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娟
(廣州市花都區新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檢驗科,廣東 廣州 510800)
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科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類型,該疾病的主要誘發原因在于機體自身胰島素分泌缺陷所致的高血糖代謝問題[1-2]。如果患者長期處于機體血糖異常升高狀態,則會出現代謝紊亂癥狀,進而嚴重損害多種系統和組織器官功能,誘發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礙問題。同時,若患者疾病逐步加重,則會誘發電解質紊亂、水和酸堿平衡失調問題,嚴重者還會出現高滲昏迷和酮癥酸中毒癥狀。隨著糖尿病在我國發生率的逐漸提高,以及糖尿病患者數量的增加,該疾病對于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造成的不良影響,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3-4]。糖尿病患者在常規治療和護理過程中,需要定時接受生化檢驗,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為疾病治療和護理方案的調整提供參考依據,提高降糖治療的有效性。本研究對糖尿病診斷中生化檢驗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選取我院門診2018 年1 至12 月收治50 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男32 例,女18 例,年齡43-76 歲,平均(61.2±14.2)歲,病程3 個月至12 年,平均(5.2±4.5)年。同時選擇50 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男28 例,女22 例,年齡38-76 歲,平均(58.2±13.2)歲。兩組觀察對象基礎資料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空腹血糖測量方法 受檢人員抽血前12 h 內禁食,對其進行3 次空腹血糖測量,檢驗人員記錄檢測結果,正常空腹血糖標準為3.9-6.1 mmol/L。血脂測量方法:受檢人員抽血前12 h 內禁食水,抽取適量靜脈血,分別對其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酰甘油和總膽固醇含量等血脂指標加以檢測。C 肽和胰島素測量方法 受檢人員通過化學發光免疫方法接受C 肽和血清胰島素等指標情況檢測。糖耐受測量方法 受檢人員抽血前72 h 內可正常飲食,檢測前24 h 內禁食,且需要停止全部藥物治療。患者在空腹狀態下抽取2 mL 靜脈血液,對其葡萄糖濃度加以檢測,患者受檢前5 min 內飲用75 mg 葡萄糖和300 mL 水制成的混合溶液,隨后對其血糖水平進行測定,正常血糖值范圍為7.8-11.1 mmol/L。
1.3 觀察指標。對比分析兩組觀察對象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和總膽固醇含量(TC)等生化檢驗指標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通過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所得數據加以處理分析,計數資料表示為率(%)表示,應用χ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均數,應用()表示,采用t 檢驗。若<0.05 則代表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觀察對象LDL-C、TC 和TG 檢查結果明顯高于對照組,而HDL-C 檢查結果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觀察對象生化檢驗結果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生化檢驗指標結果比較分析

表1 兩組患者生化檢驗指標結果比較分析
組別 例數 LDL-C TG HDL-C TC實驗組 50 3.53±0.34 3.25±0.58 1.06±0.13 5.49±0.72對照組 50 2.46±0.31 1.47±0.18 1.59±0.21 3.99±0.64 t - 16.444 20.726 15.174 11.010 P - 0.000 0.000 0.000 0.000
糖尿病患者常會出現饑餓感,進而出現過度肥胖、消瘦、多飲多食等問題,受到體內糖代謝異常等因素的影響[5-7],患者神經系統和大血管會受到不同程度損傷,進而導致糖尿病腎病、神經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并發癥[8-9]。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方法較多,臨床常用方法包括生化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尿常規和血常規等,隨著臨床上對于血糖監測關注度的提升,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的儀器檢測準確性問題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導致檢測結果出現誤差的原因較多,因而需要反復檢測和多次驗證,以提高檢測的準確性[10]。生化檢測是一種通過特殊化學反應,檢查空腹靜脈血中血糖情況的定向檢測技術,與常規的檢測方法相比,其準確性和目的性更強,因而臨床應用價值更高[11]。
綜上所述,生化檢驗用于糖尿病檢查和診斷,可靠性和準確性較高,能夠為患者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依據,因而具有推廣應用價值,可作為糖尿病檢查和診斷的首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