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林
【摘要】典型人物報道,是電視媒體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引導力的重要報道形式。優秀的典型人物報道,可以塑造時代楷模、傳遞社會正能量。但在實踐中,典型人物報道往往不接地氣,宣傳效果不佳。本文提出,對于典型人物報道,要踐行“四力”,守好初心、擔當使命,讓典型人物報道凸顯時代特征,實現價值引領。
【關鍵詞】“四力” 典型人物報道 深化主題 創新表達
典型人物報道,是電視媒體挖掘時代精神、實現主流價值觀引導的重要報道形式。優秀的典型人物報道,充分展示時代精神和真、善、美的價值觀,傳遞著社會正能量。但是,在實踐中,有些典型人物報道往往內容和形式過于生硬,與受眾的需求尚有一定距離,宣傳的效果不盡如人意。
在新的媒介生態和傳播語境下,電視媒體記者應積極踐行“四力”,守正創新、突破瓶頸,以新的報道策略和敘事方式呈現典型人物形象,讓典型人物叫得響、立得住,深入人心,真正起到社會示范作用。
一、夯實腳力:深度挖掘素材,展現家國情懷
典型人物報道,如果泛泛沒有亮點,會缺少感染力味同嚼蠟;而如果加以拔高,則會用力過猛,令受眾反感。夯實腳力,就是要深入到基層去,深入到現場去,挖掘出反映典型人物時代精神和內心情感的素材。“記者腳下丈量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會沉淀多少真情”。記者俯下身,才能貼近典型人物真實的工作和生活,感受其豐富的情感變化,這是典型人物報道有厚度、有溫度的基礎。挖掘鮮活的素材沒有捷徑,不能投機取巧,不能圖省事,不能平空制造,就是要到現場、到一線。
融媒體時代,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的報道,是無法打動受眾的。新聞輿論傳播的“影響力”,是靠走心的報道實現的。縱觀讓人印象深刻的典型人物報道,無一不是創作者以貼近民生的視角,扎根深厚的土壤,才發現了豐富的故事、聽見了真實的聲音表達。這樣的素材沾著露珠、冒著熱氣,讓記者的敘述不再干巴無趣,典型人物形象也不再模式化、臉譜化,他們的勤勞勇敢、勇于奉獻、實干擔當的時代精神和家國情懷,充分展示出來。
二、增強眼力:精準選取事件,實現價值引領
典型人物身上契合著時代精神,具有引領社會主流價值觀、傳播正能量的積極作用,引發人們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思考。增強眼力,就是要求創作者立足時代,有明確的辨別力,通過典型的人物故事,深挖典型人物時代特征下的獨特精神內涵,實現價值引領。
典型人物報道最受垢病的就是模式化、套路化,好像典型人物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實際上,每個典型人物身上都有若干個層面、若干個故事,對這些故事和層面,記者要有提純總結的能力。這就要求記者有一副“火眼金睛”,能夠根據時代特點,深挖熱點、亮點和焦點,選取典型人物個性化的故事和細節,展現典型人物飽滿的個人形象和鮮明的時代精神,引發受眾的共鳴。人物故事宜采取小切口形式,層層深入,以小見大,讓受眾能夠讀懂典型人物,并與之感同身受,形成心與心的碰撞,以此吸引和打動觀眾,起到良好的示范、帶動、教育和引領作用。
三、深化腦力:深化主題思想,凸顯人物魅力
對典型人物報道而言,增強腦力,就是要展示典型人物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彰顯出典型人物應有的人格力量。言之無物、空洞乏味的典型人物報道,難以擁有傳播力和長久的生命力。“記者能夠在作品中真實地寫出人物的思想和個性,生動地展示其性格和心理,一定程度呈現社會背景和環境的寬度,就會提升典型人物報道的水平。”典型人物是有血有肉、積極溫暖的奮斗者、追夢人。有的典型人物報道,為了凸顯典型人物的高大上,創作者會刻意拔高,企圖營造完美、高大上的人物形象。這不僅不會提升典型人物魅力,反而會因為人物太完美、不真實而損害了典型人物的影響力。
在新的媒介環境下,創作者應該把握受眾心理,避免對典型人物形象產生異化。文由心生。記者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將典型人物的精神和品格濃縮在細節和故事中,用新語態、新表達、新展現,在報道中融入真實的生活細節,采用對話、敘事、場景設置、矛盾沖突等方式來渲染氣氛,表現人物精神品質和內涵,讓新聞事實、主題意義和傳播效果達成良性統一,使典型人物報道呈現出厚度、深度和溫度;讓典型人物故事溫暖人心,點亮熒屏。
四、提升筆力:創新表達方式,講好人物故事
提升“四力”,最終的落腳點是筆力。對于典型人物報道,要優化電視元素,豐富講故事手段,在敘述上推陳出新,創新傳播路徑。
1.同期聲“活”起來。人物要活起來,就要讓人物說話。同期聲運用(包括現場效果同期聲和現場采訪同期聲),對于增強電視新聞的真實性和感染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發揮電視新聞優勢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說,同期聲“活”起來,典型人物就立體起來。準確、生動的現場同期聲,會使畫面充滿各種細節,也會讓人物性格和內心情感得到鮮明的展示,有助于提升典型人物的活力和張力。
2.新聞故事化,捕捉矛盾點。新聞故事化,是典型人物報道常用的創作形式。故事精彩與否取決于矛盾性和情節性。典型人物報道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克服平淡的敘事,將新聞素材設置成故事情節層層推進,推動故事的發展。比如可以通過設置懸念、提前鋪墊等形式,增加內容吸引力。
3.硬新聞“輕”傳播。對于典型人物報道,要實現傳播的目的和效果,語言要深入淺出、舉重若輕。將情感話語與理性話語融合使用,形成“感性傳播”,避免受眾產生記者居高臨下、自己被動接受的感覺。令人印象深刻的典型人物報道,大都采取記者“在現場”的報道形式。記者作為觀察者,以最直接的方式,把現場的感受傳遞給觀眾,產生強烈的代入感。
五、結語
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深入,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都發生著深刻變化。在新的時期,電視主流媒體在典型人物報道上,應該努力踐行并增強“四力”,在內容生產、創新表達上多思考,讓典型人物不再高冷,走進受眾的心里,綻放出溫暖的光輝。
(作者單位:大連新聞傳媒集團)
【參考文獻】
[1]陳偉軍.典型人物的報道策略與文學技法.新聞與寫作,2018年9期.