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驕,侯寧
(臨汾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山西 臨汾 041000)
作為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的兒童癲癇,其特征為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反復癇性發作,該疾病會出現長達數年或數十年的遷延。常規會使用奧卡西平或丙戊酸鈉等藥物進行治療,但是并不是所有患兒都能進行控制,仍然會出現問題,會對患兒的生長發育過程和平時學習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藥物研究的關注也越來越高,會有更多的家長考慮到抗癲癇藥物本身會不會影響到患兒的生長智能發育,更加關注藥物本身能不能有更好的療效,希望會有一種能夠對患兒造成較小影響的藥物。本文主要就左乙拉西坦該類藥物治療小兒癲癇的療效和對患兒智力的影響進行相關分析。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 年9 月至2019 年4 月間收治的小兒癲癇患者56 例,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8 例,對照組男15 例,女13 例。年齡0.6-10 歲,平均(4.87±0.45)歲,研究組男16 例,女12 例。年齡0.6-12歲,平均(4.79±0.69)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給予對照組奧卡西平(國藥準字H20040192,武漢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藥物進行口服治療,治療初期控制藥物劑量在8-10 mg/(kg·d),每天服用兩次即可,之后的藥物劑量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酌情調整,治療時間為半年。給予研究組左乙拉西(國藥準字H20143179,重慶圣華曦藥業有限公司)坦進行口服治療,每次服用的劑量為0.5 g,每天服用2 次,治療時間同樣為半年。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前后智力各個項目的評分以及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對比,其中項目包括測定患兒智商(IQ)的兒童心理發育診斷量表,測定總智商(FIQ)的韋氏兒童智力量表測定、語言智商(VIQ)以及操作智商(PIQ)和短時視覺記憶分值。治療總有效率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是指患兒的癥狀已經消失并且減少了75%以上的疾病發作率;有效為癥狀得到改善并且減少了50%以上的疾病發作率;不達以上標準發作率的患兒則屬于無效,總有效率=(有效+顯效)/總人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用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用χ2來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 來表示。
2.1 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觀察兩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并進行對比發現,研究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2.2 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智力各項目評分。觀察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智力各項目評分并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在未進行治療時,兩組患者有著相近的智力評分,P>0.05;但在進行治療之后,研究組各個項目的評分與對照組相比都要優秀,P<0.05,如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智力各項目評分對比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智力各項目評分對比
組別 例數 時間 IQ FIQ VIQ PIQ 短時視覺記憶對照組 28 治療前 58.74±4.87 102.45±3.61 96.02±6.94 104.85±2.67 11.03±1.58治療后 64.21±4.91 102.81±3.57 98.24±6.51 106.83±3.75 14.18±2.94研究組 28 治療前 57.69±4.29 101.95±4.07 95.42±6.28 102.56±2.78 11.54±1.87治療后 79.05±3.93 108.74±3.11 107.12±8.84 111.56±4.89 19.18±2.78
2.3 對比兩組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兩組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并進行對比,研究組患兒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兒童癲癇屬于常見的慢性綜合征之一,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會對不少患者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在我國,癲癇患者在逐年增長,據目前為止已經突破600 萬大關,其中有25%的患者都屬于難治性癲癇患者。據研究調查,中樞神經系統先天性異常、染色體病、中毒性疾病、腦補獲得性疾病等內外因素都是造成發病的主要因素。該類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大腦突發性的異常高頻放電并擴散至周圍組織的大腦功能障礙。該病發病較早,并且有著較長的病程,有著很高的發作頻率,會讓患者容易出現智力障礙,患上該疾病的患者智力要明顯低于同齡兒童,并且大多數患兒伴隨出現適應性行為缺陷。除了會有少部分患兒在了解病因后對其進行針對性治療外,其他大多數患兒則需要依賴抗癲癇藥物進行長期的治療,以求能夠減少發作的次數,對患兒的生活品質進行提高,盡量降低對患兒身心造成的影響[1]。

表3 兩組患兒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與成年癲癇相比,小兒癲癇的體液、神經特性和病例特點都較為特殊,腦補在兒童時期是一個重要的發育階段,而癲癇的發作會一定程度上對腦細胞產生危害,導致兒童出現智力下降的問題,目前想要治療小兒癲癇主要依靠藥物治療,奧卡西平能夠游俠改善癲癇患兒腦電圖癲樣放電,但是容易對認知功能造成傷害,與之相比,最乙拉西坦則屬于吡咯烷酮衍生物,不僅能對癲癇患兒腦電圖癲樣放電進行有效改善,并且對腦電背景活動造成的影響較小,尤為適用于認知損害的癲癇患兒。
傳統的抗癲癇藥物在治療兒童癲癇時,無論是聯合還是單藥治療都不能夠很理想的控制部分患兒的病情,仍然會有部分患兒發作癥狀,并且有些藥物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患兒的認知功能,因此,在目前的臨床研究上,最迫切的問題便是尋找一種能夠有效、高效并且安全的抗癲癇藥物[3]。作為一種新型抗癲癇的藥物左乙拉西坦,中樞神經的突觸囊泡蛋白能夠將GABA 能和甘氨酸能神經元的抑制作用進行有效解除,對神經元興奮性放電的過程進行降低是該類藥物的作用靶點,也是一種能夠有效治療兒童癲癇的藥物[3]。本文主要研究左乙拉西坦單藥治療兒童癲癇的治療效果,將奧卡西平治療與左乙拉西坦進行對比,能夠發現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在治療之前兩組患者的智力個評分相近,但是在治療后,研究組的評分要明顯優于對照組,研究組的藥物不良反應也要明顯低于對照組,在有效干預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腸道反應。與奧卡西平相比,左乙拉西坦能夠有效控制兒童癲癇的發作,并且該類藥物不會影響到兒童的智能,因此,是一種抗癲癇的理想藥物,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