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霞,冉紅,盛婧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六〇醫院,山東 淄博 255300)
顱腦損傷是指頭顱或腦組織遭受暴力打擊后所造成的傷害,常見病因有車禍、高處墜落、跌落,以及銳器、爆炸及自然災害等對頭部的打擊與撞擊,重型顱腦損傷是指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CS)<8 分,傷后昏迷時間大于6 h,或傷后24 h 內再次昏迷長于6 h 者,一般為廣泛性顱骨骨折、廣泛性顱腦挫傷、腦干損傷、顱內血腫、硬膜外血腫等,常以昏迷、感覺障礙、神經癥狀等為主要表現,致殘致死率極高,給患者、家庭與社會帶來巨大負擔,目前在重型顱腦損傷的治療中以手術治療為主,但重型顱腦損傷術后易出現大面積腦梗死,大面積腦梗死可直接致殘或致死,因此,早期發現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大面積梗死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十分重要[1]?;诖?,本研究選取了我院收治的20 例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大面積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治療和護理經驗進行了分析探討,具體如下。
1.1 研究背景。選取我院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20 例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大面積梗死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20例患者傷后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傷前均無腦梗死病史,排除陳舊性腦梗死、外源性栓塞、先梗死后摔倒者;20 例患者中男12 例,女8 例,平均年齡為(45.17±8.59)歲,車禍傷16 例,高墜傷2 例,打擊傷2 例,腦挫裂傷6 例,顱內血腫8 例,硬膜外血腫6 例,開顱血腫清除術8 例,腦挫裂傷血腫清除術8 例,去骨瓣減壓術4 例。本研究經所有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確診患者出現大面積腦梗死后立即給予患者七葉皂苷鈉脫水,靜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復方丹參、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緩解血管痙攣,并行側腦室穿刺引流并檢測顱內壓,積極糾正水電解質,病情穩定者盡快予以高壓氧艙與神經活性藥物等治療,蛛網膜下腔有明顯出血患者予以腰穿并行腦脊液置換治療。
1.2.2 護理方法:①病情觀察。給予患者24 h 心電監護,吸氧,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神志、瞳孔、肢體活動等變化,對血壓進行監測,若血壓急速上升或呼吸減弱,提示顱內壓升高,可引發血腫或腦疝,應及時進行處理,每20 min 檢查一次瞳孔,若瞳孔散大提示病情加重,密切觀察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注意術區有無血腫,術后應保持顱內引流通暢,嚴密觀察患者呼吸變化,發現異常立即告知醫生,早期采取積極應對措施。②保護腦細胞?;颊邞^對臥床休息,保持病房內安靜,減少探視和不必要的搬動,給予患者低流量吸氧,保持氧飽和度>97%。③腦血管痙攣的護理。顱腦損傷后腦血管痙攣發生率較高,腦血管痙攣可誘發腦缺血,繼而引起腦水腫甚至腦梗死,應注意觀察患者意識障礙、頭痛、腦膜刺激征有無進行性加重,以及有無持續性高熱,已經發生腦血管痙攣患者遵醫囑實施“3H”療法,并泵入鈣離子拮抗劑進行治療。④心理護理。由于患者病情嚴重,多數患者易出現煩躁、焦慮、擔憂等不良情緒,擔心生活無法自理或擔心出現失語、癱瘓等,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對其進行不同的心理護理,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提升患者的求生意念和康復治療信心。⑤預防并發癥護理。注意皮膚和口腔的清潔衛生,及時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促進痰液的排出,防止發生肺部感染;氣管插管患者應確保管路通暢以及管道衛生,護理操作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范;鼻飼患者注意勤清除其鼻內異物和分泌物,確保鼻飼管的清潔衛生和通暢,避免由于鼻飼感染;清潔尿道口,尿管留置患者應定時夾閉尿管,避免對膀胱造成影響,同時應定期對尿管和尿袋進行更換,防止發生尿路感染。
1.3 觀察指標。觀察所有患者預后情況,并對數據進行分析統計。預后情況根據GOS 評定進行判定,1 分為死亡;2 分為植物生存,長期昏迷,呈去腦強直或去皮質狀態;3 分為重度殘疾,需要他人進行照顧;4 分為中度殘疾,生活可自理;5 分為良好,可進行學習、工作。
所有患者預后情況,詳見表1。

表1 患者預后情況
大面積腦梗死是重型顱腦損傷開顱術后較為常見的一類并發癥,可能與一下因素有關:發生顱腦損傷時血管內膜受到較大損傷;術中意外損傷大血管使之形成血栓;腦組織移位血管受到扭曲、牽連或出現腦疝后大腦后動脈受到擠壓;腦血管痙攣;腦水腫、顱內血腫、腦挫裂傷等導致顱內壓升高;顱腦損傷后發生休克,且血液保持在高凝狀態下;骨瓣減壓不夠充分;血管反應性變化、微循環障礙等導致繼發性腦缺血發生改變。重型顱腦損傷開顱術后大面積腦梗死起病突然,進展快速,合并癥多,預后差,致殘致死率極高,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極大的痛苦與負擔。因此,對重型顱腦損傷開顱術后大面積腦梗死患者采取早期積極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十分重要,盡早發現和及時治療并護理是提高重型顱腦損傷開顱術后大面積腦梗死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殘致死率的關鍵[2]。
重型顱腦損傷開顱術后大面積腦梗死與普通腦梗死治療原則相同,本研究中,當患者出現大面積腦梗死后立即給予患者七葉皂苷鈉脫水,低分子右旋糖酐、復方丹參、鈣離子通道阻滯劑靜滴以及緩解血管痙攣等治療,并行側腦室穿刺引流以及檢測顱內壓,積極糾正水電解質,病情穩定者盡快予以高壓氧艙與神經活性藥物等治療,蛛網膜下腔有明顯出血患者予以腰穿并行腦脊液置換治療,并對患者進行了病情觀察、保護腦細胞以及腦血管痙攣的護理[3]。
除早期發現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外,在早期救治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顱內壓,觀察血容量以及腦疝,通過及時維持膠體滲透壓、應用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糾正低血容量等措施避免腦血管痙攣、促進血容量循環,并改善血流灌注,針對腦疝患者或有腦疝征兆患者應及時進行去骨瓣減壓,術中應注意保護腦血管,避免過度牽拉刺激血管,以降低大面積腦梗死幾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20 例患者中恢復良好10 例,中度殘疾4 例,重度殘疾2 例,死亡4 例,致殘率為30%,死亡率為20%,預后較可。由此可見,早期發現重型顱腦損傷開顱術后大面積腦梗死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尤為重要,可明顯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改善預后[4]。
綜上所述,重型顱腦損傷開顱術后大面積腦梗死致殘率和死亡率均較高,通過對患者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可有效提高其生存率,改善預后[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