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歐經貿合作:成效、挑戰與機遇

2020-06-23 03:24:22劉曙光
當代世界 2020年6期

【關鍵詞】中歐經貿合作;中歐關系;歐盟

【DOI】10.19422/j.cnki.ddsj.2020.06.006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歐盟是最大的發達國家聯合體,二者都是世界經濟舞臺和國際格局中的重要一極。中國和歐盟的總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經濟總量占世界的近四成,雙邊貿易額占國際貿易總額的近三分之一。中歐加強合作,不僅有助于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實現互利共贏,提升雙方民眾福祉,還將為世界經濟增長添加動力。2020年是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建立的第17個年頭,也是雙邊經貿合作的重要節點。中歐經貿合作雖然不斷取得顯著進展,但也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為此,雙方需要深入了解彼此需求及利益關切,進一步加強務實合作。目前,中歐雙方在應對反全球化浪潮和貿易投資保護主義上擁有較多共識,但在合作抗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和探索疫后合作新領域方面面臨新課題。中歐雙方應抓住機遇,加強政策協調與經貿合作,減緩經濟下行壓力。

中歐經貿合作發展勢頭良好

中國與歐盟互為重要貿易伙伴,雙方經貿合作發展勢頭良好。進入21世紀后,歐盟連續多年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雙方貨物貿易增速穩定,服務貿易發展較快,投資合作和財金合作均取得較大進展,并且在科技和物流領域合作收益頗豐。

一、貿易關系穩定發展

中歐互為重要貿易伙伴。歐盟已連續16年保持中國最大貿易伙伴地位,[1]2018年中國對歐盟貿易占中國外貿總額的14.8%。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根據歐盟委員會數據計算,2018年歐盟對華貿易額占歐盟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高達15.4%,與此同時,中國是歐盟貨物進口的最大來源地,歐盟進口貨物的20%來自中國。2019年,中歐貿易總額高達7051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對歐盟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為4285.1億美元和2765.9億美元,貿易順差為1519.2億美元(見表1)。

中歐貨物貿易增長比較穩定。最近10年,在歐盟經濟不振、需求停滯的不利形勢下,中歐貿易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速,大多數年份實現正增長。2017年和2018年,中歐貿易均實現了兩位數高增長,增長率分別為12.7%和10.6%。2019年,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國對美國貿易額下降了10.7%,但對歐貿易額逆勢增長了3.4%。2010—2018年,中歐貿易額年均增長率達4.5%,比同期全球貿易額年均增長率(3.2%)高出1.3個百分點,更比同期歐盟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率(2.8%)高出1.7個百分點。[2]

中歐服務貿易發展較快。近年來,中歐服務貿易增速高于同期貨物貿易增速。2011—2017年,歐盟對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額年均增長率為14.5%,比同期歐盟服務貿易出口額年均增長率高出1倍。根據歐洲統計局發布的公開數據計算,歐盟對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額遠大于進口額,在服務貿易領域一直保持順差地位。2018年,歐盟對華服務貿易順差達212億歐元,同比擴大31.2%。2017年,歐盟對華計算機服務出口額是進口額的5.1倍;金融服務出口額是進口額的3.65倍;知識產權費用出口額是進口額的14.48倍。此外,歐盟在旅游服務和教育服務方面也對中國保持較高順差。歐盟從中歐服務貿易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利益。

二、投資合作逐步加強

表1 2010-2019 年中歐貿易規模與增長率(單位:億美元)數據來源:中國商務部《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9 年秋季)》表6、表7,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cbw/201911/20191102915957.shtml ;商務部歐洲司《2019 年1-12 月中國與歐洲國家貿易統計表》,http://ozs.mofcom.gov.cn/article/zojmgx/date/202003/20200302941074.shtml

圖1中歐相互投資流量與增長(單位:億美元)數據來源:商務部《中國外資統計2017》《2017 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歐盟對華投資長期發展趨勢穩定。2009—2017年,歐盟對華直接投資增長呈上升趨勢(如圖1所示)。2018年全年,歐盟對華直接投資實際投入首次超過100億美元,達到104.2億美元,比上一年增加20%,比2009年增加103%,占全部來華外商直接投資比重由2009年的5.5%上升至2018年的7.5%。2018年,歐盟新設立在華外商投資企業2425家,比上一年增加33.5%,比2009年增加61%。[3]截至2018年底,歐盟對華投資項目高達47200多個,在華企業超過1.6萬家,累計投資金額達1300多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也大量投資歐洲企業,如吉利控股集團收購沃爾沃集團8.2%股權并成為該公司第一大持股股東,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混凝土泵制造商普茨邁斯特,山東萬華集團收購匈牙利寶思德化學公司等,中國企業的這些收購使相應的歐洲企業重獲生機,保留并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支持了歐盟的經濟增長。

