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艷艷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 手術室,廣東 廣州 511400)
股骨骨折屬于骨科臨床常見的疾病類型之一,患者以老年人群居多,由于股骨轉子的生理學結構的特殊性,局部性的血液供給系統豐富,因此發病后的患者的治愈速度更快。但是,在治愈過程中,患者有引起髖內翻,同時,一部分高齡患者,如果長期臥床的話,臨床的并發癥的風險就有可能變高。關節置換術是外科手術中治療關節病變的常規外科處理、有效方法,其主要通過用人工假體代替患者患部的關節來恢復關節本來的生理學功能,目前,這種方法在膝關節和髖關節的置換術中比較常見[1]。患者人工關節置換術后的疼痛管理不充分,可能引起患者肉體和精神的疼痛的重癥的情況,有呼吸器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的全身性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2-3]。因此,本研究通過收集98 例行關節置換術的骨折患者建立分組,觀察相關指標變化,探討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骨折過程中的臨床護理及效果觀察。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180 例,行關節置換治療,并在治療基礎上給予90 例患者給予全程綜合護理,其他90 例患者給與常規護理,男96 例,女84 例,年齡20-50 歲,平均(75.68±11.58)歲,車禍至骨折69 例、摔傷至骨折111 例,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常規護理:護理人員給予患者術前飲食指導、術前準備事項、術后保持病房衛生,對患者實施對應用藥護理。
1.2.2 實驗組綜合護理:①術前護理。護理人員掌握患者個人信息、身體狀況、治療方案等;為患者詳細介紹病情、手術目的、術前相關注意事項;提示患者聽從醫生的建議、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介紹手術成功案例,以此提高患者和家屬的對醫生的信任;與家屬進行溝通,了解患者術前狀況,為患者做術前心理疏導,協助患者家屬做好術前準備,并對術后并發癥制定預防方案。②術中護理:護理人員跟隨患者左右,術前給予患者言語鼓勵,與患者對話分散患者對手術的關注度,陪同患者做全身放縱運動,如:深呼吸等;以此幫助患者放松身體,以較好的身體狀態接受手術,術中護理人員時刻注意患者術中生命體征變化情況。③術后護理:護理人員觀察并記錄患者術后生命體征和切口狀況,分散患者注意力、引導患者放松身體,以此減輕患者對疼痛處的注意力,對疼痛耐受度較弱的患者,遵照醫囑給予患者杜冷丁鎮痛,同時使用消腫藥物。
1.3 觀察指標。觀察實驗組、對照組①術前、術后3 周、3個月疼痛評分,②術后6 個月、12 個月Harris 評分(髖關節功能評分),③術后并發癥比較。VAS 評分術后疼痛程度,0-10 分,分數高則疼痛程度越重。
1.4 統計學分析。用SPSS 22.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n)和(%)對計量資料進行表達,180 例患者術前、術后相關指標進行對比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顯著。
2.1 術前、術后3 周、3 個月疼痛評分。術前實驗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具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實驗組3 周、3 個月VAS 評分逐漸升高且明顯高于對照組,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實驗組VAS評分比較

表1 對照組、實驗組VAS評分比較
注:★表示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術前 術后3 周 術后3 個月實驗組 90 9.21±0.49 3.22±0.29 1.33±0.08對照組 90 9.22±0.46 3.89±0.45 2.85±0.12 t - 0.152 13.033 115.93 P - 0.878 <0.001 <0.001
2.2 對照組、實驗組術后并發癥。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實驗組、對照組術后3 個月Harris 評分。實驗組患者Harris 評分高于對照組,但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表2 對照組、實驗組術后并發癥比較[n(%)]
表3 對照組、實驗組患者術后Harris 評分比較

表3 對照組、實驗組患者術后Harris 評分比較
組別 n 良好 較好 尚可 差 良好及以上實驗組 90 46 22 14 8 82對照組 90 40 20 16 14 76 t - - - - - 0.121 P - - - - - 0.727
疼痛是外科手術后患者常見的癥狀,是患者對疾病和手術引起組織損傷的復雜的生理學和心理學的反應,是成為防御和保護身體的原因的生理學的機制[3]。患者手術時經常患有不安、恐懼等有害情緒或術后疼痛,影響睡眠質量和術后早期的關節運動性能。綜合護理整個護理過程中,可滿足患者生理-心理-社會需求,提高護理質量,減輕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提高他們對治療的熱情[4]。術中給予相應護理,能幫助患者放松,積極地配合手術,通過圍術期的護理干預及藥物治療減輕患者的疼痛,改善睡眠的質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改善關節提前進行功能運動,促進術后關節功能恢復[5]。本文通過建立分組,研究不同方式的護理干預對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骨折過程中的應用臨床效果。
我們通過觀察實驗組、對照組患者術前、術后疼痛評分,術前實驗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實驗組3 周、3 個月VAS 評分逐漸升高且明顯高于對照,結果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高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Harris 評分高于對照組,但無顯著差異(P>0.05)。提示,綜合護理臨床效果好于常規護理想過,患者術后疼痛狀況、并發癥幾率均有所下降。綜上所述,不同護理方式對關節置換術患者預后、術后疼痛、髖關節功能影響不同,綜合護理臨床療效好于常規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