改善跡象,心功能等級無降低甚至提高,臨床癥狀加重。
1.4 統計學分析。本實驗研究采用EXCEL2017 軟件和SPSS 21.0 軟件完成處理。本研究中涉及到的計量資料用(±s)并采用方差分析(F 檢驗),涉及到的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并采用χ2檢驗,當P<0.05 時可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總有效率(%)=(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基本情況。本研究共收治心力衰竭患者70 例,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5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比、年齡、心率、血壓等基礎資料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統計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
2.2 心功能等級。對照組患者與實驗組患者分別經托拉塞米與呋塞米兩種利尿劑治療后的心功能等級變化情況,如表2 所示。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等級對比
2.3 治療效果。對照組療效明顯優于實驗組療效(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統計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療效比較
利尿劑在心衰治療中有重要作用,目前仍作為一線藥物廣泛應用于各種心力衰竭的治療。常用利尿劑一般分為:①碳酸酐酶抑制劑,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②脫水藥,主要作用于髓袢及腎小管遠端,其機制為滲透性利尿。③高效能利尿劑,或稱Na+-K+-2Cl- 同向轉運體抑制劑,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3]。④噻嗪類利尿劑,又稱Na+-Cl- 同向轉運體抑制劑,主要作用于遠曲小管近端。⑤低效能利尿劑,主要作用于遠端小管和集合管,利尿作用弱[3]。
本研究中的兩種藥物均屬于高效能利尿劑,呋塞米為該類利尿劑的經典代表藥物。不論是呋塞米還是托拉塞米他們都是通過對血管的調節作用來影響血流動力學,兩種藥物可以迅速增加血容量,降低左心室充盈壓,減輕肺淤血。
本研究共收治心力衰竭患者70 例,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5 例,在一般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應用托拉塞米利尿劑治療,實驗組應用呋塞米利尿劑治療,對比分析兩種藥物的臨床療效。在本研究中的觀察指標為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療前后心功能等級的改變,經統計分析發現,經兩種藥物治療后的患者心功能狀況均有改善,實驗組患者經臨床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88.57%;對照組經臨床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68.57%。因此可以得出對照組療效明顯優于實驗組療效(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從表3 所示我們可以看出,在心力衰竭的臨床治療中,托拉塞米利尿劑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呋塞米利尿劑。
綜上所述,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療過程的臨床療效上,托拉塞米利尿劑相比于呋塞米利尿劑更為理想。臨床應用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大劑量應用高效能利尿劑,常可加重心力衰竭,大劑量的利尿劑因為血容量的減少從而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經的興奮減少腎的血流量,使組織器官灌流不足,加重腎功能和肝功能障礙導致心力衰竭惡化。所以醫護人員必須注意托拉塞米的用藥劑量,避免對患者的病情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