絕大多數歐盟企業在中國經營業績良好,發展前景樂觀。中國歐盟商會報告顯示,2018年和2019年,在華歐盟企業分別有77%和75%實現了盈利,是過去10年中的峰值和第二高值。2018年,有66%的在華歐盟企業實現了收益正增長,其中醫藥、醫療器械和汽車行業增長強勁;有39%的歐盟企業表示在華經營的盈利率高于其全球平均水平,這是自2012年以來的最高點。2019年,中國歐盟商會的調研報告顯示,有55%的受訪歐盟企業考慮繼續擴大在華經營規模。[4]2017年,多家歐盟企業在華表現強勁,德國三大汽車品牌在華銷售汽車共計536.4萬輛,德國西門子和蒂森克虜伯、法國施耐德電氣、荷蘭皇家飛利浦等歐洲電氣巨頭在華年營收都超過了100億元人民幣,德國巴斯夫集團在華年營收甚至高達550億元人民幣。[5]

中國對歐投資由高速增長轉向企穩。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對歐投資一直保持較快增速,且投資行業和領域不斷拓寬,已成為中歐經濟關系的一個亮點,推動了中歐在工業制造業、基礎設施、商業物流等領域的深度合作。2009—2011年,中國對歐投資呈爆發式高速增長,由2008年的4.67億美元猛升到2011年的75.61億美元,3年增長了15倍,并且2010年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首次超過歐盟對華投資,標志著中歐雙向投資關系發生實質性變化。2014年和2016年中國對歐投資規模都接近百億美元,2017年更是創紀錄地突破百億美元大關。如果從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并購角度考察,歐盟主要大國作為投資伙伴則具有更重要的地位。2018年,德國是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第一大目的地,為130億美元,法國排在第二位,為60多億美元,而同期中國對美國投資僅有30億美元。[6]截至2018年,中國對歐盟累計投資907.4億美元,占對發達國家累計投資總額的37.3%;中國在歐盟設立直接投資企業達3000家以上,覆蓋歐盟28個成員國。

三、財金合作有所創新

中歐財金合作方式多樣,并不斷增加新內容。在企業層面,中歐相互設立了多家金融機構。截至2018年底,18家歐洲銀行在華設立23家分行;多家歐洲保險公司在華設立19家保險公司、4家再保險公司;共有99家歐洲金融機構獲得中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資格。[7]

在官方貨幣互換安排和人民幣清算安排方面,2018年和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與歐洲中央銀行、英國中央銀行、匈牙利中央銀行分別續簽了本幣互換協議,其中與后兩者的協議金額都提升了一倍。這對擴大中歐間本幣使用和穩定金融市場、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推動倫敦人民幣資產交易和資產管理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中國人民銀行還分別與德國、英國、法國、盧森堡四國央行簽署了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并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和盧森堡四地設立了人民幣清算中心,推動中國和所在國企業、金融機構以人民幣為交易手段進行跨境交易,進一步促進雙邊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此外,中國人民銀行還在倫敦采用簿記建檔方式,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加快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8]中歐還在融資機構發展方面相互支持對方,歐盟成員國積極參與中國發起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加入了旨在支持歐盟容克計劃的歐洲投資基金。中國還加入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支持雙方在中東歐和地中海沿岸地區進行項目投資合作。中國長期持有歐洲國債和歐元外匯,歐洲央行、德國央行和法國央行都將人民幣納入了外匯儲備并投資中國國債。

四、其他領域合作卓有成效

在科技領域,中歐保持穩健的互利合作,歐盟一直是中國最大的技術和設備供應方。截至2018年底,歐盟向中國出口了56000多項技術,合同金額累計超過2150億美元,歐盟企業積極參與了大亞灣核電站、上海磁懸浮列車等重大項目建設。歐盟也通過技術輸出獲得了理想的高額回報。雙方還建立了聯合研究中心,在“中歐伽利略計劃”和“龍計劃”三期等項目合作上取得顯著進展。[9]2013—2018年,中歐食品、農業和生物科技旗艦計劃實施了16個科研項目,累計投入1.2億歐元,計劃到2020年底之前還將增設4個項目。此外,中國還與歐盟主要成員國開展多領域科技創新合作。

