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瓊
(貴港市人民醫院,廣西 貴港 537100)
急性腦梗死是常見的腦血管疾病類型。目前臨床針對腦梗死的治療方式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急性腦梗死以手術取栓為主要治療方式[1]。而實施取栓術治療時也具有一定創傷,手術過程具有一定風險,術后也易出現多種并發癥,影響恢復,需通過有效的護理預防并發癥;此外,急性腦梗死患者術后恢復慢,也需通過有效的護理改善預后。針對性護理是在現代護理觀基礎上,以患者實際狀況及需求為中心制定護理方案的護理模式。為了解針對性護理在急性腦梗死中的運用效果,本研究在外科急性腦梗死實施取栓術治療患者中,對40 例患者實施了針對性護理,現行報道。
1.1 一般資料。患者篩選時間段:2017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將外科80 例急性腦梗死實施取栓術治療患者用計算機實施隨機分組:基礎組(n=40)、針對性組(n=40)。基礎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44-77 歲,平均65.8 歲(s=8.8);發病至入院時間24 min 至3h,平均1.6 h(s=0.7);針對性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45-79 歲,平均65.9 歲(s=9.1);發病至入院時間32 min 至3h,平均1.6 h(s=0.7)。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結果為:P>0.05,可行對比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本課題。納入病例:實施CT、MRI 等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者;一般資料完整者;實施取栓術治療者;年齡<80 歲者;初發者;患者家屬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意識清晰、能實施正常溝通交流者。排除病例:實施其他方案治療者;其他頭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者;原發性肢體功能異常、自理能力喪失者;中途退出研究、死亡者;其他嚴重組織、器官、系統病變者。
1.2 方法
1.2.1 對基礎組運用基礎護理,在患者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病情狀況,并嚴格按醫囑對患者用藥,按醫囑輔助患者進行相關檢查,并為患者建立舒適的治療環境。
1.2.2 對針對性組運用針對性護理:①針對性心理疏導:在患者病情穩定后,積極通過眼神、肢體語言、語言等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及時祝賀患者手術成功,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并耐心引導患者正確看待及認識腦梗死,告知患者負面情緒對病情的影響,可介紹恢復良好案例,并引導家屬陪伴、鼓勵患者,逐漸提升患者信心,引導患者保持舒暢心態,配合術后護理。②針對性切口護理:術后加強對切口的監護,在鞘管拔除后,要及時采取彈力繃帶進行切口壓迫止血,并進行針對性沙袋加壓,6 h 內嚴密監測滲血、出血狀況,無出血時將沙袋取下,有出血時可延長沙袋加壓時間。③針對性肢體護理:術后對患者術肢進行適當約束,并保證術肢處于伸展狀態;術后早期絕對臥床,臥床期間需根據患者實際狀況實施骶尾部、背部等骨凸出部位按摩,預防壓瘡;定期測定患者肢體溫度狀況,了解患者肢體麻木狀況,并按醫囑給患者適量抗凝藥物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術后24 h,若患者無異常癥狀,可解除繃帶,并針對患者實際病情指導其實施肢體康復訓練,避免過度勞累。④針對性生活護理:根據患者吞咽功能、病情狀況給予針對性飲食指導,合理調整飲食量、進食頻率、食物類型等,避免過飽、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營養均衡;指導患者合理作息,并根據病情實施自主進食、梳洗、如廁等訓練。
1.3 觀察指標。①分析術后并發癥狀況。②分析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康復效果。在干預前及干預1 個月后使用簡易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數評價,總分均為100 分,分數越高恢復越好[2-3]。
2.1 術后并發癥分析。針對性組并發癥發生率與基礎組組間對比更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術后并發癥分析[n(%)]
2.2 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康復效果分析。針對性組干預后FMA、Barthel 指數與基礎組組間對比更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康復效果分析

表2 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康復效果分析
注:較干預前對比:★P<0.05
組別 例數 FMA Barthel 指數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 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基礎組 40 35.6±5.2 51.2±5.6★ 36.8±4.6 53.5±4.6★針對性組 40 35.7±5.6 60.5±5.7★ 36.7±4.2 64.8±5.7★t - 0.083 7.361 0.102 9.757 P - 0.934 0.000 0.919 0.000
急性腦梗死主要因腦血管急性梗阻、閉塞引起,治療不及時將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性損傷,并引起神經功能缺損,從而導致多系統功能下降甚至障礙,后遺癥多,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及早恢復腦部血供狀況是改善急性腦梗死預后的關鍵。常規藥物溶栓見效較慢,且存在較高的出血、血腫風險,而實施取栓術治療可促進腦血管快速恢復血流,且出血風險低,因此,針對急性腦梗死多實施取栓術治療[4-5]。但手術后仍存在并發癥風險,影響預后,需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6-7]。
針對性護理可針對患實際狀況實施人性化、全面化的護理,有效保證護理內容的有效性,滿足患者需求。本研究在針對性組中針對患者常見的術后并發癥及功能障礙問題實施干預,結果顯示針對性組并發癥發生率5.0%與基礎組20.0%組間對比更低,分析原因是在針對性護理中可從切口出血、早期肢體活動受限方面實施干預,可針對性預防并發癥發生。針對性組干預后FMA、Barthel 指數與基礎組組間對比更高,原因是經心理護理可保證患者配合護理,保證護理效果,且護理中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肢體運動及生活康復指導,可保證康復訓練效果,改善預后[8]。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取栓術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可減少術后并發癥,改善肢體功能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