中歐班列為中歐貿易提供了新的運輸渠道,有助于擴大中歐貿易和海陸聯運業務。2011—2019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21225列,從2011年的17列,增發到2019年的8225列,連通了中國60多個城市和歐洲15國50多個城市。歐洲的食品、紅酒、汽車零部件等產品經班列進入中國市場,中國的家電、食品、服裝等商品運達歐洲。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中歐班列又增加了向歐盟國家運送醫療防護用品和設備的新功能和新使命。

中歐班列為中歐貿易提供了新的運輸渠道,有助于擴大中歐貿易和海陸聯運業務。圖為2019年10月25日,經過17天運行,滿載著82個標準箱的中歐班列(義烏—列日)“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菜鳥號”首趟列車抵達比利時列日物流多式聯運貨運場站。這是首個貫通中國長三角區域、中亞和歐洲并服務于跨境電子商務的專列。

總之,中歐經貿合作對雙方都產生了多方面積極影響,真正實現了互利共贏。歐盟從中國獲得的利益主要包括:更多地對華出口,增加了相關部門的產出和就業;大量進口中國質優價廉產品,提高了歐盟民眾福祉,維持了寬松貨幣政策下的低通貨膨脹率;大量服務貿易順差為歐盟旅游業、酒店餐飲業和奢侈品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對華投資和技術出口為歐盟跨國公司帶來了巨額利潤;金融危機之后批準中國企業對陷入困境的歐盟企業進行并購,避免了部分歐盟企業的倒閉和員工失業;鼓勵中國大量持有歐元儲備和歐洲債券,提高了歐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

中國從中歐經貿合作中也獲得了相應的利益,主要包括:對歐盟保持貨物貿易順差,引進了眾多歐盟知名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的投資及其技術,提高了中國的生產能力和出口競爭力、增加了就業、完善了產業供應鏈、培訓了人才、促進了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

中歐經貿合作仍然面臨多重挑戰

盡管中歐經貿合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然面臨多重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貿易增長動力不足,貿易保護主義干擾經貿合作。2010—2019年,中歐貿易年均增長率為7.4%,其中有3年出現負增長,比2008年金融危機前10年間的年均增長率低14個百分點。中歐貿易增長率下滑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一是歐盟債務危機影響延續多年,多個重要成員國經濟持續蕭條,失業率居高不下,歐盟經濟總體不振,拖累了歐洲對華貿易的發展。二是中國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2006—2015年,中國國內平均工資水平增長了1倍多,中國對歐盟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受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的挑戰。三是貿易摩擦頻發。為應對金融危機、增加就業,歐盟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溫,針對中國的貿易壁壘逐漸增多,保護措施趨向密集,制裁越來越重,涉及范圍也不斷擴大。2008—2016年,歐盟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多達60起,是中國對歐盟調查數量的4倍。2017—2019年歐盟針對中國的貿易救濟調查又新增20起,主要集中在鋼鐵、光伏和化工等領域,最終對中國生產的銅版紙、有機涂層鋼板、晶體硅光伏產品等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10]

第二,歐盟無限期推遲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使中國企業面臨更多不確定性。歐盟委員會以“市場扭曲”為由,認定中國仍屬非市場經濟,不改變反傾銷調查中的替代國做法,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中關于中國應于2016年12月11日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規定。歐盟繼續選擇發達國家作為計算中國“雙反”涉案產品正常價值的替代國,對中國產品開征高額反傾銷稅,致中國出口企業蒙受巨大損失。歐盟認為,中國政府的“不公平”貿易政策是歐盟對中國產生巨額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而且認為中國沒有完全遵守“入世”承諾,對知識產權保護執法不力、對某些國內產業提供保護和扶持、市場開放程度不足。2017年,歐盟竟然提議更改其反傾銷法律,即未來將不再區分市場經濟與非市場經濟國家,轉而以市場扭曲程度決定懲罰性關稅稅率,在貿易保護措施方面獲得了更大操作空間。[11]歐委會貿易司評估結果表明,中國獲市場經濟地位后對意大利、德國和西班牙的就業市場影響最大。有鑒于此,在與歐盟磋商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時,中國應將工作重點放在這三個歐盟成員國。

第三,中歐雙向投資存量占比偏低,歐盟內部的保護主義傾向可能會抑制投資發展。據歐洲統計局統計,截至2017年底,歐盟對中國(含中國香港)的直接投資存量只占歐盟對外投資存量的4.4%,中國大陸對歐盟投資僅占歐盟吸收外資的0.95%。[12]榮鼎咨詢(Rhodium Group)和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的聯合研究結果顯示,2018年中資企業對歐盟投資同比下降了40%。2017年以后歐洲部分國家對外投資審查趨嚴,各國紛紛出臺了投資限制措施。以德國為例,2017年7月通過了《德國對外經濟條例》第9次修正案,在原有的“特殊行業審查”和“關鍵基礎設施審查”基礎上,又新增了“跨行業審查”一項?!瓣P鍵基礎設施審查”規定由德國經濟能源部“可以在簽約后3個月內啟動審查”修訂為“有權在得知簽約后的3個月內開始調查”。2018年12月又通過《德國對外經濟條例》第12次修正案,將“特殊行業審查”和“關鍵基礎設施審查”的投資類型由直接或間接獲取德國企業“25%或以上控制權”改為“10%或以上控制權”,“關鍵基礎設施審查”中新增了廣播傳媒業。這意味著未來中國企業對歐投資將面臨更多更嚴格的審查和限制。

第四,歐盟追隨美國對華遏制政策,制約中歐技術合作。作為美國的盟友,歐盟一直沒有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和限制對華高科技出口,這也加重了中歐貿易失衡。1989年后,歐方以“人權”問題為由對華實施制裁,要求成員國終止對華軍事合作和武器交易,軍工產品貿易和軍民兩用產品貿易都遭到禁止。歐盟將貿易問題與人權問題、涉藏問題和臺灣問題掛鉤,使經濟問題政治化,損害了中歐戰略伙伴關系,并且損害了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傳統武器出口國的利益,造成對華貿易逆差不斷擴大。2000年,歐盟理事會通過了《1334號法令》,將《關于常規武器和兩用物品及技術出口控制的瓦森納協定》的機制擴大至高科技出口領域,制定了控制軍民兩用技術和軍事用品出口的清單,旨在控制中歐常規武器和高新技術貿易。歐盟國家對高科技出口采取限制性政策,使中歐高科技貿易受到嚴重制約,更加劇了中歐貿易失衡。[13]

第五,歐洲反全球化浪潮洶涌,民粹主義破壞中歐合作氛圍。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歐洲聯合由最初6國創建的歐洲共同體擴展為擁有28個成員國的歐盟(2020年初英國正式“脫歐”后為27國)。成員國的高度合作使歐盟變得更加強大,也推動了歐盟與中國的整體經貿合作。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歐洲民族主義、民粹主義重新抬頭,右翼勢力影響日益上升,部分成員國忽視經濟合作的收益,刻意強調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給本國經濟和就業帶來的負面影響,英國“脫歐”就是最集中的體現。成員國的離心傾向使得歐盟不得不將更多精力花在協調內部矛盾和問題上,從而導致在對外合作時更加謹小慎微、效率低下,這對中歐合作帶來一定挑戰。一些歐盟成員國出現排外傾向,一些政治家對中國的發展和中歐經貿合作持否定態度,過度夸大歐盟對華貿易逆差的影響和中國投資對歐盟安全的影響,意圖阻礙中歐經貿合作的發展步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部分歐盟人士主張對外投資回歸歐盟,重建內部完整產業鏈、供應鏈。部分歐盟國家對中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反應和態度,也顯示相當一部分歐盟民眾對中國的不信任、挑剔和無端指責,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歐盟對華合作的民間意愿和官方決策。

此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和歐盟經濟都造成了嚴重沖擊,歐盟經濟可能因此而陷入深度衰退。2020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計,2020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為-7.5%,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也會下降,市場需求減少、運輸渠道不暢,雙方的貿易、投資和人員往來都會受到嚴重影響。中歐峰會、“17+1”峰會等重要經濟外交活動都已推遲,一些中歐常規經貿活動被迫取消或延遲,這在一段時間內可能導致中歐貿易和投資規模下滑。這是中歐合作中不得不面對的新挑戰。

中歐經貿合作潛力巨大

盡管中歐經貿合作受到多重因素制約出現了一定遲滯,但雙方合作潛力巨大,主要體現在經濟互補性較強、戰略對接不斷完善、第三方市場合作方興未艾、合作領域愈益拓寬、經貿關系協調日趨機制化等方面。

第一,中歐經濟互補性依然較強。中歐雙方的市場規模與發展潛力巨大,貿易投資發展空間廣闊。近幾年由于受歐盟經濟增長低迷、市場需求不振等因素影響,中歐貿易增速下降。但是,按照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ITC)對中國和歐盟貿易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進行計算的結果表明:中國出口的比較優勢主要集中在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機械及運輸設備和雜項制品等領域,而歐盟出口的比較優勢體現在飲料和煙草、化學品及有關產品等領域。中國和歐盟在不同領域存在顯性比較優勢,雙邊貨物貿易具有較強的互補性。此外,雙方在旅游、金融等服務貿易領域增長潛力巨大。與雙方貿易占比相比,目前中歐相互投資占比還很低,多個投資領域尚未得到有效開發。當前,全球經濟進入疫情導致的衰退期,歐盟市場需求萎縮,企業經營困難,部分歐洲企業可能產生股權收縮變現和企業出售的需要,企業合并或并購潮可能再現,這為中國企業增加對歐股權投資提供了新機遇。歐盟金融市場發達,擁有大量金融機構、眾多的金融工具和超強的融資能力,有助于中歐雙方財金合作取得新進展。

第二,中歐雙方戰略對接不斷完善。“一帶一路”倡議為中歐經貿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抓手。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獲得多個歐盟成員國的積極響應,其中意大利成為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首個G7成員國,法國也明確表態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沿線有大量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企業投資機會,其中有一些項目就在歐盟成員國境內,本身就是中歐合作項目,如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積極參與希臘私有化進程,將比雷埃夫斯港建成全球發展最快的集裝箱港口之一;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匈牙利寶思德化學公司并主持創建了中匈寶思德經貿合作園區。2015年12月,由中國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德國、荷蘭、奧地利、盧森堡等歐盟國家成為其創始成員國。2018年9月,歐委會公布了《連接歐洲和亞洲——對歐盟戰略的設想》,對亞歐互聯互通提出了系統全面的政策主張,并將中國列為首要雙邊合作對象,強調加強歐盟與亞投行合作、中歐互聯互通平臺合作?!巴顿Y歐洲(InvestEU)”是歐盟下一個跨年度(2021—2027年)財政預算框架內促進公私投資的計劃,它將進一步促進歐盟在人工智能、循環經濟以及氣候行動等關鍵領域的投資,該計劃為中歐合作創造了新機會。中歐雙方應利用好彼此戰略對接的已有成果,共同推進互利合作。

第三,中歐第三方市場合作方興未艾。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已與法、德等14個歐盟國家達成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共識,在基礎設施、能源、環保、金融等優勢互補領域開展機制化合作,并在一些重大項目上取得了可喜成果。第三方市場合作是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的創新舉措,有助于促進中國的優勢產能和歐盟國家的先進技術及海外經管經驗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求有效對接,實現1+1+1>3的效果。第三方市場合作是中歐雙方利益訴求的一個關鍵契合點,是中歐經貿合作的新領域和重要支柱。中國政府大力倡導中歐第三方市場合作,并配備相應政策支持。絲路基金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設立了第三方合作基金,為企業進行項目合作提供融資支持。

第四,中歐經貿合作領域日益拓寬。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新一屆歐委會提出了“歐洲綠色協議”,設定了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減少50%以上和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還提出了“可持續歐洲投資計劃”等重大政策倡議。中國與歐盟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有共同理念和追求,中國政府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把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歐雙方在可再生能源投資與研發、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完善、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生態治理、新農村建設、綠色金融發展等方面存在大量合作機會,有待深入挖掘。中歐雙方在綠色發展領域有各自的優勢,合作有助于實現各取所長、優勢互補、降低成本、提高成效。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也顯示出中歐雙方在醫療健康領域合作存在的不足和未來潛在的發展空間。歐盟在醫療設備精密儀器和新藥物開發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中國在一般醫療設備生產、醫療防護用品生產和中醫藥研發生產等方面優勢突出,中歐合計19億人口對醫療保健供給擁有巨大需求且不斷升級,共同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也使雙方對醫治老年病慢性病的需求不斷增大。中歐雙方政府和企業應借此機會,增強合作意識,鼓勵雙方企業共同投資、加強技術研發合作、提升供給水平。此外,5G技術的發展也要求雙方加強移動通信技術合作、提速建設相關產業鏈。5G通信能為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最新技術發展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其發展和應用程度決定智能手機、AR/VR設備、自動駕駛汽車、醫療、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的發展水平。為此,中歐雙方應著眼于長遠利益,不被重商主義和民族主義情緒捆綁。

第五,中歐經貿關系協調日趨機制化。機制化將為合作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證。在投資方面,中歐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已接近成功,該協定將為未來中歐企業相互投資提供穩定保障,有助于雙邊貿易進一步發展。在貿易方面,中歐智庫對雙邊自貿協定的聯合研究表明,中歐如果達成自貿安排,雙方的GDP增長和社會福利將明顯提升、產業結構將加快轉型優化、雙邊貿易將更加趨向平衡發展,貿易轉移效應也將更加明顯。[14]因此,中歐應將自貿區安排談判盡快提上日程。在合作對話機制方面,中歐峰會、“17+1”峰會以及各層級合作對話機制,均有助于中歐密切合作推動共同確立新規則、解決新問題。例如,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支持拓展進口渠道,增加從歐盟國家的進口,減少對歐貿易順差。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正式生效,就投資促進、投資保護、投資管理等做出了詳細規定,為外商對華投資提供了法律保障,是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有利舉措。中歐雙方應充分發揮中歐經貿高層對話的引領作用,深化宏觀經濟政策和經貿政策對話,建設性處理分歧摩擦,推動中歐經貿關系長期、穩定、互利共贏發展。[15]

【本文是外交部中歐關系指南針課題“中歐貿易與投資發展趨勢研究”(項目批準號:KT201804)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外交學院國際經濟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甘沖)

[1] 由于英國退出歐盟,中英貿易從2020年起獨立統計,因此,2020年最大貿易伙伴地位可能將讓位于東盟。

[2] 此處的增長率指標使用的是幾何平均增長率。全球貿易增長和歐盟外貿增長由作者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庫的數據計算,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

[3] 中國商務部:《中國外資統計公報2019》,http://www.fdi.gov.cn/CorpSvc/Temp/T3/Product.aspx?idInfo=10000544&idCorp=1800000121&iproject=33&record=13131。

[4] 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Business in China Business Confidence Survey 2019,”https://static.europeanchamber.com.cn/upload/documents/documents/Business_Confidence_Survey_2019_updated[663].pdf。

[5] 中國駐歐盟使團: 《歐盟對華經貿合作情況報告(2019年5月)》,http://images.mofcom.gov.cn/eu/202003/20200306182920737.pdf。

[6] 商務部、國家統計局:《2018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http://img.project.fdi.gov.cn//21/1800000121/File/201911/201911040914277695241.pdf。

[7] 中國證監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一覽表(2019年10月)》《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名錄(2020年4月)》,http://www.csrc.gov.cn/newsite/gjb/sczr/qfiiylb/201906/t20190628_358352.html。

[8] 劉曙光:《中歐經濟外交發展新態勢》,載《理論學刊》,2016年第5期,第54-60頁。

[9] 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報告2013》,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279-280頁。

[10] 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信息網,http://www.cacs.mofcom.gov.cn/cacscms/view/notice/ckys#。

[11] 丁純:《中歐經貿關系:合作與競爭并存》,載《中國外匯》,2017年第9期,第16-18頁。

[12] 同[5]。

[13] 鄭臘香:《歐債危機下政治因素對中歐經貿關系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載《國際經貿探索》,2012年第8期,第60-68頁。

[14] 李鋼:《以深化利益融合推進中歐自貿區建設》,http://www.caitec.org.cn/n6/sy_xsyj_yjbg/json/4623.html。

[15] 《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2018年12月)》,http://www.gov.cn/guowuyuan/2018-12/18/content_5349904.htm。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国产主播喷水|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www.亚洲天堂|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国产综合网站| 国产在线日本| 欧美一级在线看|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岛国岛| 色噜噜综合网|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99精品在线看| 国产微拍精品| 黄色成年视频| lhav亚洲精品|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 成人在线欧美|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99精品这里只有精品高清视频|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自拍欧美亚洲| 欧美中文一区| 91啪在线| 尤物国产在线|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91美女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另类|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国产乱论视频| 99在线视频免费| 91视频精品| 国产色伊人|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任我操在线视频|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日韩天堂视频|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色综合五月婷婷|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年网|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91在线高清视频| 亚洲色成人www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亚洲美女久久|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无码久看视频|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久久男人视频| 91人妻在线视频| 久久动漫精品|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激情综合图区|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